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文化观照下幼儿园特色育人模式初探

2020-04-10袁文虹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阳明礼仪育人

袁文虹

余姚市四明幼儿园,浙江 余姚 315400

《指南》指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以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民族的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生发于浙东大地的浙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而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学术文化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合理地借鉴和运用阳明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育人模式?我们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汲取阳明文化元素,绘制“四明育人”愿景

在阳明文化丰富的内涵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尤其是其中有关儿童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幼儿教育的改革、家庭教育的达成、社会教育的完善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我们试图挖掘其儿童教育思想中关于育人的核心元素及适宜幼儿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依据《指南》提出的“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这一原则架构新时代幼儿园的育人愿景。

首先需要明心。充分吸取王阳明的“致良知”核心思想,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明心即修身践行,正直,善良,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其次需要明志。阳明先生从小立下“圣贤之志”,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个集大成者。因此,明志作为中华自古育人目标之一,要求幼儿从小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再次需要明礼,“明人伦”是阳明教育思想中的核心育人目标,主要指向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与个人修养的教育。因此,明礼是育幼目标的选择,即要求幼儿遵守道德规范,习得各种礼仪,做一个懂礼貌的人。最后需要明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素,主要指道德修养与认知实践合一的过程。明知要求幼儿在立德树人的引导下,积极感知、操作,做一个乐体验的人。

二、融合阳明文化意境,营造“四明归属”环境

环境是幼儿教育和学习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潜移默化中把精神和内涵传递给孩子们。融合蒙以养正、知行合一、随人分限等阳明文化意境,打造具有四明意境、余姚特色生活韵味的环境,让幼儿浸润在本土文化认同的启蒙中打下“乡情”的烙印。

(一)蒙以养正——会说话的墙面

蒙以养正,即从小进行正面的教育。具体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体现幼儿文化归属类的民风民规、体现幼儿生活类的节日节气、体现幼儿成长类的成长记录等。如在园活动室、功能区、走廊、楼梯等能利用的墙面上,根据不同的阳明文化意境,创设不同效果的墙面环境。每一条楼梯都是展示民风民俗的主要场所。老师们通过改编、绘制等多种方式将民风、民俗等用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来展现,将发生在我们家乡的动人故事以幼儿能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示。幼儿在上下楼梯时能通过观看、交流、思考等形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意识到“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好听的故事,有这么多聪明、善良的人”,逐渐产生归属体验。

(二)知行合一——能活动的场馆

“知行合一”就是“学玩合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具体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体现幼儿文化归属类的民作民食、体现幼儿生活类的民间游戏、体现幼儿成长类的作品展示活动记录等。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游戏,能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遵循学玩合一的原则,打造了主题活动场馆、民间游戏馆、成果展示区等,有固定布局与节日活动布局,动静结合,提高活动有效性。

(三)随人分限——可选择的区角

“随人分限”即“因材施教”。具体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体现幼儿文化归属类的方言民俗、体现幼儿生活类的民风民艺、体现幼儿成长类的实物操作、探究及作品展示、活动记录等。

每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设计了民间艺术区域,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欣赏、操作或表现。如四明幼儿园大三班小朋友“姚剧院”的区域创设,通过图片展示、服装提供、头饰摆放以及相关道具的添置,孩子们可以自己进行装扮、表演,加深对姚剧的理解,促使他们更好地展现。

三、弘扬阳明文化传统,组织“四明认同”活动

一方面,循着阳明先生的成长历程,收集许多传统游戏、民间故事、方言童谣、传统艺术等,并进行了整理、归类,主要将它们分成民风、民俗、民艺等三大类,再将这三大类内容与本园的活动内容相结合,建构丰富多彩的幼儿“四明生活”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孩子们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活动须符合游戏化、生活化、特色化这些特点。我们将各类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五步法促明心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采用“理解——感知——体验——反馈——巩固”五步法(见图一)让幼儿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见图1。

图1 五步教学法

理解:多种渠道接触各类爱心善举,让幼儿在了解的基础上,认同这种优秀的品质。一般以集体教学、谈话活动等方式来进行导入。

感知:幼儿在理解之后,从内心发出“我也要这样”、“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的呼唤,并尝试着做他那样的事情。这一步通常在集体活动、谈话活动的后期进行,幼儿有感而发,自主体验。

体验:当幼儿对爱心有了感知之后,教师创设条件,让他们及时进行体验。主要有集体教学后的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的表演游戏、自由活动中幼儿自发的体验、以及专项的园本活动(如: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洗脚,体验孝心;爱心节为门卫伯伯捐款,体验爱心等)。

反馈:幼儿在体验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即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开展同伴评价、成人评价,正面肯定幼儿的行为,进而让幼儿产生“我要继续这么做”、“我要做得更好”的心理。

巩固:这一步需要得到家长与社会的配合,创造各种机会参与各类有意义的事情,巩固幼儿刚形成的优秀品质。如在家庭中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扩大体验范围。

(二)多渠道促明志

从小立志对于幼儿来说并不直观,他们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借用一些方法,不能简单生硬地说教。多渠道融合为幼儿志向的树立提供了清晰的途径,见图2。

图2 多渠道明志法

渠道一:榜样学习。榜样学习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教学活动《王阳明的故事》,通过让幼儿了解从小立志的榜样,以及他为这个志向所做的努力,到最后所获得的成就,知道立志的用处,同时也对自己有什么志向进行思考。

渠道二: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老师角色扮演最好的场所,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及能力在活动室创设各种区角,有建筑工地、理发店、餐厅、医院、娃娃家、阅读区、益智区等,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体验这个角色的特点。

渠道三:同伴交流。对于孩子们的志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理解。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成人的讲述、阅读的结果等,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对“立志”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多活动促明礼

良好的礼仪是幼儿顺利与他人交流、交往的基本条件。采用“礼仪小明星、一日生活礼仪、表演游戏、社会体验”四种活动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礼仪习惯。

礼仪小明星:这是每天幼儿入园、离园时候需要进行的一项礼仪活动,人人都有机会来承担这一任务。四位挂着“礼仪小明星”字样红绸带的小朋友站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早晚进行问好与道别,目的是培养他们最基本的问好、礼貌用语、入离园礼仪。

一日生活礼仪:一日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礼仪,如集体活动中的礼仪:举手回答问题、安静倾听、有序取放活动材料等;进餐的礼仪:自主取用餐具、轻拿轻放、安静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漱口等,礼仪的项目非常多,这些礼仪都是在教师不断地培养、引导、纠正中逐渐形成的。

表演游戏:幼儿园内不常使用的礼仪、幼儿较难学会的礼仪等需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开展,如表演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其中的语言、动作,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使用中掌握。如《是谁在敲门》,帮助幼儿掌握敲门时候的礼仪。

社会体验:这个范畴就比较广了,如公共场所的礼仪、乘车的礼仪、去商场的礼仪、客人来访的礼仪等,需要幼儿在家庭或社会中进行,家长的引导与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四)两角度促明知

明知主要是指幼儿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乐于体验。主要从成人与幼儿两个角度出发。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是指在成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包括来自于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园中有各类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一日生活中各种有目的地引导等,家庭中有父母长辈的各种教导。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是指幼儿主动进行的各类学习活动,包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的区域活动、自发进行的各类学习等。如在晨间活动中,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跳房子”游戏;种植园地里,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养护,丰富了知识、获得了经验、体验了成功。

四、嵌入阳明文化标识,实施“四明行为”评价

对儿童进行德育时,阳明先生主张“省察克治”、“静处体悟”、“贵于改过”、“事上磨练”。

这四个主张作为阳明文化的隐性标识,是幼儿教育目标构建与评价组成的重要参考。从教师内心出发去关注儿童,去体验、去反思、去改正。

应根据“四明育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采取相关手段以保证标准的实施。

第一,观察记录展成长。个案观察又称“解读童心”,教师在学期初针对某个孩子的某方面进行立案,阶段性地观察、记录、分析,了解、评价孩子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作为评价的实施者、记录者,能够真实、完整地发现并记录孩子的发展变化。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性,教师在记录时力求做到真实反映,不添加、不修饰,客观地记录,最后进行综合分析,以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第二,家园互通显成效。在幼儿的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课题利用阳明文化的观点更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尝试把活动的地点由幼儿园拓展到家庭、社会,家长的各种反馈能非常及时地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并及时记录。如教师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除了在幼儿园注重培养之外,在家庭中也极力配合,加强家园合作,尽力做到家园同步。在家庭中,小班第一学期要求做到自己吃饭,第二学期自己穿衣;中班第一学期用筷子吃饭,第二学期给家人分餐具;大班第一学期要给家人盛饭,第二学期能系鞋带。家长每星期把孩子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反馈给班级老师;而老师则将家长的反馈在班级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发展动手能力。

第三,表演展示亮自我。表现性评价要求幼儿自己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幼儿园为孩子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爱心节中主动献爱心、做公益;阅读节中与家长一起进行故事表演、古诗朗诵。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主动且大方地展现自我。

在不断的探究中,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归属感,各种能力不断提升,他们有爱心、有志向、懂礼貌、乐体验。同时,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更加扎实。课程改革,我们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阳明礼仪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筷子礼仪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礼仪篇(下)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