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有效复习备考策略探索
2020-04-09程时银
程时银
摘要:如何提升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效能是高三阶段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三阶段复习备考的质量,才能助力学生全面化和透彻化的掌握高三阶段的学习内容,高三数学教师要重视起高三阶段的备考,积极的探索提升备考复习效率的策略和手段,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备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备考经验积累,就高三数学有效复习备考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策略;探索
高三阶段的复习是提升学生应考能力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高三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该阶段的复习备考工作,积极的联合优秀的高三数学教师同行不断的探索提升备考质量和效能的方法与策略,积极的就复习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一步的提升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能,为学生高考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复习方向,制定周密计划
明确的复习方向和周密的复习计划是提升复习备考质量和效能的前提和基础,高三数学教师要在复习备考的初始阶段就有效化的对备考方向进行把握,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对于备考方向,高三数学教师要通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真题来进行把握,这需要数学教师积极的联合优秀的教师同行一起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真题进行全面化的钻研和探索,尤其要对近十年的考试真题进行钻研和探索,精准的把握考试的题型、范围、形式等,明确复习方向。对于备考计划,要结合实际的复习内容、复习时间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储备情况来合理的设定,并进一步地体现计划的针对性、概括性和前瞻性,从而让学生沿着计划的指引脚踏实地的开展复习和备考,为后续更有效的进行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基础学习,合理构建框架
在高考的考试内容组成中基础层次的考察题目占有很高的比例,并且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中也包含对基础题目的考察,但从以往的高三数学备考情况来看,往往对于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内容不够重视,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需要高三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积极的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进一步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例如,在复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借微课视频对该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透彻化复习讲解,如对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的特征、图像进行细致化的阐述和讲解,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将不同函数之间的图像差异、特征差异等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这些函数之间的异同,从而有效的构建知识框架,此外还可以借助相应的练习题目设計来巩固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助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储备。
三、重视因材施教,注重查漏补缺
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储备量不同,个人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助力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和提升。例如,在复习“圆与方程”和“直线与方程”模块内容时,教师在梳理一遍知识内容之后,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如学生A对于“圆与方程”的理解不够好,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强化对该主题内容的学习,学生B对于“直线与方程”模块内容学习的不够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强化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学习,并且为学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化的理解和学习,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有效化的辅导,全面化的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的实现复习备考的因材施教,进而有效的提升备考的质量和效能。
四、进行仿真训练,营造考试氛围
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逼真的考试氛围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价值,高三数学教师要在备考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助力复习效能的提升。例如,在复习了“概率和统计”模块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复习的需要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题,并按照高考考试的要求,如考试入场要求、作答要求、判决要求等,进行考试测验,为学生营造逼真具体的考试氛围,助力学生复习效能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高三数学教师要理解该阶段备考复习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地从内心深处全面的重视起对复习备考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的梳理和解决复习备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的探索复习备考的对策,并在具体的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明确复习方向,制定周密计划;强化基础学习,合理构建框架;重视因材施教,注重查漏补缺;进行仿真训练,营造考试氛围等,进一步激发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活力,助力学生复习效能的提升和高考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王钦敏,余明芳.明确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增强复习教学目标意识——近五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Ⅰ卷试题分析与复习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56-58.
[2]肖阳.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基于生成的高三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