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志成城, 打赢一场漂亮的社区疫情保卫战

2020-04-10张生军康胜利

北京纪事 2020年4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疫情

张生军 康胜利

辛苦的志愿者

2019年岁尾,武汉打响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在为武汉等地区捐资捐物的同时,踏实做好本地区的疫情保卫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而又异常残酷的战争,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居民百姓群策群力,其中有误解也有理解、有怨言也有赞言、有失望也有希望、有踯躅也有力量。在抗击疫情的众生相中,我们最终发现的仍然是人类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芒、人性的美好,以及不屈不挠、永远向前的意志。

面对疫情,党员冲在第一线

文·图◎ 张生军

赵童,是密云区文联宣传部的一名年轻宣传干部,今年只有33岁的他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也是入党积极分子。自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华远澜悦社区的西门口上岗执勤。作为一名下沉社区参加蹲点防控疫情的干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进入小区的车辆和居民进行登记、测试体温。从1月29日上岗至今,他一直坚持在一线值守,没有休息过一天,大家对这个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茍的小伙子,也都非常喜爱和认可。但谁又知道,这个没有休息过一天的小伙子,他的父亲几天前还住在CCU(冠心病监护病房)里。

父亲已经从CCU转到普通病房,我能上岗

没戴口罩的赵童/赵童在社区门口为居民测量体温

赵童的父亲名叫赵好生,今年56岁,是一名从企业退休的职工,平时身体就不大好,一直由赵童照顾。2020年1月27日中午,老人突然感觉胸口不适,疼痛难忍,赵童赶忙带父亲到密云区医院急诊科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父亲被确诊为心脏主血管堵塞(心梗),情况危急。经过两个小时争分夺秒的手术,救治成功了,老人被送进CCU(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监护。

赵童说,父亲以前也出现过心梗这种情况,但是这次却比以前要严重得多。在CCU病房的那几天,他一直都守在病房里,陪在父亲身边,生怕有个闪失。而且,当时他没敢将父亲住进CCU病房的事告诉母亲。因为他的母亲身体弱,也长年患有冠心病,怕她知道了受不了。赵童只是告诉母亲,父亲的病情稳定,住几天院就可以回家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童接到了单位“下社区”的通知,征求他的意见。说实话,当时赵童的心里也非常矛盾,一边是病重的父亲,一边是紧迫的疫情,单位人员紧张,怎么办?他最后决定,把实际情况告诉自己的母亲。

母亲非常通情达理,她告诉赵童:“去吧,你爸不是常告诉你吗,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单位里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更何况现在疫情这么严重,照顾你爸这事还有我呢!”

听了母亲支持鼓励的话语,赵童的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给单位领导打了电话,表示要积极参加区里抽调机关干部到街道社区值守的号召。同时,他表示要克服困难,冲在一线。对赵童的情况,领导很了解,也非常体谅,要他先照顾好父亲,也照顾好自己,“下社区”的事领导再想办法。

在医院陪伴父亲的日子里,赵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攀升的数字令他揪心,参与疫情斗争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付出让他感动。1月29日,父亲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第二天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在这种情况下,赵童主动联系单位,表达自己到社区一线值守的决心,领导经商量后,答应了他的请求。

只要能做好防控,受再大的委屈也值得

赵童在社区夜晚值守

赵童是从1月30日开始上岗的,被安排在华远澜悦小区。上岗后的赵童,每天早早起床,先到医院看望病榻上的父亲和陪床的母亲,确定一切无恙后,再匆匆赶去小区值守,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登记外来人员、为居民办理出入证、统计居民信息等工作。

“师傅,请停车,您这是本小区车辆吗?现在特殊时期,咱们需要凭车证入内,您要没来得及去居委会办证,我现在核实完信息就给您发证,稍等一下。”这样的话,赵童每天不知道要说多少遍。

他说,最初排班时,他被安排在白天,在小区忙完了,中午稍微休息一会儿后,他就要赶忙去医院照顾父亲,不停地奔波于“大家”和“小家”之间。他的父亲转到普通病房后又住了一周时间,于2月6日出院。没想到的是,父亲刚出院,母亲因为连日的劳累,也病倒了。这样赵童一边要照顾在家休养的父亲,一边要照顾在医院输液的母亲,夜里还要到小区去值守,他觉得自己特别疲惫,但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向领导申请打退堂鼓,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他说:“要说累,也真累,照顾父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做好社区防控工作,则是我作为一名区直机关干部、一名预备党员心中的使命!”

赵童和志愿者入户进行调查

赵童在社区停车场登记

最初值守时,白天都要安排三四个人,大家知道了他家里的情况后,让他能不来就别来了,或是张罗着让他晚来会儿或是提前走会儿,但都被他拒绝了。母亲也多次告诉他:“要干就要干好!”

华远澜悦社区是一个比较大的社区,居民达到了几千人。一开始留了东门和西门两个门,把其他门都封闭了,后来随着疫情形势逐渐严峻,把东门也封了,只留了西门。这样一来,居民们进出就不方便了,有很多居民需要绕行很远。对于这一点,大部分居民是理解的,但也有少数居民把怨气撒在了赵童他们这些值守人员的身上。

赵童说,有的居民被要求登记、出示进门证,表现厌烦,特别是被要求测量体温时,有的直接就说:“你拿那个破玩意儿(体温枪)瞎比划啥?老子还没被传(染)上呢!”表现得非常不配合。更有一位老太太嫌进出小区路远不方便,因为她患有尿毒症,需要经常到医院去检查治疗、做透析,本来就心情不好,每次进出社区还要登记、测体温,显得很不耐烦。有几次赶上是赵童当班,老太太指着赵童的鼻子骂他:“多管闲事,吃饱了撑的!”但赵童并没有急,他告诉老人:“为咱们小区值守是我的职责,我们这么严格,不也是为了您、为了大家能够安全,能够平安吗?”通过他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解劝,老太太和她家人最终表示了理解。

他说:“只要能做好防控,受再大的委屈也值得!”

小区值守一开始只是在白天和上半夜。后来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社区加强值守,改为24小时值守,而且正赶上那几天下雪,晚上异常寒冷。于是,赵童主动向领导申请,说自己年轻,而且父亲已经出院了,自己可以值晚上的班。

在小区值守没有屋子,只有一顶帐篷,到了晚上,夹风带雪,这份艰苦可想而知。连续值守了几个晚上,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暖宝已经扛不住了!

那张照片上,没有他,是他用的一个暖宝,因为连续使用了好几天,已经破损露出了棉花。让他没想到的是,回复的人特别多:“今天超级冷,辛苦了!”“天太冷了,多穿点衣服,注意安全,注意保暖!”“致敬!辛苦了!”看了这些留言,赵童心里热乎乎的。

更让他感到温暖的是,理解他们的社区居民送来了热露露、方便面、红牛,还有一位热心的居民送来了一块防寒地毯。赵童说,非常感谢居民们,看到这些东西,很暖心。“有了他们的支持,做好值守工作,不管多辛苦,值了!”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赵童不仅准时参加社区的值守,同时,也没有耽误单位的本职工作。区文联一共10个协会,按照区文联的总体部署,各协会发挥自己的艺术特点,创作了一批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从2月4日开始,这些作品由赵童编辑制作成微信,以《抗击疫情,密云文联在行动》为主题,在“雅苑童声”微信公众号发出。诗歌《立春,请原谅我的失礼》《赞最可爱的人》,还有美术作品《一线有我》《天使的坚守》、戏曲《我是中国人》《众志成城战疫情》、歌曲《家的爱》《信仰》……一首首铿锵有力的诗歌和戏曲作品、一幅幅表现抗击疫情一线的美术作品等等,通过赵童编辑的微信传到了千家万户,鼓舞了士气,也展现了密云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气概。同时,赵童还把这些作品推送到市文联网。

截至目前,他已经编辑了19期微信,其中大部分被市文联网转发。而这些工作,也成为了赵童参加抗击疫情工作的一部分。他说,自己每天编辑一期,像文字和图片还好些,如果是视频的话,就需要编辑、上传两三个小时,但他从没有喊过累。现在,白天在照顾好父母的同时,联系各协会编发微信,晚上准时到社区值守,赵童明显瘦了,但他卻说:“我无怨无悔!”

“瘟神不惧江城赴,最美征衣战地春!”这是密云一位诗人写给所有奔赴一线的“战士”们的诗句。同时,这诗句也是对所有像赵童一样,坚守在抗疫值守一线的赞美,因为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战士”!

宅家随想:战疫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文·图◎ 康胜利

楼道门上贴的各种通知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醒来的头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翻看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疑似人数的消息。那天中新社的消息让我一阵揪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披露: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全国400多家医疗机构中,共有数千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有多位牺牲。想想我们都在安稳地睡着觉,那么多白衣战士却在环境险恶的疫区病房里挽救生命,在为我们抵御瘟疫,为我们筑造安全的防线。在为罹难同胞悲伤的同时,我更为前仆后继、以死换生的医务人员心痛不已。

这些天,电视里、广播里、微信里都是“不要出门”的告诫,院子里、大门上贴了那么多的市里、区里、街道居委会的规定、告示、动态,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宅在家里,就是为国奉献。为了这个,定期储蓄到期了,补发的身份证该取了,我也没去办理。确实应该这样。在这当口,无急事甚至无事上街就是添乱。

进小区量体温

前几日,生活小区仓促印了临时出入证, 出入必备。按旧社会的俗话叫“警察打爹,公事公办”,老保安值岗,即使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决不允许“点头证”。区政府、街道、居委会、物业、志愿者一齐戴防疫红箍站大门,严防死守。谁要放进了“点头证”,有监控探头,饭碗就要被端了。他们可真够辛苦的,雪中风里都在外边站着。那天听说有个小区的住户,把自家面包车开着暖气放在他们身边,实在冷了就进车里暖暖身子。这个暖心事令我感动。前几天雪后寒风凛冽,我见坚守岗位的一位同志双手冻得通红,便摘下可护住小臂的毛里皮手套送给了他。

大疫当前,你还真别心怀侥幸。昨天邻近院的楼里就拉走了确诊患者,那座楼我曾住过14年。日前下楼去接快递,在楼下绿地里晒几分钟太阳,有巡逻的见后大声警告:戴上口罩!戴这玩意儿,以前我看别人戴是另类,而现在你若不戴人们就会侧目而视,连自己都觉得近似“人民公敌”。再说,人家也是为你好哇!

小时候不知道“瘟疫”,在京郊只听说过“传鸡呢”“传猪呢”。尽管家家都慌忙把禽畜关起来,一死还是灭绝性的。原来,那就是烈性传染的“鸡瘟”“猪瘟”。现在是“传人”,想想真是很可怕。其实,人类社会从来也没有躲开过瘟疫的屠戮。

查阅瘟疫肆虐历史,三国时期大诗人曹植有《说疫气》一文:“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衣。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再说近点:旧中国分崩离析,地方割据、军阀混战,你遭了瘟,不趁火打劫就便宜了你。还救你?1918年欧洲流感殃及中国,蔓延极快,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的人口被感染,人人恐慌,百业凋敝。据当时上海《申报》报道,当时中国的人口仅为今天的1/4,就有约300万人丧命。可见国家一盘散沙之危害、烈性传染病之恐怖。

每逢浪潮席卷,必有沉渣泛起,这是定律。当成千上万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同胞万众一心、抗击瘟疫的时候,也有人躲在一边窥伺着,不时跳出来冷嘲热讽、指手画脚,甚至道听途说无事生非。比如在媒体见不到领导消息,就骂不到一线,难道都缩在办公室吗?见媒体报道领导在一线的消息,他们也骂,说是摆拍的。这些人自己一毛不拔,却对捐款善举骂不绝口,评多论少,竭尽中伤抹黑之能事。有人“舞文弄墨”,把疫区一家一户的不幸,添枝加叶、大肆渲染,标榜为所谓“真相”。这几天各地奔赴武汉的医护队伍,有女同志集体剃发出征的壮举,全国人民为之感动与敬佩。于是有人就鼓噪起来。先说是组织上不尊重妇女意愿,队员被强迫。歪理邪说逼得院方不得不出来予以澄清:此举是为防感染、减少打理时间,为穿戴防护服方便,也免受汗蒸之苦,大家自愿。谣言被辟,又改口说集体剃发是“为宣传”“博眼球”,是以剃发来发泄不满,不然怎会流泪?等等。以己狭隘阴暗之心,度坦蕩君子之腹,真让人无语。我的善良智商,束缚了我对这些阴暗心理的想象力。真是一粒耗子屎,能坏一锅粥。见什么骂什么,这种心理瘟疫,人们该怎样去消杀?如此依附在中华民族肌体上的寄生虫,吮吸着你的热血还不忘叫骂,怎不叫人切齿!我们不是医务人员,不会派我们直接奔赴战疫一线。但在如此严重的瘟疫面前,所有人都要同舟共济,没有局外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也不要紧,只要你大门紧闭,就是战疫支前。粮油蛋菜、水电气网一应俱全,阖家团聚、吃喝玩乐、读书锻炼随心所欲,如果躺着还发牢骚,那就有点不厚道了。社会需要善意的批评建议,但不可谩骂。你不临敌,怎能指责战士哪一枪必要,哪一次隐蔽不必要。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战士身后打黑枪。我们总说“同舟共济”,什么叫同舟共济?瘟疫临头,就如民族之船触礁进水,现在堵漏抢险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的是正能量,而不是袖手旁观横挑鼻子竖挑眼。

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都到过抗震救灾现场。每当危急关头,都是一声令下,解放军精锐之师立即奔赴灾区,全国各省市倾力支援。这些经历都让我坚信,有党和国家、有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在疫情期间,水电不停、燃气不停、通信不停、交通不停、医疗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十四亿人居家隔离,社会秩序稳定井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只有伟大的祖国,才能做到举全国之力,转危为安。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