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研究
2020-04-10唐良虎李彦晶
唐良虎 李彦晶
[摘要]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共青团聚焦基本矛盾变化下青年思想引领的新形势新任务,是推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聚焦“六高”建设,即:高水平学术共青团、文化公开课、文化活动、学生文化组织、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共青团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15-03
“文化自信就是指政党、国家或者民族高度肯定与认同自己所持有的文化,对其拥有蓬勃发展的生命活力充满信心,它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反映出来的精神成熟度表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专门章节,对其基础和意义做了更加深刻的阐述,将文化自信的理念作为重大战略加以传递。因此,加强新时代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实质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取向的充分认可和坚定信念,是对国家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行为自觉,标志着对自身文化底色的坚持和不懈追求。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必要基础,具有文化传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历史发展看,“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自觉承担着文化的传承、凝练和发展使命,承载着国民人格教化、培育和完善的责任”。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和社会在文化传承中得到滋养、获得底气,使中华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
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越来越走进世界的中心,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吸引力不断提升。在对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交流中。高校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和观念成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
二、高校共青团引领文化自信的意义
“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都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自信为底气”。新时代高校共青团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矛盾新要求,聚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要求,引领团员青年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引领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战略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新课题,面对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2017年,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文化育人,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确发挥学生社团的应有作用”等方面做了部署,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引领青年学生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崇高目标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形成接受和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支持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引领文化自信是共青团适应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举措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时代对青年的文化素质要求的提高、对青年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促使青年大学生文化需求向着求知、求美、求乐方向发展,文化需求、精神生活的品位和层次均已不可同日而语。结合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雅文学、高雅音乐、美术、艺术、雕塑等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针对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出现的新形势新需求,必须以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互动体验式更强、内容更高雅、内涵更深的文化产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文化生活,提高青年的文化获得感,正确引导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走向。
(三)引领文化自信是高校共青团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权利表达等方面。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欣赏品味、参与要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共青团的文化供给还长期停留在低质、低效、简单重复的文娱活动上,缺乏文化内涵,内容枯燥,不接地气,缺乏艺术感染力,水准不高,为了举行而举行,组织方式落后,甚至还经常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听讲座、看演出、参加表演等。在这过程中既浪费了资源,也浪费了学生感情,使青年學生对高校共青团降低了信任与拥护度,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受损。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必须不断从供给端人手,改革方式、质量、效果,改善文化性供给,为青年成长和发展提供各类精神文化产品和主流价值观等,满足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文化活动从有意思向有意义转变。
(四)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青年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软实力是当代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尤其是文化话语权的强大,中西方文化交锋中我国又长时间处于下风,人们逐渐形成了文化自卑和文化媚外心理,这一心理在广大青年中延续下来。尤其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度发掘、精心打造和广泛传播,部分青年大学生感到迷茫、疑虑、失望,从而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往往按照西方文化标准来衡量自身、发展自身,导致本土文化民族特质缺失。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必须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性思辨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传播中华文化,使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主流文化为荣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认同度不断提高,增强国家文化话语权,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国青年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三、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
(一)建设高水平学术共青团,加强文化自信研究
进入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學习与研究作为终身使命和价值诉求,推进‘学术共青团建设”。高校要把青年工作研究清楚,把青年需要研究透彻,把青年发展研究充分,对共青团工作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新形势下推进学术共青团建设,一是要研究党团关系、团青关系和党青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青年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所发挥的先锋作用。二是要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特点,在当下的现实和发展的历史中准确定格90后、00后青年的历史作用和发挥价值。三是要研究中国青年的文化和精神需求。高校同时也要研究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方式、侧重内容、性格特点、喜好兴趣、价值取向、知识接受方式等,以强化青年工作的平台建设。
(二)举办高水平文化公开课,丰富青年文化知识
要在高校内打造高水平的文化公开课平台。一是立意要高。必须能够触摸到青年大学生内心灵魂,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关注、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向大学生传播国学国术、文物文博、民间技艺、历史文化、地理地域、民族风俗等领域的知识,对青年的思想起到引领作用。二是要邀请高水平的文化大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精心选择政界、学界、商界、文化界的一些青年成功人土为大学生面授课程。三是内容要敢于面对青年热点话题。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开讲。要聚焦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聚焦青年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聚焦青年成长的需要,聚焦青年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结合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讲,深化团员青年对党史国史、世情国情的了解。
(三)组织高水平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高水平文化活动的主体是高雅艺术进校园,包含戏曲、话剧、舞蹈、器乐等,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深厚文化思想内涵,蕴藏其创作时代社会、自然以及人际交流所必需的各种形象化感性知识,具有生动的伦理道德教化作用和强大的审美陶冶作用,能够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传承世界各民族文化精髓,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共青团应以高质量为导向,邀请高水平的艺术院团到学校演出戏曲、民族民间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乐器演奏,对我国历史、民族、风土人情等进行艺术化再现。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四)打造高水平校园文化品牌,弘扬本土文化精髓
校园文化品牌是引领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旗帜。高校共青团可结合所在地的地方特色文化、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一些本土文化浓郁的地方,如:在四川,要让学生了解川剧、传统曲艺、蜀绣等艺术: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学生了解李白、杜甫、苏轼、诸葛亮等历史名人及文化,使学生对本土文化与学校特色有所了解,产生共鸣。还要注重大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相结合,节目题材、内容选择和表演形式上应尽可能贴近高校学生观众特点。同时,可结合高水平文化公开课,把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更强调观众与演员的参与性互动。另外,也可邀请表演艺术家指导艺术团排练和演出,带动本校艺术团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五)开展高水平主题教育,深化文化认识
针对提升文化自信,以“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活动为基本载体,让青年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对文化“温故而知新”,确保引领文化自信有可乘之力、落脚之处。高校共青团可以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大学生主动参与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和礼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要发挥好我国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增进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自觉当好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六)组建高水平学生文化组织,推进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
建设高水平的文化志愿、文化展示等学生组织,打造学生文化活动的领军团队。通过课程化训练、常态化演出、文化艺术大师驻校、开设文化艺术工作坊等措施,加强对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团队、文化下乡团队和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建设学生文化艺术高地,同时提升学校文化艺术供给水准。通过专业教师指导、文艺大师进校、文化艺术大家公开课等形式,加强对书法、绘画、合唱、乐器等学生社团建设,为文艺社团提供场地和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文化社团带动更多学生自觉进行文化艺术学习,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校共青团必须聚焦这一根本矛盾的变化,推进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富有内涵、品质更高、思想性更强的文化产品,把坚持弘扬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价值取向,不断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增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促进青年学生全面成才。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