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研究
2020-04-10庞金刚
庞金刚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对于各种物资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作为高校教育建设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优化配置各项资源、节省更多资金,并最大化满足师生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因此,现代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积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改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购风险防范控制意识,规范他们的各项操作行为,实现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各环节工作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8-0153-02
引言
基于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高校要不断加强内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物资招标采购是为了帮助高校优化改善资源配置,确保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高校教育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因此,高校领导要注重促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指导管理人员切实从学校利益角度出发,严格按照学校内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办事,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高校资金资源的作用,有效提高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和效益[1]。
一、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政府招标采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散采购方式,一种是集中采购方式。当前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普遍采用的是集中统一采购方式。高校成立专门招标采购小组,该小组的建立是由学校高层领导负责的,小组工作职责是承担起对不同业务部门提出的相关物资采购需求,并以招标方式进行对应项目的申请,邀请社会专家展开对招标项目的科学论证工作,最后完成对招标文书的有效发布等工作。高校基于建立专业招标采购管理小组,有利于实现对国家制定颁布宏观政策内容的掌握,并且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优质的招标管理服务,提高整个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专业质量。集中采购方式的弊端在于,如果高校未能够对招标小组进行有力监督,将容易导致腐败贪污现象的发生,造成高校经济效益的损失。一些高校也会针对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采用分散采购方式,该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各业务部门需求物资的采购效率,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招标采购部门的负责管理,各项工作缺乏专业性,导致招标文书发布程序不标准统一,不利于高校对后续招标采购发展工作的全面掌握。
二、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标采购发布平台与供应商选择不多
当前,高校在物质招标采购实践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招标采购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实践创新意识,招标文书公告通常只会发布于学校自身搭建的网站上,从而导致市场上存在较多招标供应商难以及时有效看到高校发布的相关招标信息的。此外,市场那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会由于高校发布招标项目涉及的金额较少,而选择放弃投标,不愿意负责高校的有关招标项目,最终造成高校实际能够选择的供应商数量极其有限,甚至有的高校还会面对因为投标单位不足三家而流标的现象。高校一旦发生流标现象,将会大大影响学校内部各项教学研工作的顺利发展,并且还会导致高校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二)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在教育行业中绝大多数的高校经费来源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它们属于不营利事业单位,因此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最大化发挥出资金资源的作用,优化改善内部资源配置。高校物资招标采购更多是为了满足学校公关服务的正常稳定运行,充分保障学校内部各项教学研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根据国家政府部门制定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法律条文内容,国家事业单位必须有效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具体职责,加强对各项目的科学验收管理工作,对涉密项目保密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要提出具体规范要求[2]。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高校并没有重视该项工作中,它们虽然针对物资招标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关内控管理规章制度,但更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未能够切实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内容,督促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各种招标采购违规事件的发生,损害到国家与高校的利益。
(三)缺乏科学有效供应商诚信识别手段
在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中会经常发生一些陪标、挂靠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都是由于市场供应商自身诚信缺失造成的,而高校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有效诚信识别手段,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出供应商的信誉。目前高校在物资招标采购前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通常是基于对投标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比如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进行现场审查,但这种流程势必难以全面掌握了解投标供应商的真实经营情况。此外,由于高校并没有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招标采购管理人才队伍,难以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调查投标单位的真实信用情况,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出所选择供应商的合同履行能力,无疑会增大高校的招标采购管理风险。在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过程中,高校邀请的评标专家主要是以投标文件作为科学依据进行综合评标工作的,但是由于一些供应商自身信誉存在问题,会在投标文件进行内容虚假描述,导致投标文件真实性大打折扣,影响到专家的评标工作质量,并不利于其他正常投标供应商的公平竞争。
三、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丰富招标发布平台,构建完善市场供应商信息库
高校针对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要积极拓展招标发布平台,并有效构建、完善市场供应商信息库。首先,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人员要提高自主创新意识,通过加强与社会各个主流媒体渠道的合作与联系,在招标网站、报纸上有效发布自身招标公告,促使市场上有更多供应商能够及时看到本校发布的相关招标项目信息。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通信等方式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交流,关注本校发布的各项招标广告信息。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资源的价值作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搭建起市场优质供应商信息库,将那些经常参与招标活动的供应商资料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方便后续评估专家调档查看供应商信息资料,提高招标采购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部門还可以定期组织安排供应商交流会议,向市场广大供应商详细介绍有关发布招标项目的计划与要求内容,促使那些符合招标资质的供应商能够自主参与到高校发布的招标活动中,从而有效避免因供应商数量过少而导致流标现象的出现,造成高校资源的不必要浪费[3]。
(二)强化招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切实维护高校利益
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内部招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并切实落实好各项招标规范管理措施,督促每个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办事,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损害到学校的切身利益。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工作,结合教育市场招标发展趋势要求和自身发展情况,优化、改善指定内容,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导每个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学校物资采购的实际数量、质量等要求,并对发布的招标文件要承担起对应的法律法规责任[4]。高校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在实践招标采购工作中,要明确各部门责任,科学有效设置招标项目合同签订、验收以及确认等岗位,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个环节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共同顺利发展招标项目的验收工作。
(三)构建完善供应商诚信管理系统,降低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风险
针对现阶段缺乏科学有效供应商诚信识别手段的问题,高校可尝试构建完善供应商诚信管理系统,以此达到降低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风险的目的。对于供应商诚信管理系统的构建,在招标前应当对供应商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挂靠情况;在招标期间应当要求供应商签订承诺书,确保投标文件内容的真实可靠;倘若条件允许,还应当对供应商产品实行实地考察,同时还应当健全投诉机制;倘若有人认为供应商存在失信情况,则直接向高校相关部门发起投诉。在招标后,制定高校供应商诚信考核评价表,由各部门人员对相关供应商投标行为进行透明公开评价,对中标供应商各项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并将其录入进供应商诚信管理系统中。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保障自身物资招标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实现各项资源优化配置、节省资金资源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强化内部招标采购规范管理工作。高校要通过积极拓展招标发布平台,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制度,搭建起市场供应商诚信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本校物资招标采购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满足教学研活动开展的各项基本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炜,黄朝晖.浅析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9(11):25-26.
[2] 俞昀.高校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8,11(6):47-49.
[3] 姜红梅.高校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7,9(3):106-107.
[4] 刘丽华.高校招标采购存在的問题与解决对策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