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草原牧区体制性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之效能分析
2020-04-10撰写杨春雷代婧婧
撰写|杨春雷 代婧婧
草地作为重要的土地类型,一直在仿效农村耕地改革模式,不断推进体制改革。近年来,广大农区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路子;而在牧区,草地家庭承包后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但由于无法解决牧民定居生活基本条件、生产可持续和生态保护等问题,导致草地家庭承包推进困难重重。甘肃省玛曲县是纯牧业县,其个别自然村在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推进草地家庭承包的情况下,创建了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做到了草地生产的融入性可控,基本破解了草原牧区的体制性难题。
一、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的形成
在农区,农民基本是以村庄形式聚居,生产生活条件能得到保障;而在牧区,牧民生产生活则面临不同的情况。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1996年草场承包时人均面积26.7公顷,一个家庭按5口人算,户均有草场133.5公顷。牧民定居建设家庭牧场,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能解决人畜饮水,有干燥向阳避风的居住地,有冬春季牲畜即时可采食的草地。经统计,玛曲县草地承包结束后,完全具备建设家庭牧场条件的草场不到22%。把3个条件分开来看,没有合适居住点的家庭占总牧户的40%,缺少饮水的占68%,草场冬天被雪覆盖不能即时利用的占33%。所以,在草地资源禀赋条件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推进家庭承包无法实现公平分配和公平利用,大多数村组只能采取抓阄的方式听天由命,最终形成了多种组合方式,如集体吃大锅饭、水源或住地共享的联户组合等。
在玛曲县推进草地家庭承包中,个别自然村集中群众智慧,创新地将集体草场按户股份化,然后合股实行统一管理,牧户按其占股投放牲畜,解决了家庭承包制所面临的限制和矛盾。例如,曼日玛镇红卫村3组有18户125人,共有草场2258.6公顷,人均18.1公顷,除草场一边的黄河水外无其他水源,条件较好的居住地只有3处。如果草场按家庭承包划界定居,绝大多数牧户没有建立家庭牧场的条件。于是,村民们摸索出了公平确权、草地资源共享、牲畜按股投放的合作经营方案。方案规定,全村18户分成3个组居住,除1个组需引水外,其他条件可基本满足定居生产需求;修圈、建房,由村里统一规划布局;饲草地的建植和界线围栏的安装,按草地股份筹资建设;每个人的草地股份(18.1公顷)确定投放30个牛单位,全村草场共投放牲畜3750个牛单位;草场牲畜投放实行差额补放制,无畜户、外出户、少畜户可将草场股份转让给其他牧户,每补放1个牛单位补偿股份转出户95元,即每个人的股份流转价格为2850元。后来,股份流转价格随市场进行调整。
二、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的机理及成效
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是牧区群众的实践与创新,既坚持了家庭承包经营,又遵循了草地的自然整体性等原则属性,破解了牧区体制性难题。具体来说,在生活、生态、生产三方面,草地股份集体合作都给出了平衡、协调的解决方案。
这是玛曲县的一个村,全村共有23户,饮水点和居住地只有2处。如果一家一户划分承包,根本满足不了家家户户建房定居生活的条件需求。于是村里草地实行股份集体合作经营,牲畜自家经营,共享有限禀赋资源,基本解决了村里生产生活的条件需求。
这是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中相对标准的4-5户居住组,适宜户数的居住组相对避免牲畜过于集中对生活区频繁践踏造成过多的破坏。
1.生活方面,通过资源共享,化解了分户建设、生活难题。以红卫村3组的现实情况看,草场如不合股集体经营,15户会没有建设家庭牧场的条件。而全村草场合股后,基本满足了户户建家园、正常放牧。另外,4—5户牧民集中居住,实现了人性化的聚居生活,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求以及发挥生产生活中的合作互助功能,并具备生态牧场建设的条件。
2.生态方面,为维护草地生态平衡稳定创建了可抓、可控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不少牧村实行草场家庭承包经营后,带来的是草地超负荷承载:一是掠夺式竞相发展。大多数村组因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真正落实分户承包政策,草地利用仍是集体或联户吃大锅饭,导致大畜户间掠夺式竞相发展。二是自由式扩群发展。少部分有条件划包草场的牧村,大畜户租用别人的草场,自由式扩群发展。这两种无节制的草场利用方式,导致了草地植被退化、矮化,而植被退化、矮化又引发了鼠害泛滥,草场千疮百孔,甚至成为了没草的黑土滩。
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通过草场股份到人、合股集体管理、明确草畜平衡,由村组集体统一调控投放牲畜的数量。在红卫村3组,最初每个人的草场股份确定投放30个牛单位,后来因为草地退化,先后下调至24个牛单位、22个牛单位,多出来的牲畜必须出栏,有效地保证了生态平衡。
这种牲畜集体统一调控方法,还为草原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便捷的监管抓手。管理部门只需清查全村牲畜存栏数量,根据草畜平衡原则,需要再平衡多少就一清二楚,不用徒劳地去一家一户摸底,也不必干涉牧户之间的互相补放、股份转让。
3.生产方面,保障了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草地股份集体合作,实现了草场使用的公平性,少畜户、无畜户、外出户、大畜户都公平享受到了合作的成果。一是村组对草场实行统一管理。相比建设家庭牧场,一方面冬季可共享向阳草场,减少牲畜越冬死损;另一方面减少了户界、牧道、便道、饮水道、围栏建设和引水或打井的投资。二是少畜户、无畜户、外出户通过草场股权转让,同样享受了草地的收益,还解放了牧区劳动力从事其他职业。三是村组对牲畜进行总量控制,保障了草场良好生态,有利于牲畜生产平稳发展。四是牲畜仍然实行家庭经营,保持了家庭经营的优势,同时通过草场股份转让,家庭牧场可以顺利扩大养殖规模。
三、相关启示
草地股份集体合作经营模式来自于实践,是广大牧民群众的智慧创新。它既坚持了草地集体管理这个统的方面,又坚持了牲畜家庭经营这个分的方面,实现了以人为本、草地资源公平利用,遵循了草地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平衡性原则,找到了生态与生产的契合点,为全面保护和振兴草原牧区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