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二十载不忘初心再扬帆

2020-04-10连振超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1期
关键词:河务局断流德州

连振超

自1999年黄委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德州黄河河务局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科学管理手段和运用先进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基本满足了德州地区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用水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白日依山尽  黄河不入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曾经让多少人梦牵魂绕。然而这一幅人水和谐的景象,在20年前却成了一个“不可企及的梦”。

黄河流域是典型的缺水性流域。据记载,1972年4月23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1980—1999年,利津站有16年出现断流,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97年。1997年2月7日利津水文站出现断流,断流河段从河口上延至开封柳园口,长700余公里;利津水文站全年累计断流13次;断流共计226天,河口有295天无水入海。

黄河是德州市重要的客水资源,在德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河道断流使德州地区面临存亡考验。

河道枯水断流给德州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畜饮水困难、河道及坑塘干旱、农作物受旱减产等,更严重的是造成泥沙严重淤积河槽,河槽变浅、萎缩,直接威胁防洪安全。据统计,1986年以来,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80%~90%。1996 年8月,花园口洪峰流量仅7860立方米每秒,德州黃河河段最大流量仅5000立方米每秒。此类洪水在20世纪80年代尚不出槽,不设防。而此次洪水位在德州黄河的14处险工中,有7处超出了1958 年泺口站11940立方米每秒特大洪水水位0.15~0.6米,韩刘水位站高出1976年历史最高水位0.14米。河道内7处滩区有5处进水,淹地2.32万亩,30个村庄、1.8万人受灾,4 处控导护滩工程全部出险,其中谯庄、大庞、南坦3处漫顶,水坡控导护滩工程坝头被冲。14 处险工全部靠水着溜,出现根石走失、坝基裂缝等险情304次。平工堤段靠水长度23.54公里,孔官堤段背河渗水出险。行洪期间,全市干部民兵1544人上堤防守抢险,黄河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洪。

科学决策 力挽狂澜

“如果您是炎黄子孙,那么,请您投入到这场拯救黄河的行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1998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中华儿女郑重发出“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的呼吁。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黄河断流问题,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对黄河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1998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1999年2月5日上午,黄委党组召开会议,决定筹建黄委水量调度局。2月8日,8位人员报到上岗,20天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份水量调度方案下发有关单位,紧接着第一份水量调度指令下发至刘家峡、三门峡水库。1999年3月1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序幕正式拉开。10天后——3月11日10时,利津断面在预定时间内恢复过流!同年8月12日之后,黄河干流再未出现断流。

多措并举  除害兴利

自1999年统一调度以来,黄委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五措联动,结束了黄河下游频繁断流的历史,实现了黄河统一调度以来20年不断流。20年来,为实现“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全河上下共同努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开源节流、河道治理、洪水资源化、雨水利用等多种途径和措施,打造绿水青山的新黄河,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生命基本水量与水质,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流挟沙和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和修复能力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黄河长治久安,永葆生机和活力。

德州黄河河务局作为黄河河道管理的基层单位,该局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开展,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治水方针和黄委治河新思路,紧紧跟随上级脚步,以严格管控用水总量、强化精准实时调度、强化水资源监管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与调度规范化水平,积极服务德州黄河事业发展,持续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制度先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贯彻落实《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山东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山东黄河用水计划管理规程(试行)》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文件,严格执行水量调度指令、科学合理编制用水计划是开展水量调度工作的根基。德州黄河河务局在水量调度工作中严格执行文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调水指令,通过精细管理、科学调度,实现了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最大化效益。

总量控制。德州黄河河务局根据《山东黄河用水计划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以取水许可总量为依据,结合德州地区实际,科学规范编制下达年、月、旬用水计划,并不断完善计划的上报、审批等制度,严格执行计划引水;同时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墒情,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科学优化水量分配方案,以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为前提,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优化配置生产用水。

精准实时调度。德州黄河河务局在山东黄河河务局下达的月、旬水量分配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黄河水情、地方雨情、旱情及墒情等因素,在确保艾山、泺口控制断面流量的同时,实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引水量。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黄河水情和当前引水情况,密切关注辖区动态,及时准确申报用水需求。

强化监管。为切实做好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督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编制了《德州黄河河务局水资源督查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台账;二是落实“飞检”工作制度,强化考核和监督,认真开展取水用途管制工作;三是重视违规问题整改工作,对督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跟踪检查,抓整改,促落实。

统一调度  成效显著

农业灌溉成效显著。德州是农业大市,辖区内有4个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50多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年耗水量高。而黄河水又是德州地区重要的客水资源,农业用水极为依赖。针对实际情况,德州黄河河务局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抓时机、增效益,将有限的黄河水资源管好、用好。德州市是山东省沿黄8个城市中被分配黄河水量最多的地区,据《德州黄河志》记载,1986—1998年13年间,德州市共引水276.49亿立方米,年均引水21.27亿立方米;而实施统一调度以来,1999—2005年7年间,德州市共引水81.21亿立方米,年均引水11.6億立方米,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节约了黄河水资源。

非农用水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德州地区对传统农业的依赖有所降低,各大工业、企业等现代化生产行业纷纷应运而生。水是万物之基,各行各业对黄河水资源都有需求,且越来越大,非农用水急剧增加。为此,地方主管单位积极联系黄河部门,与德州黄河河务局一同科学优化了德州地区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现如今,德州地区非农用水占比由过去的5%提高到34%,效益突出。

跨区供水效果明显。不仅农田灌溉成效显著,自统一调度以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德州黄河河务局全力开展跨区域供水工作。据统计,2010—2018年,该局共向天津及沧州供水25.6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天津和河北沧州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

生态调度初见成效。2018—2019年,德州黄河河务局积极开展河道外生态用水工作,这是统一调度以来首次提出生态调度供水。自2019年4月30日至6月25日,历时56天,该局共引用河道外生态用水3200万立方米,主要补水地区为德州市南运河、岔河锦绣川风景区,齐河县大清河水利风景区、赵牛河人工湿地、沁湖公园、国道309公路南沟生态景观区、倪伦河人工湿地及齐河黄河湿地。根据此次生态用水总结报告显示:自开展生态供水以来,生态用水地区地下淡水水位提升,土壤含盐量下降,生态类型及景观结构得到优化,水禽保护效果初显,水质、环境得到改善,德州地区生态维护工作初见成效。

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德州黄河河务局与德州市密切协作,采取多项措施,协调优化了德州地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地区依法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观念的形成,圆满完成了一年又一年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今后,德州黄河河务局仍将紧随上级步伐,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践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理念,乘“规范管理 加快发展”的东风,进一步做好德州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助力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猜你喜欢

河务局断流德州
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堤防工程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农民
河长制在破解黄河河道清障工作中的应用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浅谈如何增强沧州河务局凝聚力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