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工作, 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2020-04-09付倩倩姚成二陈成诵
付倩倩 姚成二 陈成诵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决策》:作为一个地方的主政者,您怎样看待黄山的发展?
任泽锋: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黄山有自身的特殊性。从生产要素来看,黄山森林覆盖率极高,可利用的土地很少,发展要素瓶颈较多,不可能像平原地带那样搞大规模开发。
黄山最大的特色在于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富集。有人开玩笑说,相机掉地上,“咔嚓”一下也是景。这里还孕育出厚重的徽州文化,既保存有外在的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也保留着内在的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是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
应该说,黄山一直是热度比较高的城市。老天爷留下了这么好的山水,老祖宗留下了这么好的文化,在这样的城市工作,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更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很多事情要谋定而后动,做好顶层设计,不能太浮躁,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决策》:地处山区,交通无疑是制约黄山发展的一大要素瓶颈。那么,黄山是如何打破瓶颈,重塑区域交通优势的?
任泽锋:黄山的交通建设已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从杭黄高速、杭黄高铁到综合交通体系的三次升级,跃升为皖浙赣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释放,与交通改善相伴而生,这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黄山地处山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交通瓶颈。“十三五”期间,为加快推进交通由分散独立向综合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黄山提出“一港口两轨八铁九路”综合交通规划布局。
“一港”是指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两轨”是指在建的市域旅游铁路、预留的城市轨道;“八铁”是以黄山北站为核心打造“米”字型高铁城市,既有皖赣铁路,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在建的昌景黄铁路、池黄铁路,拟建的宣绩(黄)铁路、杭临绩(黄)铁路,前期推进的黄(衢)金铁路;“九路”是指已建的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黄塔桃高速、绩黄高速、黄祁高速,在建的芜黄高速、黄千高速、德上高速黄山段,正在推进的北外环高速。
届时,黄山将实现“县县通高铁”,成为安徽第二个高速、高铁双“米”字型枢纽城市,实现1小时直达合肥、杭州,2小时融入上海、南京,5小时到达京津冀、粤港澳,进而为黄山产业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未来黄山便捷的交通条件,加上自然生态和文化积淀,发展前景广阔。最近几年大家明显感觉到,来投资看项目的人多了,商界非常看好黄山,这已成为一个趋势性变化。
“缩小发展落差,
奋力崛起赶超”
《决策》: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黄山有怎样的目标?如何谋划产业发展,在融入长三角中缩小发展落差、奋力崛起赶超?
任泽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落差就是发展空间。“十四五”时期,黄山将聚焦省委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把缩小落差、奋力崛起作为基本导向,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基本路径,把实干立市、干事担当作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并坚定走出适宜黄山的全面绿色转型之路,力争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生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长三角地区,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陶行知先生说,“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我的家乡相比。”瑞士的形态与黄山非常相似,我们开展了针对性调研,认为“十四五”时期,黄山要对标瑞士,借鉴瑞士发展模式。
首先要聚焦“科创+”,加快补齐新型工业短板。突出创新驱动战略,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立足黄山生態资源的绿色产业,实施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全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百亿产业和园区。
很多人笑谈农夫山泉是从黄山淌下去的,但很少有人反思,为什么浙江人能借此做成百亿产业,而坐拥一流水质的黄山却没有?现在黄山培育引进康师傅涵养泉、六股尖山泉水等一批项目,已有了一些基础。
其次要聚焦“旅游+”,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就会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标志。要大力保护好徽州文化,让珍贵的遗产留下来、活起来;更要创新业态和产品,持续推进旅游品质革命,打响“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建设全新、全景、全业、全球黄山,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好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但把优质山水与厚重文化紧密结合的地方则少之又少,未来的发展机遇蕴藏在寻找差异化之中。比如黄山正在建设的徽艺小镇,以保护传承技艺为核心,突出非遗技艺创新,实施“百坊千店工程”,将成为黄山文化体验新亮点。
《决策》: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支撑,“十四五”时期,黄山将怎样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任泽锋: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旅游+”,夯实了黄山产业发展平台。黄山高新区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前30,2019年跃居第12位。现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8个,总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
黄山还积极打造产业协作新平台,创新飞地合作、园区共建等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黄山在上海湾谷科技园设立反向飞地“斐迪园”,依托长三角地区人才、研发、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探索“研发孵化在上海、生产基地在黄山,人才引进在湾谷”的反向飞地“黄山经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在强势推进。
未来还有一个强力平台是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这是安徽省唯一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高端旅游核心产业区、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皖南旅游综合服务区”总体目标,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理念,聚焦文旅和文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文创+科创”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高地和对外辐射平台,激起黄山新一轮发展强劲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