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坏账损失产生的影响和防范对策
2020-04-09韩淙
韩淙
摘要:在进一步追求经营利益与国际发展的过程中,上市企业必然会涉及应收账款的坏账与呆账的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与坏账等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坏账的根本原因;呆账与坏账对企业正常运行,银行的财务,以及对国家的税收影响等。并从原因入手分析了避免坏账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措施,结合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避免坏账的可能。
关键词:坏账 原因 危害 对策
一、我国上市企业坏账情况
1.1、坏账概念
坏账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但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与市场的动荡,近年来企业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发增大。一般认为,如果债务人死亡或破产,其剩余财产、遗产抵押后仍然不能够收回的部分;欠债时间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都可以视为坏账。
1.2、我国上市企业坏账分析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国际贸易争端加剧,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虽然在增速趋势上有所减缓,但已经达到近年来应收账款的最高点。2010年至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前几期的数据分析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达4.57万亿,比2017年底增加0.16万亿。2018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为4.86万亿,比一季度增加0.29万亿。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为4.77万亿,较二季度有所下降。2018年第四季度应收账款余额的规模为4.86万亿元,为近年来应收账款存量最高点。从应收账款的增速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增长速度趋缓,2016年末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为17.03%,2017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比2016年底增长15.96%。2018年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为9.2%,其增长速度为近年来新低。
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余额总额来看,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2.48万亿元,占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的50.98%;其次是建筑业的应收账款余额达0.91万亿元,占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的18.72%。而从坏账率的情况来看,2018年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主要来自于土木工程建筑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批发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等行业。其中坏账率最高的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达16.3%,共有64家上市公司。
二、上市企业坏账原因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坏账准备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对坏账准备计提有很大的自主性,因此坏账准备调整空间非常大,坏账准备成了利润的调节器。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会计报表漂亮,只要换出的应收账款与换入的资产持平相当不发生减值,就不按相应的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同时大量的应收账款给企业造成了资金流动性缺乏,给公司造成了利益隐患。
以坏账率最高的土木工程建筑业为例,国家为了遏制房地产价格过渡增长,维护稳定楼价,一城一策,部分城市实行限购政策。进入2019年,房地产金融监管为首的银保监会、央行两部门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2018-2019年家装行业市场持续降低,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回落。近年来住宅销售面积及房屋竣工面积增速持续下滑,二手房交易量也有所下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回落。
2.1、经济发展导致的坏账原因
2.1.1、宏观经济看坏账原因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逐步突显,加之外部坏境复杂严峻的挑战,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再度升级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发展,上市企业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家银根收紧贴现率提高,银行抽贷等财政政策的影响导致上市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再度紧张。加之经济下行影响,企业投资减少,进项减少,进一步加速了拖欠债款与坏账的可能性。
2.1.2、微观经济看坏账原因
我国会计原则实行权责发生制把应收账款纳入计算企业所要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加上80%的上市公司均采取赊销方式,造成了企业在没有收到应收账款之前缴纳各项税负。而按照会计准则计算所缴纳税收中的应收账款确有很大的可能性变成坏账。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处于生产经营方的企业在市场经济链条的重要一个环节中,若遇到了资金运转不利的情况,就会导致连锁反应,无法偿还原材料欠款,导致上下游企业拖欠工资,与偿还银行贷款,无资金进行新项目投资等。
2.2、企业自身因素所导致的坏账原因
2.2.1、外部原因
近年来随着外国企业的冲击与国内企业增多,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众多上市公司为了销库存、保住与巩固原有市场份额都采取了信用销售的方法,对客户的授信额度也进一步放宽,而消费者的分期付款与延期付款进一步扩大了应收账款的数额与坏账的可能性。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各种复杂多变的国际外部条件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战对外贸企业的冲击,下游企业经营的不利进一步加大了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可能性。即使在下游企业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利息收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构成了整体重利益轻信用的不良商业环境。再次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水平仍然较为宽松,上市企业间应收账款来源不透明化,坏账率居高不下;以及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上市公司的坏账计提比率设置一个强制性的限制,造成上市公司通過不确定的坏账计提比例,利用应收账款来调节利润,隐藏坏账危机,而突显了虚增的利润。
2.2.2、内部环境
我国上市企业的各个部门独立性很大,其中销售部门作为所有公司的核心部门主要精力在于提高业绩与销售量,为此赊销成为了普遍的营销方法。而后期财务部门在催收应收账款时变得极其被动,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不可能在公司销售部与对方企业发生交易时审核对方的资产情况,而销售部门只注重利益而轻视审核对方企业的资产能力成为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重要原因。部门间沟通的缺乏最终造成了资金回流问题。
三、上市企业坏账的危害
3.1、影响企业的发展与运行
3.1.1、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
上市公司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并交纳税负。虽然企业的收入因税负的交纳减少了,但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加的情况下,把应收账款收回并作为新增投资项目取得的机会成本却降低了。
3.1.2、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众多上市企业的赊销法没有注重销售企业的授信情况,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下缴纳税收,资金只出不进,严重影响企业夸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金流。长此以往导致资金不足,企业又不得不采取举债来筹集资金,利息过高很可能造成资不抵债的情况。
3.2、对国家收税与银行系统的影响
一旦企业的应收账款转为坏账损失,国家就会失去33%的财政税收。而银行也会因为上市企业的利润的减少无法收回贷款,甚至有些国有上市企业债务不透明直到出现债务危机,最终导致银行坏账的产生,国家财务系统出现问题,通过量化宽松来化解危机。
四、针对坏账相应对策
4.1、宏观经济政策
首先,使国有大中型上市企业私有化使其实现自主盈亏或重组股权结构,减少财政拨款与国家对产业链的干预,使市场机制中“无形的手”自主调控。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把财政预算与政策支持分配到发展良好的上市企业与产业中。
其次,政府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贷款政策,促使银行加强对上市公司贷款审批的力度,对坏账率较高的上市企业采取更为保守的贷款政策,从源头上杜绝银行坏账;并遏制企业宽松的赊销政策,严格审核销售企业的授信资质,控制应收账款的额度。
最后,面对上市企业巨额的坏账,国家可以完善金融制度,使上市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回笼资金。与此同时,完善司法制度标准,对长期欠款的企业做出相应的惩罚,规范市场,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4.2、微观经济政策
首先,在交易前要对目标公司进行资信调查,例如:向税务与工商部门调查其纳税情况与主营业务,向证券交易市场调查其有无违规罚款交易,向金融机构调查其信用情况等。确保外来企业运转良好。
其次,在促進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坏账的产生,企业可以组合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担保方式进一步促使债权的实行。如若无担保物作为抵押,在进行赊销时企业最好优先采取银行承兑票据,在银行担保的情况下,企业可在到期日期无条件得到应付账款的支付。
最后,企业应该从产品入手,做有差异化与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来占有市场份额。这样就不需要通过赊销的方法把产品销售给财务状况不良好的下游企业。这样不但能从根本上杜绝了赊销与坏账的可能性,并使企业掌握了主动权在市场中具有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