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0-04-09陈泽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初中科学有效教学

陈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渗透到初中科学教育活动当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革新,还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科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社会认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仍存在“学不会”“没意思”等现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树立理性思考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和个体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培养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观意识得不到提升,严重影响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能力发展。因此,本文从当前教学中所存在问题、提升的方法两个方面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问题

1、教学主体不明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采取主动说教的方式开展讲授活动,常存在“一言堂”“独角戏”的现象,缺乏对学生主体的教育引导和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只能在台下被动听讲、硬性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主参与的行为得不到满足,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活动的体验性。同时,教师常伴有“不是主科”的思想进行教学,存在敷衍授课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不到充分把握。

2、教学方法单一

科学学科的内容本就复杂多变,涉及的知识广度范围比较大,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化现象,缺乏对知识类别和内容的有效传授,导致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受到阻碍,既影响课堂授课的质量,还降低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传统单一的说教讲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活动不足

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性格活泼且思维积极,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比较强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上并未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变化规律,仍然使用传统的活动内容或组织形式,导致学生的活动质量和参与热情逐渐降低。此外,有效的活动细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对学科知识的转化效率。而传统模式“讲学练”的形式下,积极乐观的学生难免出现“乏味”“单调”的课堂行为,这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起到不良的后果。

4、教学引导缺失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授的引导者。但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为充分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受到影响。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常常“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得到“灌输”。而这种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知识并为真正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还在课堂的效果上,主动“帮”学生回答问题,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停滞不前。

二、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从学生主体入手

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从学生主体入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主体化加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在“新生命的诞生”的教学中,这是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教材特点,我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出发,以“我们个体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为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出发,初步建立科學化的思维模式,正确认知生殖体系和生命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良好发展。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要以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资料作为辅助教材,引起学生的关注热情,帮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保持正确的两性观念和行为意识。通过对学生主体的把握,不仅能保证学生知识的有效理解,还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加强,提升课堂活力。

2、创新教学手法,从学习环境入手

教学手法的多样化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要点和主体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构建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共鸣,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增强。如在“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植物生长周期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建立起对植物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认知,从而对下一步的教学开展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在看到种子从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子仁生长过程后,都纷纷的表示惊讶和疑问,迫不及待的想对其一探究竟。这时,再将本节的新知导入其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和动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3、把握教学活动,从课堂问题入手

课堂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吸收、理解巩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设置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和任务目标得以加强,在巩固课堂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范围,避免超纲、超限等现象,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对此设置一些课堂问题: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多少?回声是如何形成?在15摄氏度时空气的传播速率是多少?通过对问题环节的有效把握,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使学生的研究思维得到运用。

4、注重教学引导,从能力发展入手

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因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难免存在个体差异的表现,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理解偏差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将会是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做好引导工作,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入手,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基础差异化现象,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展开教授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和打牢个体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我还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发展:潜望镜是如何转弯将外界的景物投射到你的眼里?用刻度尺量出的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一束光从水中倾斜射向空气,光线将怎样偏折?通过采取小组学习、探究引导的方式 ,不仅使学生个体的基础得到加强,还使学生整体的能力发展得到促进。

综上所述,有效的科学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得到加强,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良性发展。此外,教师对学生个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优化教结构,创新教育思路,使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得到夯实,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鑫垚.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18(20):58-58.

[2]李英.浅谈初中科学概念有效性教学[J].学苑教育,2017(3):69-69.

[3]许雪明.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7(4):16-17.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初中科学有效教学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