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2020-04-10崔宗会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还是素质教育的普及,都提出了“减负增效”这一口号,其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很多学科都走上了“唯分数论”的发展道路,随之而产生的则是对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而“减负增效”模式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局面。有鉴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寻“减负增效”模式的具体运用之道。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和学校出于“友善”的目的,通常会不自觉地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内作业、额外的培训补习以及无止尽的课外拓展等,使得学生负担过重、苦不堪言。所幸,这一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人们发出呼声要求将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减负增效”的提出背景
谈起素质教育,最早可追溯到邓小平同志,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预见式地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2000年初,由教育部发起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减负”的教育理念。同年,江泽民同志也在有关谈话中明确指出“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自此经过十几年发展,全国各地几乎全面接受了“减负”理念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些许成效。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界在“减负”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增效”的概念,致力于切实改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学得高效。
(二)初中语文课业负担现状
初中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课业负担,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相关政策和措施陆续落地实施,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试教育体制的强大制约性,导致学校和家长无法同时完整地落实“减负”,尤其是一些家长会在学校课程之外给学生报各种培训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正常休息,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每况愈下。具体到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一节课本身只有45分钟时间,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学校会安排过多的课时;同时在课堂上,包括古文与阅读等在内的一些内容费时费力,效果并不突出;课后低效的作业练习也大量挤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消化时间,使其陷入重复的机械式抄写;再加上休息不足以及过于频繁的考试,使得学生面临着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身心健康也遭受不小的损害。
二、“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更加高效地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传统观念里,很多人都认为“减轻学习负担”与“提高学习效率”是矛盾的,所以“减负增效”在新课改实施中并未溅起较大的水花。事实上,庞大的学习量和严酷的学习压力不是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因素,反而在很多情况下会引起负面效用。随着大众对素质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减负增效”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正视,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也开始探索具体的应用之道。以初中语文为例,对于“减负增效”的应用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缺乏充足的课程资源。初中语文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且分配不均,这一点在农村尤为凸显。初中生获得减负后却没有足够的语文资源进行填补,直接导致学生本该掌握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严重滞后,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不利于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减负增效”的应用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获得一定的自由时间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我提升,而不是将“减负”当作“放纵”,如果做不到高度自律,无法开展独立学习,那么“减负增效”将毫无意义;第三,教师缺乏相应的执教能力。“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正确理解与合理把控,一些教师要么仍坚持传统高压式教学、要么直接进行“放羊式”教学,都是对“减负增效”的扭曲,自然也不会取得想要的结果。
三、“减负增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尽管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知识点上,但尚未完全脱离传统教育思维的一线教师们,在实际中仍不自觉地占据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而真正留给学生自主发言、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少,过于密集又缺乏自由的课堂只会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减负增效”背道而驰。为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首要任务就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适当减少讲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当明白,阅读这种个性化行为只依靠讲解很难引起共鸣,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章的遣词用句和立意表达,这个过程无法被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取代;第二,适当加强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初中语文教学想要提高效率就不能采取“一言堂”模式,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发言,改变以往从他人那里获取“二手知识”的现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分析,从而实现“增效”;第三,适当控制节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很多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错误地将课堂自由化理解成自由散漫式教学,因此常常组织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活动,这些表面上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活动实际上对提高讲课效率帮助甚微。有鉴于此,教师必须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地淋漓尽致。
(二)用合作學习营造开放氛围
作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合作能力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但目前初中生普遍年龄偏小,且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在学习中存在显而易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不仅不擅长听取他人的意见,更缺乏与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就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高效的合作交流来弱化学生的听讲压力与自学压力,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学习效率的大幅提升。而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正确分组的前提之上,教师应当提前明确学生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然后设计匹配学生能力的讨论任务,彻底激发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并做到对学生不同观点的包容和接纳。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斑羚飞渡》一课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学生从“飞渡”这一举动入手分析斑羚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指定一人进行总结式发言。在此过程中,不同小组的切入点各异,他们分别从智慧、勇敢、自我牺牲等角度进行论述,但也有小组从狩猎队的视角提出疑问,而教师可利用这一契机展开第二轮讨论,引导各小组从这一与众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新的思考,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到动物权益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真正的“减负”。
(三)开展分层教学以落实“增效”
很多教师反映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平衡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各异的初中生而言,即便实施了“减负”,也难以做到“增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立即改变传统的统一讲解,因为这种“一刀切”式教学方法会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同时会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增效”自然无从谈起。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不同层级的划分并开展有差异的教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高效学习。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结合教学目标提出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在考核过程中也融入层次性,从而一举改变了以往低效化的教学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学到了知识、实现了进步,这才是对“增效”最好的诠释。
综上所述,“减负”与“增效”两者相辅相成,需要教师以正确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让二者同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不让素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广大教育界人士苦心寻求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而在“减负增效”的实施过程中,尽管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J].曹斓巍.考试周刊.2015(12).
[2]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J].王勤社.课外语文(教师适用).2012(08).
[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闵尊雪.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2).
[4]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减负”与“增效”[J].戴婉惠.散文百家.2019(03).
崔宗会,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