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认识和塑造
2020-04-09朱国海
朱国海
摘要: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慈母的角色,导师的角色,学者的角色,挚友的角色,塑造班主任完美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慈母 导师 学者 挚友
班主任角色本身具有多重性。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杂”家,那些所谓的杂事其实是工作中的必要部分。为了更出色地完成班主任“带好班级,教好学生”这个基本任务,班主任有必要而且必须对班主任角色进行全面自我认识,并进行自我塑造,以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个涉及师生之间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交往过程。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往往是通过与学生相处时产生的情感或心境表现出来的。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班主任的多重性的描述,可概括为:
一、慈母的角色——做学生最亲的人
从学生本身情况来看,他们“向师性”的特点说明学生渴望与老师接近、交往。他们在家里依赖父母,生活起居、营养卫生、品德培养、智力开发,都需要家长参与。入学以后,父母的地位被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所取代,他们期待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一般都有尊敬老师、崇拜老师、亲近老师的愿望,总希望老师把他们教育成有用的人。特别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如果班主任关心体贴、和蔼可亲地给予帮助,学生会从内心感觉到父母般的关爱。即使是个别对教师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只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教育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仍然会尊敬教师,甚至會取得很大地进步。
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她)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一位班主任没有爱能够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想象的,慈母之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没有爱就没有现代教育。班主任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善良的慈母般的品质,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学生都是遵守纪律学习优秀的模范。需要班主任有博大胸怀、淡泊这些学生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公正,公平的对待他们、理解他们、关怀他们,用宽容的品质感染他们,使他们融于集体之中。
二、导师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
班主任与父母不同的一点是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所能做出的独特贡献。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富有想象和渴望创造的时期,是个性特征发展和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班主任既要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监督,又要加强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切忌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暂时被压服,表现出遵守纪律和努力学习,但不能长久保持。班主任应循循善诱,指出不足,再明确目标,指明方向,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者角色——做学生最敬佩的人
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班主任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趋向。课讲得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羡慕、崇拜、爱戴的感情,甚至以班主任作为骄傲的对象。这种情感态势会促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喜欢听班主任的话,热爱自己所在的集体,班主任管理工作就好开展并且效果明显。相反,班主任业务水平差,学生打心眼里就会不服气,调皮捣蛋的学生心理就会想:要是你能把课讲好,我就能遵守纪律。这种心理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班级管理就不好开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的行为,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理性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学生能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勤奋学习与他们情感上的亲近有直接关系。因此,班主任对业务方面的追求要永无止境、精益求精,具有宽广深厚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能力,树立学者的良好形象让学生敬佩你。
四、挚友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的专家认为师生之间是朋友关系,作为朋友就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尊重。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自尊、自信、渴望独立,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热爱、同情、平等相待,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带领的班集体就可能成为团结友爱的集体,他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班主任在课余与学生多交流、放下架子,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成长过程、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对学生的看法与希望。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健康成长。
五、结语
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扮演好慈母、导师、学者、挚友的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具有人格魅力。人格通俗的讲就是留给别人的印象,人在生活中的角色,适合其工作的那些个人品质的总和以及人的优越与尊严。它包括人内在的精神素质和外在的表现方式,是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班主任的精神面貌要积极向上,对人生,对社会,对工作是乐观而热情的。这样,在现代教育中,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