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造价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0-04-10包艳苹王海龙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包艳苹 王海龙

[摘要]该文基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分析了工程造价行业及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对高校造价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而针对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以满足工程造价行业完成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61-03

本文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针对在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理念和模式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规划末,工程造价咨询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079.47亿元,年均增长14.4%。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务占比上升10%,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服务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素质在不断提升,工作范围基本覆盖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这表明工程造价行业依然保持稳步发展,未来更加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结构向中高端层次迈进。

近几年,云技术、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在建设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功。BIM工程算量的瓶颈问题得到改進,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将不再是造价人员的繁重工作。此外,随着建设项目日渐复杂,投资额越来越大,参与方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这就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咨询服务提出了更加迅速、准确、高效、优质、全面管理的新要求。20世纪70、80、90年代分别由英国、美国、中国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已不再是难以实施的理念,而是要逐步实现的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造价人员只具备算量、计价等基本技能,在法律、经济、管理及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对造价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为了引领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通过拓展企业业务范围、打造行业领军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等措施,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高校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工程造价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时代要求以及新的工作范畴和深度。

二、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自2012年从目录外专业进入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迎来了自身新的发展机遇。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增长迅速,到2016年年末,短短4年内已超过130所。因为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一直处在探索阶段,而且各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有的是从三本专业升为重点本科,有的是新开设这门专业,所以其培养计划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直接借鉴专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或者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然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对学生学科交叉的教学以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需要有精准的实操能力,更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所以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要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要考虑学科的交叉性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体系相对成熟、较为完善,但将其直接运用到本科教学却不太合理。因受地域和学校自身特点等的限制,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也不合适。此外,规划类教材的编著有待完善,专业课国家规划类教材严重缺乏。由于地域特色以及各地定额不同,地方规划类教材不能直接相互借用,而且存在规范、定额的更新问题,因此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课教材亟待更新和完善。

(一)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未衔接

工程造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更要具备法律、经济、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其专业价值。此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以信息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向工程咨询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服务价值。推广以造价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项目管理服务,优化各个阶段的服务。可见,我们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应该是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应用型人才,更不是技术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适应行业发展,确保培养出满足行业未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然而,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本科院校没有根据行业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构建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以及优化课程体系,而是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以至于培养理念陈旧、模式老套。例如,很多高校认为造价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因此,特别重视算量和计价课程,而忽视学生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这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无差别,但与“卓越造价工程师”所具备的要求相差甚远。此外,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存在自身发展的问题,目前多数学校未能把理论研究与造价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相关研究发现,有些本科院校没有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市场要求及自身特点梳理和构建课程体系,而是照葫芦画瓢,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此外,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把工程造价专业看作应用型专业,而不是综合性专业,因此重视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课程,而忽视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课程。

造价行业的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云技术、BIM技术等在造价行业中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收集成效明显,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应用在多数高校中还不是很理想,只做概念的介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总之,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方法落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缓慢等问题,尤其对研讨型和学科前沿课程的设置不理想。

(三)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造价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学生要具备基础扎实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有实践工作经历。然而,本科院校对专任教师的学位要求基本为博士,大多数新进教师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所以青年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很高,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把控、设计、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在2012年才调整为目录内专业,工作造价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极少。近几年,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新进教师所学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所以他们或者管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或者工科基础薄弱,而且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两门主要的专业课程不是很熟悉。

总而言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不相匹配,加之教学经验不充足,不能深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因此,需要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教师产学研融合的积极性不足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业务结构向高端咨询业发展,然而,高校教师对造价相关企业的信息关注度不够。例如,资深教师对新思想、新技术缺乏兴趣,年轻教师因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而缺乏产学研融合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的背景和实战经验与融合的基础。

由于产学研分离,在信息快速融入建设行业的情况下,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未与时俱进,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拓展空间不足,出现专业结构难以对接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不具备产业化发展所需的专业综合能力。此外,高校科研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却一直较低,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未能体现。

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工程院发布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中指出:未来工程师应具备优秀的分析、实践、创造、沟通、领导能力,掌握商业和管理知识,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因此,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品性良好,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国际视野,能够在国内外工程领域从事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总之,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是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具体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中心,并结合院校和地区特点,构建符合市场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工程造价人才应具备基础扎实的专业学识,严谨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与系统思维以及全球化思维模式等,而不是只具备算量、计价等技能。

(二)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与人才需求口径的拟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高校应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思维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设精品课程。

课程教学应秉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丰富多元化、紧跟前沿,使得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师生互动更加活跃。因此,首先要认真梳理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将实际工程问题、典型案例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得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关注行业需求、市场要求,适时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度弱化对技术类、软件类等学生自学较为方便的课程学习,应突出合约管理、行业现状与改革等类型的课程,助力学生认识和探索行业前沿和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科研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开阔视野,加强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最后,注重现代化教学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搭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其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加以完善、改革至关重要。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服务造价专业的教学,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采用专聘、特聘等形式引入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专业人才,解决实践教学中师资缺乏的问题。其次要推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师常年在高校教学,这就容易导致与工程实践脱节。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省级造价管理重点课题研究,撰写高水平论文,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实践能力。或者由学校邀请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开展培训,让教师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市场需求。最后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四)加强与工程造价协会的合作

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工程造价协会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研究工程造价事业发展方向、发展政策等。目前国内的工程造价协会,虽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有限,但高校可以通过与工程造价协会合作,参与工程造价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规划和战略的研究,统计数据和分析、调研等造价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让自己有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战略规划,获取工程造价协会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指导以及培训工作的支持。此外,可以通过协会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工程相关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加快产学研融合的速度

为了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学研结合的速度,鼓励教师深入一线,推进校企合作,激励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与高校共同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项目,实现课岗融合、实境育人。

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校企共建、产学研相融合的方针,整合多方资源。首先,以学校教学为平台,与广联达、晨曦等科技公司合作,搭建信息化平台,共同打造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传统教育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为学校仿真模拟系统的构建争取企业的技术支持,为沙盘模拟实验争取设备上的支持。其次,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此外,与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合作,以获得施工现场实习的机会以及对实体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程录制,授课时学生能与现场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等的机会。与设计院、监理、造价咨询單位等进行长期深度合作,实施体验式岗位认知、项目式工学交替、实战式顶岗实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工程造价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本科院校应及时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迎接新的挑战,获得发展的先机。为此,必须适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着重探讨了目前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培养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造价协会合作和产学研融合等建议。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