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引才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2020-04-10裴世保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才引进师资建设双一流

裴世保

[摘要]院系是高校引人、用人的主体单位,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承担首要责任,因此建立院系的引才质量保证体系对于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院系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规章制度、评审程序、监督评估以及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引才质量保证体系,对于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才引进;质量保证体系;“双一流”建设;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035-0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而引进高水平人才(文中也将“引进人才”或“人才引进”简称为“引才”)因为周期短、见效快而成为实现师资队伍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因此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为了引进高水平人才,全国推出了众多人才计划。在国家层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千人计划”,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申请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还有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以及省市和高校层面推出的多种人才计划,如上海的“东方学者”、广东的“珠江学者”、深圳的“孔雀计划”、浙江的“钱江学者”、山东的“泰山学者”等。这些人才计划的实施,体现了中央、地方以及高校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对促进“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高校之间形成了人才抢夺甚至恶性竞争的严峻形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更有必要建立人才引进质量保证体系,严把人才引进质量关,确保引进高质量、最合适的人才,真正促进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一、引才过程问题分析

高校引人、用人的主体单位在院系,院系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深知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熟悉从哪里寻找合适人才以及引进后如何培养使用。正如沈红、王建慧在《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院系责任》一文中强调:新人招聘院系具有首选责任,职中发展院系承担支持责任,终身保障院系落实评价责任。而当前很多高校把引才管理重心放在学校层面,院系层面的系统性规范文件相对较少,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难以有效保障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充分认识院系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重要性,健全院系层面人才引进评审、监督评估机制,做好院系层面的质量把关,可以为全校人才引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下面详细分析院系在人才引进方面遇到的四个主要问题。

(一)缺少人才引进规划

引进人才的目的是提升学科竞争力,因此需要制订与学科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的人才引进规划,真正引进学科发展急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高水平人才。而当前这种“人才抢夺战”形势容易造成一些院系不考虑学科需求,先在数量上抢占先机,结果发现所引进的人才没有很好的学科支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容易加剧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方向分散,出现院系学科方向“同质化”等问题,这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引进过程仓促

人才引进过程通常分为公开招聘、个人应聘、院系评审、院系申报和学校审批等几个环节。从这几个环节来看,最主要的工作是在院系层面,而院系评审主要依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结合现场答辩情况,评审决定是否向学校上报。有时因时间紧、经费紧张等实际困难,申请人甚至不到现场答辩,仅仅采用视频答辩方式;有时因申请人同时联系多家单位,院系担心被其他单位抢走,在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引进,结果发现引进的“人才”学术水平不如预期,甚至思想品质有瑕疵。人才招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沟通、全面了解。美国高校教师招聘的整个过程往往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有时因找不到最合适的人选而重新组织一轮招聘活动,以确保聘用质量。

(三)考察不够全面

院系一般依靠人才引进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机构来评价申请人,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发展潜力等方面,而对申请人非学术方面的考察不够。有的人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但综合素质一般,与同事很难相处,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等。为了引进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院系在引进前做足“功课”,对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人际关系、道德修养、政治立场以及带领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了解。同时,还要注意对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保密约定、竞业禁止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查,防范引才法律风险。

(四)监督评估不严

院系虽然依靠学術机构评审把关,但往往对学术机构缺少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评委投票有时根据领导意图进行,很难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外,不同院系学科差异较大,院系领导对学校人才政策把握程度相差较大,容易造成不同院系人才引进质量的参差不齐。还有,不少学校对院系的人才引进情况缺少责任追究制度和综合评估机制,未能及时与领导考核以及单位绩效等挂钩,这些都会影响人才引进的质量。

二、引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措施

通过前面的问题分析我们认识到院系在人才引进质量把关方面的关键性,因此需要想办法解决院系层面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程序、监督等方面建立引才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自我约束机制,确保人才引进质量,促进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建立引才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一)制度先行,有章可循

1.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院系人才引进规章制度,使人才引进工作有章可循、职责分明,是建立引才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这个规章制度首先要明确院系人才引进的组织架构以及各部分的职能分工,特别要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然后遴选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客观公正的院系评审机构,如人才引进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负责引进人才的评审把关;最后由评审机构讨论确定招聘计划以及各个岗位的招聘条件,制订规范的院系招聘流程、评审程序等。

2.制订科学规划。根据院系学科发展规划科学制订人才引进规划,重点引进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急需的人才,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按需引进、以用为本。学校必须对院系的引才规划进行严格审核,一旦规划审核批准后,院系就要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在制订引才规划时应注重学术梯队建设,既要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也要引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博士后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而青年骨干和博士后是团队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成长为未来领军人才的苗子,因此更需要大量引进青年骨干和博士后等。

(二)公开招聘,严格遴选

1.拓宽招聘渠道。一流师资队伍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化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因此需要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可以通过院系主页、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学术会议广告、同行推荐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招聘岗位信息,收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信息。只有申请人足够多,才能保证挑选空间大和遴选到合适的人才。

2.重视同行评价。校内评审有时会因为碍于面子、人情关系等原因不够客观公正,有时因专业方向问题没有合适的“小同行”,所以有必要引入国际通行的同行评价制度。在进行校外同行评价之前,院系务必认真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防止信息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组织外审时,一定要根据申请人的研究方向随机选择评审专家,实行匿名评审制度,保证评价意见相对公正、有说服力。同行的评价意见以及申请人提供的推荐信应作为院系会评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3.考察综合素質。前面的问题分析中指出院系层面存在对申请人考察不够全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增加考察内容,特别要加强道德修养、政治立场等考察,并把综合考察意见作为院系会评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院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1)邀请申请人来院系访问,与师生座谈交流或者作学术报告,请参加活动的师生给申请人做出评价。(2)对申请人过去的工作、学习情况要有清楚了解,必要时可以对原工作学习单位进行外调,特别要注意有无较多的负面评价。(3)院系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与申请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留意申请人的应聘动机,待人接物情况,准备材料的认真程度、严谨性、敬业精神等,对申请人给予如实评价。

4.现场评审答辩。在组织现场评审答辩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一份真实可靠、完整的申请材料;然后整理好校外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以及综合素质考察意见;最后通知申请人认真准备答辩报告,包括个人简历、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院系组织召开现场评审答辩会议,请申请人作报告并回答相关问题,然后评委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以及综合素质考察意见,对申请人的教育科研背景、学术水平、发展潜力、道德修养、政治立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投票决定是否向学校推荐。

(三)监督到位,奖惩分明

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即使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际执行起来也会慢慢变样,因此学校应加强平常抽查和定期检查。平常抽查主要抽查院系是否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评审机构是否认真履行职责,是否按事先制订的引才规划执行,招聘的人才是否符合岗位基本条件等。而定期检查主要检查在一段时期内院系引进的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评估人才引进整体成效。例如,可以规定3年为一个评估周期,评估所引进的人才个体发展情况以及单位3年的人才引进整体效果。评估机构可以由学校组织同行专家组成,评估结果需要与单位领导的奖惩挂钩,以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四)以信息系统为辅助,提高效率

随着申请人数量的增加,人才引进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系统,因为它可以方便提交申请、组织外审、网上评阅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实用的人才引进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接收申请材料,方便申请人随时随地地在网上填报、修改和提交材料。(2)索取推荐信。推荐信是申请材料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推荐信的可信度,推荐人一般不便直接把推荐信交给申请人,因此可以由系统从申请人提供的推荐人列表中随机选择推荐专家索取推荐信。(3)组织外审,系统要拥有一个容量大、方向广泛的专家库,为随机选择同行评价专家、获得可信度高的外审意见奠定基础。(4)网上评阅,为院系现场评审及外审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避免复印大量的纸质材料。

综上所述,我们从规章制度、评审程序、监督评估以及信息系统四个方面建立了院系层面的人才引进质量保证体系,也可以把这个体系归纳为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是基础层面,为人才引进评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监督机制以及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支撑;然后是操作程序层面,对提交申请、审核材料、同行评价、综合评价、现场评审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这两个层面有机结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院系人才引进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完整的院系人才引进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而高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任务主要集中在院系层面。院系是引人、用人的主体单位,也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因此有必要探讨院系层面引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具有院系特色的引才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引进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为“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本文提出的引才质量保证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围绕引进适应学科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这个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保障评审各环节的严格规范,同时借助辅助信息系统的高效便捷功能,从而实现预定的人才引进目标。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人才引进师资建设双一流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