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朗读教学的关系

2020-04-09张萍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文思想情感

张萍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两大难点,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但两者都离不开其基础:朗读教学。只能把握好朗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搞好朗读,才能为阅读打下伏笔。

一、朗读教学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一得失主要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理想追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是每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达成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应该在哪几方面得到体现呢?我认为它应包括语调(反问、疑问等)、停顿(标点的停顿、逻辑的停顿等)、轻重音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俱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与侧重。

一是留足时间,朗读要求应遵循“芝麻开花节节高”。

二是众所周知,朗读的目标总体来讲有三个要素: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扎扎实实的落实“正确、流利”的目标,非常明确的提出每一次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但是,每个班的学生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中要体现差异性。复杂层次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训练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多享受到一些成功的喜悦。

二、阅读教学与朗读教学

(一)引导想象,诱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课文所塑造的形象,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习动机,并从教学中渗透教学的思想性,是通过对教材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手法的分析与探讨来实现。阅读课文中不少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是在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或刻画人物精神风貌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句子蕴含的深刻意义,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更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思想一致,从而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较大、蕴含不尽之意与言外之意的“双关句”,更应很好地引导学生领悟。

(二)启发思维,激发情感

形象可通过语言、行动来体现,但精髓之处在于语言、行动内含的本质,这些精髓隐含于语言文字之中,需要引導学生对课文塑造的形象一步一步地揭示,正如朱熹所说的“从皮壳到骨髓”,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在揭示形象本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拨动学生心弦,强化自身的感情体验,引起共鸣,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

(三)搞好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从一年级起,就强调教学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养成教育为主,以行为培养为主”,教材在思想教育、常规教育、行为养成方面都各有要求,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角色,切实转变了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改变了让学生“钻圈子”的教育观念和模式。

三、利用直观,感知形象,点燃感情之火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挂图等直观手段,调动儿童的感官,使儿童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并结合有关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感染触动学生的情感,树立形象使其受到浓烈的陶冶,点燃情感之火,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如我在教学《拾穗》一文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感知。

四、以读促解,读中求悟,在品读课文中受到感悟

有学者说过:“讲解时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反复读、议,在读中认真推敲、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真切体会当时的情境、人物的心情。

只有全面的从全面的从小学朗读教学抓起,才能提升学生对片段的正真理解。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使它激发出来,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形象感染力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空前的教育目的预期。

猜你喜欢

课文思想情感
情感
台上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端午节的来历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背课文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