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0-04-09吴志华
吴志华
摘要:培养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形成创新人格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核心,让孩子手执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作为基础课、工具课的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目标 前提 基础 关键。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我总结归纳了如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创新人格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主体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其自主学习,使其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并由此逐渐形成创新人格,即有创新勇气,有创新的热情,有“我能创新”的自信。树立“让我用我的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意识。
二、鼓励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这么一个例子:在我农村1988年曾有这样的事例,一位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孩,把父亲卖掉近一千斤粮食买来的收录机偷偷拆开,搞坏了,成了哑巴。当时父亲急坏了,然而当得知是孩子想弄清楚为什么收录机会说话弄坏时,这位高中毕业的父亲非常理解孩子的好奇心,不但没有打骂孩子,还开导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念书,长大就会知道的。因为收录机里面有好多好多零件:电容、电阻、三极管、二极管等等,当电池波传过来以后,这些零件就会把它变成声波由喇叭播放出來。”十多年后,这位父亲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终于结出了果实。孩子上了中学上大学,成了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如果当时的父亲是个文盲,不讲道理,不懂得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用棍棒把这棵幼苗给扼杀的话,这位孩子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经常鼓励儿童对许多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试验,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学贵有疑,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急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没有自由驰骋的空间,教师过份强调记、背、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小学生好动好问的天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现在教材改革,在很多方面考虑到了这一点,课后练习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题。那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框框,发现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中,在总花生的品质时,有个学生提出,花生默默奉献的品质虽然可贵,但他更想要做石榴,因为现代社会需要善于自我表现的人才。这位学生的见解虽然出乎本课的原意,但他能积极思考并且能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同样受到了我的赞许!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是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记得我上《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时,我要学生们讨论“什么是无价”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谈到金钱、品质、时间、友谊等。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把手举起又放下,我注意到之后马上请他站起来发言,他犹豫了好一阵子才说:“老师,我认为爱情也是无价的。”课堂上一下安静了下来,有几个学生还忍不住窃笑,小男孩害羞地低下头。我马上微笑着说:“你说得真棒,老师都很佩服你,不过爱情是很深奥的东西,不是你们这些年纪能理解的。”我给予了这位学生合理的评价,课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气氛轻松活泼,以后这位学生乃至其他学生更能大胆地说,创新地说……。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消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理的重要性:一位语文老师由于课堂的需要提了个地球仪放在讲桌上,指着地球仪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地球。
老师:不对,你住在上面吗?蠢猪,呆子,给我站好!
其实这位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声音响亮,由于老师的粗暴对待,使他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失了自尊,人格受到伤害,渐渐地害怕老师提问,学习兴趣减弱,成绩退步,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了。我们强调可以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能鼓励儿童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般的试验,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重视过程,而不要过于强调结果。因此,我们对这些错误应采取一种缓和而容忍的态度,这样会鼓励小学生对许多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和试验,而这能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鼓励多样性和个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作为教师,要好好把握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协调灵活应用的原则。不然,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成为顺从型的,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座独木桥,踩在桥中央就会断掉,有一个人却从容地过去了。老师问,他是怎样过去的?让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真丰富:有学生说他先修好桥再过的,有学生说是旱桥,他从桥下过去的,有学生生说由于桥两端距离不宽,他是跳过去的等等,经过充分发言、讨论,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老师的要求——遇问题时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每个小学生都是一颗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幼苗,作为教师,教育工作应为这些珍贵的幼苗培育土壤,精心呵护。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孩子健康个性发展的良性动力,成为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