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家来劳动》教学设计
2020-04-09李薇
李薇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家来劳动》是人音版一年级第1册第五课《爱劳动》中的一首表演曲目。本设计以表现领域的演唱为核心内容,辅以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相关领域内容。
(二)学情分析
优势在于:
1.部分学生参与过一定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学习声乐、器乐),对于五线谱及音的时值有一定的了解,可作为学生资源运用于课堂。
2.对生活中的劳动场景比较熟悉,并能进行劳动展示。
3.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通过分析与研究,教师也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困难:
1.一年级学生还处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储备期,对音准、节奏、打击乐伴奏与合奏都是刚刚接触,各方面音乐能力都在学习阶段;
2.学生虽能够按教师要求学唱歌曲,但由于年龄小,用歌声表现情绪、情感的能力有所欠缺;
3.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运用音乐实践活动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变“把歌唱会”为“把歌唱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了情境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以听唱与心唱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歌曲。教师还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会歌曲,唱好歌曲以及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律动《劳动最光荣》、《洗手绢》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感受劳动的欢快情绪。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以听唱与心唱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歌曲;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会歌曲,唱好歌曲以及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能用恰当的情绪和力度来演唱《大家来劳动》。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
3.能基本准确、均匀地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X—”(走欧)、“X”(走、)“XX”(跑跑)三种时值。
教学过程
一、身体律动,感知主题
1.律动《劳动最光荣》、《洗手绢》
2.体会歌曲情绪(欢快活泼)
环节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通过律动《劳动最光荣》、《洗手绢》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感受劳动的欢快情绪。
二、情境模拟,掌握节奏
1.谈话导入:在家中同学们都做哪些家务劳动呢?
(叠被子、刷碗、洗袜子、擦桌子等等)
2.表扬鼓励:在家中我们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情景模拟:大扫除
(1)教师导语:在学校做大扫除时,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擦桌子、扫地、擦地)
(2)请给三项劳动找到一个适合的节奏
X—走欧
X走
XX跑跑
(3)教师引领分别读一读三种节奏
(4)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X—走欧————擦地
X走————扫地
XX跑跑————擦桌子
(5)按节奏谱运用打击乐器(木鱼、碰钟)演奏
木鱼XXXX X
碰钟X—X—
环节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创设“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借助日常的劳动场景,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并用音乐中的节奏来模拟劳动时的声音。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音乐的长短。
三、学唱歌曲,体会特点
导语: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劳动的歌曲。歌名叫做《大家来劳动》,学生齐读课题——《大家来劳动》
(一)整体感知,体会特点
1.完整聆听,找出一句跟“加油”一样的口号?(嗨呦里格嗨呦嗬嗬)
2.“嗨呦里格嗨呦嗬嗬”这是歌中模拟劳动时喊出的口号,我们叫它劳动号子。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
3.分别学习两句“嗨呦里格嗨呦嗬嗬”,体会旋律中的不同音高。
(1)聆听教师演唱,感受旋律中的不同音高
(2)聆聽钢琴弹奏,感受音高,可以心里默唱,不出声音
(3)跟随钢琴填唱歌词“嗨呦里格嗨呦嗬嗬”,体会旋律的走向。
(二)巧用方法,学会歌曲
1.“听唱与心唱结合法”即教师将曲艺的一种形式“双簧”迁移到学唱歌曲中。
2.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表演(心里默唱,对口型)。
3.师生交换角色,教师弹钢琴,学生配合教师的口型进行演唱。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
(三)小组展示,评价反馈
1.小组进行练习,背唱歌词
2.小组展示
3.进行评价(音准、节奏、歌词掌握)
环节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演唱,是一年级学唱歌曲最主要的一种方法。而“心唱”指在心里唱,可以对口型,但不发出声音。教师将曲艺的一种形式“双簧”迁移到学唱歌曲中。即教师演唱,学生表演;或是学生演唱,教师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熟悉了旋律,巩固了歌词,提高了学唱歌曲的效率。
四、拓展延伸,表现作品
1.教师播放劳动号子视频,聆听劳动号子的音调,直观地感受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
2.通过“拔河”这项运动来体验情绪和力度。
3.再唱作品《大家来劳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