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群文阅读《传承家训济天下》教学实录

2020-04-10曾德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王祥子书家训

曾德强

【议题】

家训的精神内涵及传承意义

【群文篇目】

《训子孙遗令》(王祥)、《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羊祜)

【教学目标】

1.概括三则家训主要内容,分析三则家训,归纳出“家训”的精神内涵。

2.探讨古人家训强调后代修身的目的与意义。

3.在课堂推进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家训的精神内涵及如何传承。

难点:家训精神内涵的实践意义——修身。

【教学课时】

前置学习:1课时

议题探讨: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前置学习,生成议题(一课时)

1.读一读,确定议题

初读感知,比较整合三篇文言,确定议题(学生自学、合学)。

2.填一填,引入议题

阅读《训子孙遗令》(王祥)、《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羊祜),完成下表。

二、问题导学,探究议题(一课时)

课前诵读五分钟。

1.问题导入

PPT展示:

师:这个词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生:有钱,帅气。

生:败家的一代。

生:富二代也有榜样,比如王思聪。

PPT展示:

师:请大家在横线上填两个字,大家会填什么?

生:(有的脱口而出,有的略加思索,很快达成共识,齐声)不过。

师: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的现象确实存在,可我们也看到很多家族数代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秘密在哪里?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家训来探讨。(板书:家训)

2.展一展,归纳议题

(1)PPT展示同学完成前置作业的照片。

(2)就预习问题展开讨论

师:同学们,这是前置预习时,一位同学的劳动成果,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你们组所填内容和展示内容有哪些不同?

梳理文本:

生:我们组,补充了第一则的第一空,交代后事不要搞得太复杂。

师:如果用一个成语代替“不要搞得太复杂”,你会用到?

生:一切从简。

师:很好,还有吗?

生:刚才补充一处,我们再纠正一处,第二列第三空,我初中时做题遇到过羊祜,他无子,因此应改为:家族子辈。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也善于学习,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家训除了告诫子女,还可以告诫......?

生:还有家族后辈。

一生举手:我们组来谈谈朗读。诸葛亮的《诫子书》要读得温柔一点,因为当时诸葛瞻才8岁,诸葛亮老来得子,诸葛瞻又很聪慧,所以应该读得温柔一点。羊祜的《诫子书》语气要严厉一点,文中的“无口、无传、无听”分明是严厉的口吻。王祥的《训子孙遗令》应该读出老者的谆谆告诫,依据是文中的“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不有遗言,使尔无述。”可见他老人家像拉家常般训诫后人。

(教室里自发响起了掌声)

师:你点评得很精彩,掌声代表了大家的认同,你能几句读来听听吗?

生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掌声再次响起)

师:这位同学真棒,重音和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又一生主动站起来)

生:他是广播站播音员,读得好不奇怪,不过我也是。

(众生笑,打断了该同学)

师:失敬,接下来请欣赏校广播站带来的朗诵——

生读:“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将严厉中带着慈爱的口吻读得惟妙惟肖)。

(掌声又一次响起)

师:听了两位金牌播音员的朗读,各位同学不妨自己也带着感情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作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口吻。

(生读,声音渐小)

3.议一议,探究议题

(1)归纳出“家训”要点

师:(过渡到下一环节)作为老师,我看过家长佛系的表情,也触碰过家长焦虑的眼神,听得到过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诫;也遇到过有的家长言之不足,故动手教育之;还有的家长手口并用,以期速成。但无论形式怎样,内容都是对子女真实的爱,那么三位临沂老乡都在家训中阐述了那些要点呢,请用精简字、词概括?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生:(七嘴八舌)孝、信、德、让、悌、忠、俭、学、慎、恭......。

(将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2)传承的意义和必要

师:岁月流转到今天,这些内涵过时了吗?我们还要不要“孝”要不要“信”?

生:需要(七嘴八舌)

师:请举例说明。

生:比如“信”,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一个社会、国家得以存在的前提,试想如果人人都不讲诚信,这样的人,这样的国,一定会走向覆灭。因此根本不过时。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齐声)

師:我们是全盘传承还是——?比如“孝”,是传承王祥卧冰的孝,还是《训子孙遗令》中的“孝”?

(板书“传承”)

(学生沉思)

师:王祥被尊为“孝圣”,却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这不是不让后人当孝子吗?王祥卧冰求鲤鱼,你们相信这是真的吗?

(生面面相觑,有人小声说不信)

大家看注释,注释取自《晋书·王祥传》,看出门道了吗?

生:《晋书》是剖冰,不是卧冰。

师:剖冰和卧冰有什么区别?

生:(做思考状)剖就是把冰剖开,然后捕鱼,在冬季这样捕鱼很常见。

师:所以“卧冰”——

生:是假的(学生发现真相,很兴奋)。

师:结合《训子孙遗令》来看,王祥所谓的孝应该是——

生:孝要适度,不能愚孝。

师:以此为例,继承传统文化应该采取——

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 提取传承关键词

师:如果从诸葛亮《诫子书》中选一个词来概括以上的所有的词,你会用哪个词?为什么?

生:(争论之后达成共识)修身。

三、文本分析,深化议题

师:(过渡)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后代成才,难道只是修身就能修成人才,甚至成龙成凤?

修身的核心就做人,俗话说“先做人,再做事”。傅雷告诉傅聪要“先做人,再做艺术”。这种观点古已有之。

我们来看《礼记·大学》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迅速抓取关键词,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PPT展示:

生:(齐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修身是做人,而是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做事。

修身真有这么大功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严格实践修身的例子。

PPT展示:

师小结:(充满激情地)600多位文化名人,90多为宰相,400多年诗礼簪缨之族。琅琊王氏通过遵从家训,修养身心,扣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进而参与国家政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这是传统中国人的中国梦,这个梦是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李白的“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是李纲的“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抱残阳”。

遵从家训、孝亲敬老是这个梦的起点,济世救民、匡扶天下是这个梦的终点。

曲阜孔氏,陈郡谢氏,钱钟书、钱三强所在的吴越钱氏,无一例外都证明了好的家训、家风可以福泽子孙,影响深远。(板书:利天下)

(饱含深情地)中华民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亲情的民族,我们重视生命延续,不光关照自家的生命,还关照其他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只自己发展,还提倡“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 拓展运用,传承议题

1.联一联,关注现实

师:岁月不居,在当代呢,传承家训还有必要吗?请随我一起看。

PPT展示(1):

(师背出相关文字,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

PPT展示(2):

(师生齐读PPT上的文字)

2.如何传承家训

师:(充满激情地)同学们,中国的家教文化渊源流长,影响深远。古有孔子庭训、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美谈,近有《曾国藩家书》誉满天下,当代有《傅雷家书》流传甚广。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家训传播到哪里。因此继承和发扬好家训家风非常有必要。

其实,家训家家有,只是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口头训诫,没有诉诸文字,形成典籍。

PPT展示:

讨论1.谈谈你印象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家长训示

(生略做准备)

生: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和堂兄打架,父亲制止了我,了解了情况后,他教我要忍,带着父亲教给的忍,我性格中多了一份豁达。

师:你父亲教你“忍”、王祥教后代“让”,英雄所见略同也。

(生笑)

生:我最有意义的一次家长训示是,初中的时候,我开始网购,不知不觉,把父母给的压岁钱,零花钱全用光了。当我向妈妈伸手要钱时,妈妈从卧室里找出了一大箱,我买后一次都没用过的东西。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克制自己其实很重要。

师:诸葛亮也教育诸葛瞻要“俭以养德”。你的母亲了不起!

讨论2.今天学了三則家训,你觉得有哪些内容需要你主动养成?请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读_________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3.学以致用,提升自己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开头的问题:如何“富”过三代。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给大家留了两个思考题,请择一完成。

思考题1.《00后家训方案——这样训示更有效》(写给家长)

思考题2.《中国方案告诉你何以“富”过三代——谈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意义》(写给同龄人)

师结语:同学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秀传统就是无价财富,历史终会选择有生命力的文化,我们有四大文明古国不曾中断的文明,这就是生命力,这是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大家以后多多研习家训文化,将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完善板书)

最后,请让我用一句话结束今天这堂课:

进德修身不忘本,传承家训济天下。

下课!

[作者通联:四川遂宁中学校]

猜你喜欢

王祥子书家训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王祥麒治疗肝癌经验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关于导数解法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