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

2020-04-10吴秋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深度学习思维导图

吴秋琴

【摘   要】运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精细剖析,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习得方法。教师通过“以图导学,提升思维品质;以图导思,搭建思维支架;以图导情,拓展思维深度;以图导法,创新思维方式”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在课堂上展开深度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深度学习;教学路径

思维导图用“画”的方式记录学生思维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工具。它让表达与思维有机结合,让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促使学习者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实现深度学习。

四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思维还比较浅显。运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精细剖析,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习得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为例,笔者尝试运用畫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图导学,提升思维品质

分类是一种思维训练活动。由于思维导图采用先分类后分层的顺序,以层级图的形式展示大脑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手段,直观展示学生的分类过程,以此了解学情。

如在运用导学单检查字词的教学环节中,可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预习单。

(出示预习单)

师:你发现这位同学是如何分类的吗?

生:词语被分成了两组。一组表达对母鸡的讨厌,一组表达对母鸡的喜欢。

师:如果在“母鸡”后面再添加层级,标明“喜欢”和“讨厌”,那思维导图就更清晰了。自己改改。

(生修改)

师:这也正是老舍对母鸡的两种不同态度。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直接描写老舍这两种态度的句子,用“__”画出。

(生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如下)

从上面的导学单中,不难发现,学生虽然有分类的意识,但分得有些粗糙。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纠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

二、以图导思,搭建思维支架

四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母鸡》一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前半部分写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则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虽然文章思路比较清晰,但全文篇幅较长且琐碎。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支架,理清思路,提升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片段二】

师: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着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种变化。

(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请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把课文分为两部分,思考各部分分别写了母鸡的哪些特点,完成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这个形象化的支架的帮助下,让学生有逻辑地叙述课文内容,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以图导情,拓展思维深度

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需要不断被激发。学生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局限。感悟文本,需要透过字面,感受文本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母鸡》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老舍对母爱的尊敬。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那种味、那份情、那份爱呢?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变化,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片段三】

布置任务:老舍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1.感受母鸡的“讨厌”。

叫声讨厌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1)前院是它的嘎嘎声,后院也是它的嘎嘎声,真是——“没完没了”。(学生答,教师播放母鸡的叫声)

(2)当“我”想好好休息一下时,母鸡嘎嘎个不停……当“我”心情不好,想好好冷静一下时,母鸡嘎嘎个不停……当“我”正被一本书迷住,陷入沉思时,母鸡嘎嘎个不停……

(3)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再次感受一下母鸡多么烦人。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4)理解“如怨如诉”。

母鸡碰到谁都要倾诉一下,四处发表怨言,叫得人满身起疙瘩。

(5)面对这样烦人的母鸡,难怪老舍要说——“我一向讨厌母鸡。”(学生读句子)

欺软怕硬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1)母鸡要欺侮谁?怕谁?

(2)欺负弱小、畏惧强者,这种行为叫什么?(欺软怕硬)

(3)好一个欺软怕硬的家伙!老舍不得不说:“我一向讨厌母鸡。”

喜欢炫耀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1)聋子听得到吗?老舍是想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母鸡。

(2)你认为此时此刻的母鸡是一个怎样令人讨厌的角色呢?

(3)真是一个让人受不了的家伙!难怪老舍要说:“我一向讨厌母鸡。”

2.感受母鸡的“伟大”。

过渡:就是这样一只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的母鸡,又怎么让老舍先生完全改变了看法呢?(出示句子)

负责、勇敢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鸡勇敢、负责)

(2)引读。

瞧,一只鸟儿飞过——它立刻警戒起来!

看,一只狗从院子里跑过——它立刻警戒起来!

听,墙角发出一阵沙沙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3)你能读出这种勇敢、负责的感觉吗?(学生齐读)

过渡:白天的时候,母鸡如此警惕、负责,到了晚上也同样负责。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4) “顶”说明声音怎么样?这么大声地叫,它为的是什么?(把人们叫起来赶走黄鼠狼,保护小鸡)

(5)母鸡会啼叫些什么?(如:主人快来啊!再不来我的孩子要被黄鼠狼吃掉啦)

(6)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母鸡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多么负责、多么勇敢的母亲!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老舍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慈爱、辛苦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1)静静地读读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2)想象“圆圆地下垂”和“消瘦了许多”。(出示小鸡和母鸡的图片)

(3)通过对比,一个慈爱、辛苦的母亲清晰地展现在了眼前。这样的母亲,让人震撼,所以老舍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4)文中有一句“教多少次”,你们猜猜看,母鸡一天要教多少次呢?

出示资料:据专家研究,要教会小鸡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啄”,母鸡一天必须至少重复7次,而且至少得重复70天。对于“啄食”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母鸡得教490次,小鸡才能真正学会。

读着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5)关注“半蹲着”这个动作:母鸡,您这样一直半蹲着,累吗?

(6)多么慈爱、多么耐心的母亲!这样的母亲让人敬畏,所以老舍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通过这样层层推进式的欣赏体会,课文中的文字在教师的引導下,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思维导图也在这个过程中绘制完毕,帮助学生理清思维,从而更直观形象地表情达意。

四、以图导法,创新思维方式

思维没有定式。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地、多角度地思维,语文教学才会有成效,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得到创新。思维导图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其思考技巧,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动物专题。《母鸡》之前的课文《猫》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具体感受不同的动物形象的同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片段四】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课文《猫》。同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和《猫》有什么异同呢?可以从文章结构、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思考。

(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完成思维导图;组际交流,并完成修改)

师:其实两篇文章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老舍一贯的艺术风格——朴素平实,直白自然,却又不失生动活泼,多使用短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文章精准使用动词,生动刻画出不同特点的动物形象。

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可以渗透在品词析句、梳理脉络、情感渲染、言语实践等每一个课堂基本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帮助学生构建文章结构,建立文字段落间的联系,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

(浙江省义乌市新丝路学校   322000)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深度学习思维导图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