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兴称谓语“水果男”的符号意义探析
2020-04-09王涵
王涵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积极应用,汉语中的词汇最先与社会变化发生“共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水果男”系列语词应运而生。本文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网络新兴称谓语“水果男”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及其符号意义进行全面探析。
关键词:“水果男”;结构分析;语义分析;符号意义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2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新媒体的运用,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新兴称谓语。在以往的研究中,诸如“小鲜肉”“宝宝”“亲”“×哥/姐/奴/帝”等新兴称谓语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讨论,(如张志鹏2013[1]、肖艳花2016[2]、杨凯2016[3]、韦国国2018[4]等)。语言是社会的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继续跟踪汉语中新兴称谓语的动态,故本文以2019年四月出现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体上的称谓语“水果男”一类词为例,全面探析“水果男”作为语言符号的含义,以掌握“水果男”系列语词“深得人心”的特殊意义,避免语用失误。通过对网络媒体中“水果男”语料的收集和整理,其具体表现为以下11个流行称谓:丑橘男、山竹男、榴莲男、龙眼男、甘蔗男、槟榔男、芒果男、杨桃男、菠萝男、草莓男、樱桃男。
一、“水果男”的结构分析
(一)音节结构
“水果男”[水果类]+[男]的音节结构是[2+1]韵律,是汉语中最自然的韵律结构。它们是由一个双音节音步加一个单音节的类词缀语素构成,是典型的“右向音步”。冯胜利(1998[5])认为,“再自然的韵律结构其音步的划分都要受语义和语法的影响”。在系列语词“水果男”中,前面的“水果类”和后面的“男”是限定说明的关系,属于偏正结构,所以只有右向音步[2+1]韵律才符合语义语法规范。由于“右向音步”是“顺向音步”,是“以人类发音受先后次序限制的生理机制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右向音步”最符合人类发音习惯和特点,这也就解释了网络流行称谓语中“××男”(2+1韵律) 多于“男××”(1+2韵律,即“逆向音步”)语言现象的原因。
(二)形式结构
“水果男”中的“男”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区别词,一般作定语,起修饰作用。而在“水果男”中“男”开始重新突显其名词性,是一个抽象概括的名词,区别意义已经不重要了,重心移至前面的“××”上,因此,我们认为“水果男”中的“男”是一个类词缀,“水果男”的形式结构是[水果]+[类词缀],是一类合成词。此外,“水果男”作为一个范畴,是“丑橘男、山竹男、榴莲男、龙眼男、甘蔗男、槟榔男、芒果男、杨桃男、菠萝男、草莓男、樱桃男”这类新兴称谓语的统称,其产生必不是“蜂拥而至”,而是在“词语模”的作用下被网友依次“制造”出来的,形成了一系列前空型词语模。李宇明于1999年最先提出“词语模”理论,认为词语的构成方式是由模槽和模標组成,模槽即词语模中的空位,是可变成分,即“水果男”中的各类“水果”;模标是词语中的固定成分,即“水果男”中的“男”。我们认为,模槽是反映社会语言状况的“晴雨表”,更具社会性,其形成和变换往往能展示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变化,同时也为网络新兴词语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水果男”的语义分析
(一)概念意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意义[6]。“水果男”顾名思义,就是像水果一样的男人,这是网友按照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男性特点,根据其外貌和内在特征将之分别比喻成11类不同的水果,具体含义如下:
甘蔗男:外表笔直靓丽;刚入口时甜,到最后就只剩渣。
槟榔男:甜;容易让人上瘾;但吃多了,不仅有渣,还有毒。
芒果男:外表乖巧可爱;但内心黄且坚硬。
丑橘男:外表黄、丑;但内心很甜。
山竹男:外表黑、硬;但内心又甜又白。
樱桃男:外表艳丽;内在也艳丽甜美。
榴莲男:外表都是刺,还散发着臭味;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真的值得拥有。
龙眼男:外表枯燥无味;里面巨甜无比;但其内心又黑又硬,坚如磐石。
杨桃男:外表好看;但是不好吃。
菠萝男:外表有刺,看起来很酷;但内心黄黄的,头上还绿绿的。
草莓男:表里都鲜艳美丽,味美,头上却戴着一丝绿发。
通过观察“水果男”的概念义,显而易见,它们带有一定的形象色彩,因此纷纷被用来称谓那些具有相应特点的男性,多数具有调侃、暗讽的附加意义,一般不宜当面指称,所以就约定俗成地被当作一种背称称谓语。
(二)色彩意义
《现代汉语》(黄廖本)中认为,词的色彩义包括语体色彩、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6],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色彩含义。
1、语体色彩
“水果男”这类称谓语,作为最早是在短视频软件上流行起来的称谓语,自然只能用于口语中,且用作背称。目前这类流行语是否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成功进入一般词汇从而成为书面语的趋势是未知的,这有待实践的考察。
2、形象色彩
“水果男”具有丰富各异的形象色彩。在交际双方中,只要发话者评价起某男是个“山竹男”,那么关于这个男性的外在内在形象就早已印刻在发话者的思维中了,并且此时听话者的脑海中也能浮现出关于这个男性“其貌不扬,但内在优质”的形象特点;提到“丑橘男”,就知道他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美好的男性。其余九个称谓语形象色彩各异,“甘蔗男”外表靓丽笔直,却不是“直男”,而是一个品到最后只剩渣的“渣男”;“芒果男”是一种外表黄,内心也又黄又硬的狠心男性形象;“榴莲男”表面有刺且味臭,但真的美味儿,与“山竹男”“丑橘男”一样都是潜在的好男人形象;“樱桃男”是典型的内外都优秀的高富帅形象;“槟榔男”甜,容易使人上瘾,但过量则中毒,是一种令女性接触越深则受伤越深甚至会为自己带来消极影响的男性形象;“龙眼男”外表枯燥,但懂得甜言蜜语,其真实形象是狠心冷酷;“杨桃男”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形象;“菠萝男”是外酷内黄,经常被绿的惨男形象,而“草莓男”则是外在内在姣好但有可能被绿的无辜惨男。
3、感情色彩
这类“水果男”称谓语还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是词语体现说话人或褒或贬或中立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按其“人品性状”将之分为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三类,如表①所示:
表①:
贬义词 中性词 褒义词
龙眼男、杨桃男、甘蔗男、槟榔男、芒果男、菠萝男 草莓男 樱桃男、山竹男、丑橘男、榴莲男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其感情倾向,但需要说明的是:
Ⅰ.“草莓男”之所以被划分为中性词,是因其“人畜无害”,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优质,这与“贬义词”类的那些称谓语的“本质坏”特点不同。而且无论在网络用语中还是在现实中,比起厌恶“草莓男”,我们更倾向于同情、惋惜这类悲惨男性。
Ⅱ.虽然已按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对之进行分类,但是这些褒贬称谓的内部仍有程度大小的不同。我们按其褒贬程度量的大小对这些褒义词和贬义词进行排序,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
即槟榔男>甘蔗男>龙眼男>芒果男>菠萝男>杨桃男>草莓男<丑橘男<榴莲男<山竹男<樱桃男。掌握这类称谓语的褒贬程度,我们在以后的交际中就可以更恰当地使用,从而避免语用失误。
三、“水果男”的符号意义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反映思维的客体。“水果男”作为一类新兴的社会称谓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下文将探讨“水果男”作为语言系统内的一部分,其在符号价值[7]上的意义。
(一)“水果男”是一种语言符号
在语言学中,“符号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和标记”。“水果男”作为网络新兴称谓语,有一定的社会语境和使用群体,且经过使用群体内部的约定俗成,形成了固定的能指和所指,其能指是“水果男”范畴下各成员的音响形象,所指是上文“语义分析”中各类“水果男”所对应的现实世界中的男性。语言符号具有社会性,语言现象往往是最早与社会现象发生共变的。
(二)“水果男”是一种文化符号
“水果男”这类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一种普通的水果为何能披上称谓语的新衣通行于网络媒体?我们认为这是由社会心理造成的。首先,具体表现为大众的创新思维和从众、求新求异的特殊心理。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追求个性自由,言行举止都希望带有自己的个性印记,语言表达自然不甘落后。其次,从使用“水果男”这类称谓语的群体来看,女性远多于男性;从使用感情倾向上来看,用贬义远多于褒义。这就反映了女性特殊的心理活动——她们长久遭受男性的感情迫害而欲将这份压抑和不满情绪通过言语宣泄出来,以表达对现实男性的不满,这体现了语言的戏谑性、讽刺性,从而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造就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权力的崛起。所以说,“水果男”这类称谓语如实地反映了当今的社会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四、结语
本文基于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语言符号的角度对网络新兴称谓语“水果男”的音、形、义进行了全面探析。“水果男”在语义上的丰富的形象色彩和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以及它在符号价值上的“文化符号”意义,使其得以广泛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称谓语的缺位现象,而且体现了当下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精神,使语言的功能大放异彩。通过对“水果男”系列称谓的探析,我们发现,网络语境中“××男”这一类词缀已形成独特的称谓现象,其大量兴起也是有其必然的社会因素和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其中“男”的名词性回归用法值得研究者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志鹏.浅议网络称谓语“亲”之泛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10-111.
[2]肖艳花.流行语“宝宝”的特征及其流行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23(04):99-103.
[3]杨凯.网络称谓语“X帝”的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06):107-110.
[4]韦国国.“男闺蜜”符号意义探析[J].汉字文化,2018(S1):33+62.
[5]冯胜利.論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01):40-47.
[6]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