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0-04-10齐书军
齐书军
摘 要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基础。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着重阐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适应新时代财务管理的要求、节约国家的财政资源、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实现更好发展、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诊断提出突出的管理缺位、职责不明,购置预算环节粗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方面问题,围绕这些存在的问题综合施策,多策并举。采取加强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职能、明确管理部门,完善预算编制、强化刚性预算,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数据接口,发挥内部控制效能、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举措,全面改进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而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思考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固定资产是依法依规开展国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近年来广大学者和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但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研究不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相关理论与实际支撑,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进一步加强研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助于满足新时代财务管理要求、节约国家财政资源、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规范政府行为。
(一)满足新时代财务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只有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标准及要求,才能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集约型、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完善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财务核算规则,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专业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二)节约国家财政资源
在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事业单位近年来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快速发展,但当前资金投入压力持续加大,相应的财政投入与需求间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节约国家财政资源,改善解决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乏依据;公共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分配不合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举措。
(四)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防范固定资产流失,规范政府行为、杜绝公权滥用与贪腐。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源头控制,科学配置公共资源;规范过程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管理职责、预算管理、信息共享和监督控制等方面。
(一)固定资产没有归口管理的专业部门
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重视不够,更未上升为内部控制层面,突出表现为管理缺位,职责不明,制度缺失,程序混乱。由于归口职责不明确,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呈多头管理状态,管理职能比较分散,各部门仅承担固定资产某个方面或者某个环节的管理职能。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没有专门归口管理部门直接导致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固定资产全过程管控难以有效实施。同时,虽然众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参与,但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权责不一致,有效绩效评价与奖惩机制缺乏,致使固定资产浪费甚至流失,影响国家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较为粗放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谨,购置随意性大。一方面,事业单位受到自身利益驱动,急于申请项目、要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对于划拨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却疏于管理,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在管理实践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的审核,有关部门主要把握和关注购置预算的可行性和同比支出增幅,而对于固定资产购置的必要性以及其效能等缺少深入研究论证。这一做法导致事业单位极易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轻视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追加临时预算较多、执行力度不大等情况。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科学性不够,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实际支出情况与预算偏离度较大,预算准确率较低。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科学性不够,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效能的有效发挥。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往往对固定资产信息缺乏共享机制,固定资产的数量、现状等基本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没有实现共享。在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阶段,由于管理较为粗放,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相关准确信息缺乏。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分散于各部门使用与管理,固定资产信息难以掌握,更谈不上对固定资产在内部进行有效调拨,提高利用率,固定资产闲置浪费问题较为严重。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督作用、激励约束和监管队伍等方面。在监督作用发挥方面,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监督重点放在事后监督,缺乏事中监督,轻视事前监督,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突出,管理较为混乱,但预算监督缺失,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监督不到位,监督作用大打折扣。在激励约束方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亟待健全。之所以内部控制没有得到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绩效管理制度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脱节,绩效指标不科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监管队伍方面,监督力量不足。由于内部控制监督工作量大,但是在工作实际中事业单位往往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专业力量缺乏,实际监督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事业单位应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实际出发,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加大,存在诸多问题。总体上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理念陈旧,各级人员对其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是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各部门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一是要重点抓好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让领导人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资产管理业务能力,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率先垂范,将会影响带动单位上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同时,领导人员对资产财务信息、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情况的详细了解,将有助于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有效的过程监督。二是要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权责纳入有关部门及员工岗位说明书,对部门及岗位固定资产管理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让有关部门及员工深刻体会到固定资产管理是自身的重要职责。采取灌输理念思想、建立规章制度、编制员工手册、加强新闻宣传等方式方法,逐步增强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建设基于企业文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必须要让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思想和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影响和带动,使内部控制理念和意识入心入脑。让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觉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行动项。
(二)落实管理职能,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健全管理体系,制定固定资产相关制度,实现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系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及其涉及的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工作。围绕关键环节,成立若干工作组,各工作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一是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及程序得到事业单位各部门的严格执行。二是组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工作组,具体负责识别防范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研究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调整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三是组建固定资产验收工作组,具体负责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对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购置预算申请,对购入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功能、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检验与详细核对,根据验收情况出具验收报告。四是组建内部审计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与沟通反馈。
(三)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强化刚性预算
一是要摸清“家底”。准确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真实情况是精准预算的基础,将会有助于更为准确地确定各部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般而言,现阶段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存量和使用相关信息。对现有固定资产实施全面盘点和维护,将有助于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量及使用等有关情况的全面了解。二是要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的盘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于闲置的或者具有共同使用需求的固定资产,多策并举,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产,避免重复购买,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自身需求,开展固定资产的具体配置需求及标准深入研究论证工作。科学确定配置标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三是增强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预算能够准确反映业务部门的需求。全面了解并准确掌握单位现有相关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使用情況和绩效评价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各业务部门科学编制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然后由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实现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紧密结合。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应建设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的信息系统,有效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管理。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不能够实时查询与记录。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往往都是静态的、断裂的,缺乏完整性、连贯性。而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可有效解决资产管理难题,管理人员也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去调阅纸质记录或者查询其他软件,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使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将有关管理人员从事务性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有精力和时间去开展更为重要的工作。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将有效降低人工管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五)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信息数据接口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未能实现共享等问题,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全员协同意识,优化信息管理流程,加强沟通交流,发挥协同效应,有效解决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在预算、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要与各个部门做好对接和协同,确保购置所需、账物相符、充分使用和处置得当。加强资产申购部门与预算编审部门间的沟通配合,在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环节,要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确保预算质量。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间的沟通配合,促进协调一致,确保各部门预算衔接。加强监管部门与各部门间的沟通配合,聚焦重点,加大力度,依法依规公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信息。
(六)发挥内部控制效能,重视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要组建专项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考核。例如,可选取外部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开展绩效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履行决策程序后,实施绩效奖惩,开展绩效反馈与面谈。二是科学应用固定资产绩效考核结果,将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归口管理及相关部门和岗位,落实奖惩规定,严肃制度执行,促进工作不断改进,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和效果。三是开展绩效考核结果沟通与反馈。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向被考核部门及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共同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与配置的措施。
(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二是建立问题沟通反馈机制。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检查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解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及时反馈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追踪问题整改情况,定期编制监督评价报告。三是持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力度,依据制度对有关部门及员工实施奖惩。增强固定资产预算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优化,加强固定资产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保障。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内外部环境对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助力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小燕.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147-148.
[2] 王细平.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纳税,2019(27):238-239.
[3] 莘丽丽.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