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县地名用字研究

2020-04-09陈冬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用字词根语素

陈冬梅

摘  要:地名是人类历史研究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对潼南县地名用字的考察与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地名构成。

关键词:构词角度;地名用字;特殊用字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3

一、绪论

地名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地域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年轮和生活轨迹,是一种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承载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地名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1]。地名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军事活动、交通变化、经济生活、政治变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地名是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演变”[2]

二、潼南县概况简介

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偏东,永川地区西北部。东靠合川,东南抵铜梁,大足,西南邻安岳、遂宁,北连蓬溪。潼南县古为梁州蜀郡梓州路遂宁,蓬溪两县属地。据《禹贡》载:“梁州,商时为蜀国,秦为蜀郡”此间一直无正式独立称。直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由四川军政府批准,中央核定,始设县治于旧梓潼镇,定名为东安县。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拟即定名为潼南县。

潼南县属浅丘地带。地质结构成土母质,境内百分之八十是棕色泥岩,饱质粉砂岩。耕地多为砂质壤土,适宜农作物生长。境内多浅丘,形状各异。如帽,如荤,如波,如斗,星罗棋布,环顾有情。丘坡大多平缓,呈台梯状,多梯土旱作,少数丘顶有水田。丘间沟谷纵横,犬牙交错,多水稻田。涪江、琼江及其支流沿岸多平坝,宜种水旱两熟作物。[3]

三、潼南县地名用字分析

根据1983年《四川省潼南县地名录》统计数据得出:潼南县共有地名3905个,重名有954个。其中地名用字共有831个。出现在100次以上的共16个有:家、大、沟、湾、塆、队、子、桥、坝、庙、石、龙、寺、山、房、坡。

3.1部分通名用字分析

3.1.1冲

冲作为地名用字是一个方言,运用了两个义项:一为冲击;二为山区里的平路。在潼南县地名中,有22个带有“冲”字的地名。如:锣鼓冲(涪江冲击地,水冲浪打其声如敲锣打鼓)此地名采取的冲击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淇水》:“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唐元结《小回中》诗:“水石相冲激,此中为小回。”冲击的义项一直被保留下来,而在地名用字中,也运用了这个义项。另一类地名采用的是山区里的平路的义项,如刘家冲、驼子冲。驼子冲是因为那块平地形似驼子,因而取名驼子冲。“冲”作为地名,在严阵《牡丹园记》中就有记载:“以往在这条冲里,住着小夫妻俩,男的叫长庚,女的叫白妹。”在此句中,冲作为地名用字使用。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张天翼《万仞约》二:“那些高高低低的山一一围成一个马蹄铁的样子:像一个大妖怪用两个膀子围着,只在两手尖端留下一个口子让别人走进冲里来。”在潼南县的地名中,大多使用这两个意义表示人的聚集和居住。

3.1.2衖(弄)

《尔雅·释宫》:“衖门谓之闳。”本义为小的街巷。楚辞屈原《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第二个义项同弄,胡同的急声和音。“弄”有一个义项为方言词,小巷、胡同。此为后起义。读作lòng,不读nòng。王力《古汉语字典》:同“巷”,小巷,胡同。在《说文解字》中作“皆在邑中所共也。”《广韵·释宫》:“与巷同。”说文云:“在道中所共也。”在以上義项中,皆为在潼南县中,引申为地名用字,如周家衖。此地有一道狭窄的通道,旁多周姓人家聚集,因此得名。

3.1.3咀

音jǔ,《广韵》慈吕切,《说文口部》:“咀,含味也。从口,且声。”本义为含而味之,即放入嘴中细嚼品味。此时咀与嘴在意义上已相接近,读音相同。《中华字海》“咀,音嘴,同嘴。”《汉语大字典》:“同嘴,口的统称。”可见现在的咀读zuǐ时,与嘴等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引申为突出且与嘴相似的物体的含义。很多地方都普遍接受这个含义,如著名的广州的“洲头咀”、香港的“尖沙咀”等。在潼南县的地名中,大都采取突出且与嘴相似的物体或嘴的含义,尤其是动物的嘴,以此来对地名进行命名。如:回头咀(溪河迂回处之小咀)。蛇形咀(地形似蛇的嘴巴突出,故名。)老鸹咀(山形似老鸹咀,老鸹就是乌鸦,嘴大喜欢鸣叫,性情凶猛。)山龙咀(山咀,林木青葱,其形如龙,故名。)在现代地名中,咀是因其所指为物体突出貌而被借用到一些同样有突出形态的自然地貌中,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带有地域性色彩。不仅代表了地貌特色,也反映人们的认知情况和思维习惯。[5]

3.1.4坝

音bà《集韵》:“坝,平川谓之坝。”《玉篇土部》:“蜀人谓平川曰坝。”此谓坝的本字。清人张慎仪的《蜀方言》记载:“地平而宽曰坝。”由此可见,“坝”字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貌特征。“我国西南一带称山间平地为坝子,许多坝子里建起的村落就以坝为通名。” [6](李如龙,72页)在潼南地区,坝字作为地名用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地。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靠山而居,其在住址选择上,常以地域的平地优先,与此同时可以开垦田地,从事农业活动。如赵井坝(曾属赵姓居住此坝,宅旁有水井,故称。)在潼南县最多的以坝为通名的地名中,大都是家族聚居。如周家坝,高家坝,融入了丰富的姓氏文化。由江河中泥沙冲击形成的地带。潼南县玉溪区兆河大队中,兆河坝就是如此,又如曹家坝外梁(涪江冲击平坝,其边缘之脊梁地带,故称。)一类是拦河堵水的建筑物或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坝”本字也作“壩”《康熙字典·土部》:“堰也,今人为堰埭曰坝。”《字汇·土部》:“壩,障水堰也。”后来“壩”字简化成“坝”,与坝子的坝字在读音和字形上无异。用坝字表示拦河堵水的建筑物。罗家大坝水库中的坝也是这个意思。在我国坝工历史上,拦水坝本不叫坝,而是叫:“堰,埭、陂、碣”等字。如著名拦河坝“都江堰”。北宋时期表示“拦河坝”的坝字才开始使用。[5]

3.1.5坪

《说文·土部》:“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汉语大字典》:释义有三:一为平坦的土地,泛指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二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阶地或台地,多是良好的农耕场所;三为单位名。在潼南县地名中,根据潼南县的地貌,坪字意为平坦的土地。大都融进姓氏文化命名。如罗家坪,罗姓居住在此坪。黄桷坪,因此坪长有一棵大黄桷树而名。

3.1.6湾

湾字在潼南地名中共出现566次,其中547次作为通名使用,湾字,从水,从弯,弯兼表声,形声兼会意字。《广韵》:“湾,水曲也。”本义是水流弯曲的地方。后有海岸凹入陆地的含义。[7](中国地名通名集解135)在内陆地区多表示沟谷、河流、村落山口等接近水域的地方。潼南县境内有两条主要的河流:涪江和琼江。因此在潼南县地名中,湾字都与水有关。玉溪区米心公社的大桥湾,因湾中的石桥而命名。河流内弯曲地带的地势、土质较好,先民常选与河流边住家,并在此开垦荒地,耕种。梅子湾,湾内有一棵大梅子树命名。萝卜湾,因湾内多种萝卜得名。

3.1.7塆

塆字出现306次,297次作通名使用。从土,从弯,形声兼会意字。在《中国地名通用名集解》中,指山沟里的小块平地。塆是一个描写地貌的方言字。常指处于山坳的村落。在潼南县地名中,如猪槽塆,山沟里的平地,因地形像猪槽而得名。杉树塆,塆内杉树成林得名。此“塆”字与“湾”不同,指陆地山间的弯曲地低平處。麻石塆:塆内石头斑点麻密。

在潼南县地名中,塆与湾有混用的情况。如东西塆:此湾由东向西延伸,故名。头塆:深沟数湾之首。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当地民政局及相关政府的重视。

3.1.8家

姓氏地名居多。家是潼南县地名用字使用频次最高的字,高达1252次,其中1250次作为专名使用。以家字命名,与明清时期的川渝移民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说文·宝盖头部》:“家,居也。从宝盖头,豭省声。”本义为养猪棚。有居家才能养猪后引申指①一户的住所。“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②家庭,家族,即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组织“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潼南县地名中,使用以上两个义项居多,家的其他义项就不一一列举了。潼南县的地名以“家族姓氏+家”命名居多。在清代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中,外省移民举家入川垦业。移民来到新地方,既不知该处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别人把这里叫什么名字,于是,大家都以自己的家族来命名所“插占”之地。这样的地名命名方式是非常自然而普遍的。[7]在潼南县地名中,姓氏+家命名的地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某姓世居:如吴家坪,吴姓世居此坪。表所属关系或由某姓所建:何家庙子,曾有小庙,何姓集资所建。某姓聚居:郑家沟,郑姓聚居此沟。

3.1.9

音lún。崙的类推简化字。地名用字。崙,《说文新附·山部》:“崙,崑崙也,从山,崙声。”《礼记·曲礼下》:“地中央曰崑崙。”潼南县地名中是山名。小山:脉由大山分支、故名。大山:上有显教寺,右有蚌壳石,中缝流泉不竭,西有七星石,现己毁。

3.2地名结构

3.2.1双音节偏正型

根据现代汉语的定义偏正型合成词前一词根修限制后一词根。可将潼南县的双音节地名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为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二为方位词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三为表示姓氏的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

(1)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大”、“小”、“新”、“旧”等表示相反意义的形容词词根语素。例如:大垄、大庙、小沟、小塆等地名是表示该地形的占地面积大小以及聚居规模的大小。大字修饰限制垄、庙等词根语素,表示他们占地面积大的特征;小修饰限制沟、塆等词根语素,表示占地面积小的特征。类似“大、小”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还有“新、旧(在潼南县中,多用老表示与新相反的含义。)”例如:新桥、新滩。“新”修饰桥、滩,表示新建的桥、新形成的滩。在新滩中,有时间上的新的意思。新滩是相比于原来的滩,较后形成的,是在时间上的新。老塆、老滩中,“老”字修饰塆,在潼南县的双音节地名中,“老”字表示的意义更倾向于时间久远的意思,老塆就是因为此塆形成的时间长而得名。再如:高咀、矮坡,高、矮修饰限制后面的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表示它们的高度特征等等。表示形状、动物某种属性的形容词性词根语素。例如:圆坡、方碑等地名,“圆”修饰限制坡,表示坡的形状。“方”修饰限制碑,表示碑的形状。与动物相关的双音节地名有两种:一种是该地形似某种动物的某种特征,如鹤咀、猴溪。咀与嘴同,鹤修饰限制咀,表示的是该地地形像鹤的嘴巴一样,由此得名。另一种是该地曾有某种动物经常出没于此,如兔湾,兔修饰限制湾,兔湾表示的是在此湾,有很多兔子经常出没,当地人据此取名兔湾。

(2)方位词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

在潼南县的双音节地名中,使用方位词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而构成的地名不多,仅此三例:上坝、后坝、后沟。“上、后”修饰限制坝、沟,表示在该坝的上面和后面,这里的上是针对空间位置而言的。是针对于以此坝为参照物,以地势高低来表示的方位。上坝是表示此坝中的地势高的部分;后坝、后沟则表示以此坝或者此沟为参照物,表示此坝各部分前后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水平地势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的。

(3)表示姓氏的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

如:唐湾、曹塆、曹湾、林湾、钱塆、何坝等地名,在潼南县双音节地名中,以表示姓氏的词根语素修饰限制的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大多是由于某一姓氏的人聚居于此而得名。

3.2.2联合性:

根据现代汉语定义联合型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同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的词。”在潼南县的地名中,联合型的双音节地名有25个,其中分为以下几类:①同义联合:沱湾。“沱”为可以停船的水水湾,“湾”其中的一个义项是海岸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②类义联合。如塘塆,塘有一个义项是堤岸,表示堤和坝,引申有是平地。塆指山中的平地。③偏义联合。如:拗口,坳是山间的平地,“口”其中一个义项为出入通过的地方,如门口。“坳”与“口”联合,拗口的语义指向为山或丘陵间的较低处,多为穿过山岭的通道。无反义联合。

3.2.3补充类:补充型合成词是后一词根修饰前一词根。在潼南县的双音节地名中,仅此一例。埝上,埝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或副堤、土埂(潼南多土埂)。埝上即为在比土埂地势高的地方。地名中的补充型与现代汉语中的补充型不一样。现代汉语中的补充型多表示某种目的或者结果,如提高、扩大;或是用于表示量词性的,如花束,房间。[7]而在地名中的补充型,更像是偏正型的,但是又与偏正型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前一词根与后一词根的关系是修饰限制的关系。人们认知事物的时候,一般是先选择比较明显的特征来记忆,在地名中对应的就是地形以及该地周围的标志性建筑,其次是以此为参照物,利用方位、形状等其他因素来确定此地。因此,在此类地名中,表示周围标志物的词根语素才是中心,[7]相较之下,方位则是补充说明的。

3.2.4主谓型是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食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这种结构成为主谓型合成词。潼南县中仅此一例。牛行:设过宿牛的栈房。在潼南县地名中无动宾类的地名。

3.3.1三音节地名

潼南县的三音节绝大对数都是偏正结构。分为两类:

(1)第一类是AB+C型。即前两个词根语素联合表义修饰限制第三个词根语素。绝大多数都是此类。此类地名分为三种:AB结合可为姓氏+家、植物、动物、人工建筑。包子咀(小山咀,形似点心)

①姓氏+家联合表义修饰第三个词根语素。这种地名占大多数,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某种姓氏的人,世代居住此地,由此得名。如:吴家坪(吴姓世居此坪)、谌家塆(谌姓世居此塆);二是当第三个词根语素是庙、桥、祠堂、庵等表示的建筑物的词根语素时,AB+C的结构表示此地的C是由某姓家所建或让地所建或所属。如谭家桥(谭姓捐墓所建)、郭家堰(郭姓所建)、蔡家咀(曾所属蔡姓驻地)。三是某姓聚居于此。如郑家沟(郑姓聚居)、石家坪(石姓聚居),此类数量最多。四是居旁或曾居。如谢家垄(谢姓居于此垄旁)、肖家咀(肖家宅旁有一小山咀),解家湾(解姓曾居于此)五、因事。换家沟(据传陈家用三块麻布与顾家换得此沟)

②动植物型。此类地名多与动植物有关,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该地地形有关。如芭蕉塆(该地形似芭蕉树),乌龟咀(形似乌龟)、老鹰岩;一类是与当地发生的事情有关。如:姬鱼坝(姬姓鱼翁曾居于此);三是由于该动物经常出没,多为当地人们圈养的家禽。如羊儿沟,野猫湾,阳雀坝等。与植物相关的地名分为当地某种植物很多或某种植物是当地的一种标志物。如柏树湾、斑竹塆、萝卜湾,皆为当地种植了很多柏树斑竹和萝卜。又如黄桷树(当地有一棵黄桷树得名),黄连坪(该坪有一棵黄连树得名)

(2)第二类为A+BC型。即为前一个字修饰限制后两个词根语素联合表义的整体。主要的有“大、小、高、矮、新、老、干、上、下、烂”以及一些表示数字、形状的单音节的词根语素修饰限制表示地形的词根语素。如大石坝,小码头,上北禅、干河沟、花寨子等。数字突出表现为潼南县的地名有很多由“双”字修饰的地名,占数字类地名的20%,我们不妨在此称双字修饰的地名为双字类地名。双字类地名都符合A+BC的这种构造结构,如双朝门(陈姓大门,并排开有两道朝门。)双天池(两口古井眼,俗称。)也有的双字地名表示人们的一种愿望,实际上只有一条石坝。多音节地名大多为偏正结构,由于其内部构成结构与双音节、三音节地名相似,在此就不做单独分析。

四、小结

地名是语言、地理、历史与文化诸要素的综合体,是人类生产、生活、交往和进行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浓缩和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多方面的内容。对地名的探索与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都存在。《说文解字》云:“地名者,从地也,万物所陈列者。”笔者通过对潼南县地名用字的研究发现,“地名构成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地名用字的分布与民族方言用字的分布密切相关。”[9]地名用字的繁琐与命名由来等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地域方言等。对于本文中提到的个别结论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其正确性也有待商榷。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潼南县有个别地名用字互用的情况,如上文提到的塆与湾互用。这两个字代表了不同的地理特征,本应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1]范肃宁.北京和华盛顿:规划·地名·文化[J].中国测绘,2004.

[2]王际桐.试论地名学的基本概念[J].地名知识,1982,(1).

[3]四川省潼南县地名录-四川省潼南县地名领导小组-1983年3月.

[4]中国地名通名集解[M]. 中國测绘,2004.

[5]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M].

[6]陈诗雨.重庆市万州区地名用字探究[C].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5中国地名通名集解135.

[7]周文德.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No.138,101-106.

[8]陶嘉慧.福建省建宁县地名用字及地名命名方式研究[C].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陶佳慧.

[9]曾世英.地名工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J].语文建设,1986,28-31.

猜你喜欢

用字词根语素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三)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二)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十八)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