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思考
2020-04-09向水针
向水针
摘要: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转变倒逼大学教学与教学的改革。在大学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很容易受到忽视,也很少有教师针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体育课程长期以来被认为只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忽视了职业能力与体育教学的联系。针对以上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本文从“一带一路”的原则及人才培养战略出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研究了美国以及我国的体育课程设置状况,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改善我国体育课程设置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学体育 课程设置 社会需求
引言:“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秉承开放合作、和谐包容的原则,战略的落实与推进也需要大批新型人才的支撑。这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是向世界的延伸,这为教学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借鉴路径。同时,“一带一路”倡导文明宽容,增强了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大学教育可以融合不同的文化,进而开发出符合中国特色又具备兼容性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个人“职业能力”的定义已经从工作效率延伸至工作态度、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之上。同时,在战略实施初期,工作难度以及强度都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当前大学生不良的作息、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时间,导致其身体素质较差。此外,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着严重的心理疾病隐患。大学体育课程的本质是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有了更多层次的目标:1.基于体育素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2.个性化培养;3.加强学生心理建设;4.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其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培养的基础与前提,心理建设是有力支撑,个性化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是最终目标。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是教学的根本,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够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完善课程设置,如何增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如何实现体育课程的新目标是每一名体育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简述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以下簡称为PSU)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教育教学中获得了极高的美誉,并且有着很高的学生就业率。PSU作为一所综合研究型大学,在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教学中更具科学性,研究该大学的体育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1987年,PSU将健康、体育与休闲学院更名为人类健康与发展学院。体育科学系隶属于人类健康与发展学院,下设三个专业:应用运动和健康、运动科学、健身科学,就业方向为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其设立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以及发展机会,并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公共课程、应用运动健康学专业课程以及教师教育方向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为PSU本科教学的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融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PSU确定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唯一性,即不同专业学生所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是相同的,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基础技能课程、知识领域课程和附加要求构成。部分课程设置与学分设置如下。基础技能课程:写作和口语(9);知识领域课程:自然科学艺术(9),人文学科(6),社会与行为学科(6);附加要求:美国文化(3),国际文化(3),写作课程(3)。可以看出,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满足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并且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2.公共专业课程
公共课程分为公共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程设置以基础自然学科为主,充分体现体育学科与学校其他学科的统一性,是对体育专业认可的表现,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公共专业课程中的六门课程均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相比于2009年增加了10-13学分,内容设置上也实现了多元化,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方向,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部分设置如下。必修课程:生物生理学概论(3),营养学原理(3),运动行为心理学(3),体育历史、文化和社会动力(3);选修(二选一或三选一):运动文化和行为基础/体育:历史与文化(3),运动机能学概论/运动学物理基础(3)。
3.应用运动健康学专业课程
在完成了通识教育课程与公共专业课程后,学生才可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各个专业的学分相似,但是内容有所不同。例如体育教育类专业需要学习教学法、生理学、技能教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运动者心理,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这符合了体育教师与健身教练的职业需求。此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都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同,这与我国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单独开设基础课程有所不同。
4.教师教育方向课程
在教师教育方向课程设置中,学生需修满29学分,并且在第八学期,学校只设置教学实践这一门课程。从课程设置与学分设置上来看,教师教育方向课程分为体育教学课程,教师领导实践、适应体育、儿童体育课程和实习,学校健康教育,普通环境下特殊学生教学以及学生教学实践。以上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此外,学生教学实践共有12学分,占总必修课程的41.38%。由此可见,首先PSU针对特殊学生教学进行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此外,PSU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实习时间,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二、PSU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设置的启发
我国各大学的体育课程可划分为体育专业课程与非体育专业体育课程两大类。现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究我国大学如何科学设置体育课程。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我国体育课程设置
PSU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包含两大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专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与就业相关的知识与实践机会。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学习PSU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增加自然科学与体育素养课程;同时,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实习课程,增加实习课程学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习;在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中,统一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对体育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注重文化教学与体育教学的联系,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基础是教师。通过PSU对体育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实践与特殊儿童教育占据了很大的学分比例。体育专业课程除了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以外,也培养了许多体育教师。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教师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此外,专业技能与实践脱节,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就业当中。所以,我国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特殊学生教育课程。在基础知识课程中,加入自然科学、基本医学以及心理学等;增加实践课程时长,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特殊群体,增加适应性体育课程,培养体育教师在普通教学环境下设计特殊学生适用的课程。对于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应提高体育教师的准入门槛,综合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态度等,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为准,以社会需求为主对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3.个性化设置,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走出去”的重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大学体育课程的人才培养应当坚持“个性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个性化”要求人才需要保留中国特色,“国际化”要求人才需要符合国际化社会需求。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适当根据需求增添选修项目,例如马术、高尔夫等,学生根据兴趣以及职业需求选择体育课程。同时,各大高校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国内外院校合作,设置校企课程与国内外交流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差异,取长补短,为培养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乃至世界对于人才的需求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专业知识与技能到实践能力;从职业素养到综合素质,社会更加需要全面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大学体育教学应当完善课程设置,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秉承本土化的前提下將体育教学发展推向国际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玉马.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问题对策研究——评《大学体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65.
[2]赵娇艳.将核心素养融入体育课程——基于不同课程模式的探讨[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6262-6263。
[3]王芳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存在问题剖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