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分析

2020-04-09李晓晶

人人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

李晓晶

【摘要】目的:对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腺肌症患者200例,经过病理诊断后确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探究组(n=100例)和常规组(n=100例),探究组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常规组患者通过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图像特征及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探究组诊断准确率95%与常规组诊断准确率47%相比较来说显著较高,P< 0.05。结论:对于胆囊腺肌症的诊断来说,使用超声造影和常规CT检查图像表现各有特征,但相比较来说,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胆囊腺肌症;超声造影;CT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内科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病症,又称为胆囊腺肌瘤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胆囊肌层增生和胆囊壁黏膜出现非肿瘤和非炎症性的病变,该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CT或超声等相关的影响学检查。对此,将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胆囊腺肌症患者,分别使用CT和超声造影来对其进行诊断,并研究其诊断准确率,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病例選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将此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囊腺肌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常规组。探究组(n=100例)患者年龄范围41~57岁,平均年龄(51.25±1.54)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72例。常规组(n=100例)患者年龄范围42~60岁,平均年龄(50.64±1.6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6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探究组和常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诊断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CT检查。检查前嘱咐患者进行空腹准备,并在检查前10min口服大约500~1000ml的胆囊对比剂来充盈上消化道,使用GE 64排螺旋CT,将层厚、间距设置在适合的区间范围内,来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

探究组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检查使用ACUSON S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前将探头频率等相关参数设置在适合的区间范围内,检查前嘱咐患者8h禁食。本组使用的对比剂为声诺维(混合0.9%生理盐水使其呈混悬液,取2.4ml在患者肘静脉处注入,并快速推注5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选择目标病灶,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探查,指导患者放慢呼吸,检查过程中对病灶的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及罗-阿氏窦显示率等相关情况进行记录,最后将动态图像存储并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诊断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诊断准确率用%表示,卡方行检验,P< 0.05。

2结果

2.1诊断图像结果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所有患者图像均显示出其胆囊壁增厚,其声像图动脉和静脉相都呈现出不均匀增强,其中有64例患者图像显示胆囊壁局部呈扁平状增厚,个别伴有强回声;36例患者的图像显示其胆囊壁限制性增厚,无后方“彗星尾”征,回声不均匀且未见强回声;诊断显示35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为34例,26例患者图像显示限制性增厚,可查看到模糊不清的胆囊壁,以超声自身的特点为依据,提示可能为恶性病灶,5例患者病灶并未见到显著的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受层间距限制,对较小的病变敏感性有限,诊断出弥漫型胆囊腺肌增生症为11例,阶段性胆囊腺肌增生症为12例,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为24例。

2.2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性比较:探究组(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5/100(95%),与常规组(CT检查)诊断准确率47/100(47%)相比较来说显著较高,P<0.05。

3讨论

胆囊腺肌症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后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较困难,一般是患者在进行其他疾病的检查时会发现。在临床上,胆囊腺肌症主要分为节段型、弥散型、局限型三种,最常见的就是局限型。临床上以影像学检查为主来对其进行诊断。

本研究显示:探究组诊断准确率95%与常规组诊断准确率47%相比较来说显著较高,P<0.05。通过CT扫描观察到,患者出现增厚的胆囊壁均表现为动脉期黏膜层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扩张,延迟期胆囊壁的强化范围扩大,且黏膜下肌层出现相对较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因此,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的诊断价值。但目前来说,超声造影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被逐渐的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当中,且有相关的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可以有效的判断胆囊癌是否浸润肝脏,且能够判断其是否出现转移。超声造影可将胆囊病灶特征充分展现:患者胆囊壁出现局限性增厚,胆囊壁可见细小无回声区、后方出现“彗星尾”征等现象,均可诊断为胆囊腺肌症。其诊断功效如磁共振技术,与CT检查相比较来说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使用超声造影诊断胆囊腺肌症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