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2020-04-09来爱梅
来爱梅
[摘 要] 基于分析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发展政策现状、金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以及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从发挥金融创新优势,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发挥金融扶持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丰富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监管四个维度提出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3-0171-03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s overseas Chine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operation pilot zone financial development policy status quo,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in terms of the advantag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roducing ne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troducng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enrich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s and improv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overseas Chine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operation pilot zone.
Key words: overseas Chine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operation pilot zone, financ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市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赋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的重大使命,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2015年9月15日,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华侨板涉侨金融服务平台正式在全国唯一以“侨”为特色的华侨试验区启动运营,首批约218家企业挂牌,为华侨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一、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发展现状
(一)金融发展政策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广东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及《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要求,遵循现代产业要求,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拟重点扶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促进现代产业向华侨试验区加快集聚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吸引符合金融创新政策的企业集聚落户华侨试验区,加快形成金融核心功能,打造粤东金融总部中心。
自2014年到2019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经走过了整整5年。汕头市近年来加快“引金入汕”步伐,在加强政银合作、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机制助推实体经济、发挥“华侨板”融资功能,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金融创新举措。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金融组织145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5家,保险主体机构46家,證券机构24家,期货机构10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融资担保公司10家,融资租赁公司5家,基金管理公司6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家,汕头市金融运行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二)金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试验区金融发展服务机构比较单一,总体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分公司(原华侨板),目前有600多家企业挂牌,并开始股权托管签约。汕头市金融局、人行汕头中支、银保监汕头分局各金融企业在推进华侨试验区特色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但在跨境金融和通过金融服务引导产业落地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难。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加强准入审核管理控制风险前提下,试验区致力于引入各行业龙头企业设立私募基金公司,加快推动基金设立,支撑实体经济建设。截至目前,已有华润创投基金、明园投资、比亚迪云轨等12家私募基金公司在华侨试验区注册登记。股权投资机构、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机构也相继注册成立,但真正立足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展业务的极少。目前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已成为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效果来看,试验区企业实际运用金融创新政策开展贸易及投融资活动较少,丰富的、多层次的金融创新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且试验区涉外企业数量不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成立时间较短,对于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政策依赖性不强。
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金融服务创新是试验区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
高效、稳健和开放的金融体系是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先驱。2018年习近平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加快汕头发展,把汕头作为重要发展极,努力把汕头打造为广东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沿海经济带的增长极做出贡献。试验区地处汕头经济特区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华侨资源富集,产业活力强劲,民营经济活跃。试验区要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以血脉亲情乡谊为基础,深化改革,努力打造成为全球华侨华人聚集发展的创业创新新地标。汕头市未来的发展立足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四大平台”,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东海岸新城,要把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示范区。在政策创新方面,试验区将立足国务院批复中明确的试验区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发展区域性特色金融服务业,推动粤东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是试验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必要路径。金融服务业创新是试验区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通过建设诸如泰盛科技园、明园金融科创城,包括正在规划的三百亩金融高端产业园、建设金融大厦这些工作,努力把华侨试验区建成一个高端产业和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地。
(二)金融创新是试验区外向型建设的引领力量
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借力发展是中小城市金融发展创新的有效路径。试验区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加快实施振兴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外向型建设是其特色之处。金融创新是试验区外向型建设的引领力量已成为共识。未来金融创新服务应以市场化国际化为重要目标,争取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的支持,设立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汕头分中心和国家“一带一路”华侨大数据中心。全面梳理、制订出台可借鉴、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力争在侨务管理、经济文化合作、通关制度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成熟的运用,更高程度的融合,让试验区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东海岸新城,要把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人才、金融于一体的高端示范区,提升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能,当前已经成为试验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一)发挥金融创新优势,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试验区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就是以血脉亲情乡谊为基础。潮汕地区有海外侨胞多的特色,在风雨来临时能看到深厚的海外游子情。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企业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现金流不足。尤其是经营效率不高的企业,在严峻的市场下融资渠道变得异常重要。试验区一定要发挥金融创新政策优势,满足特殊时期企业的融资需求,保证试验区企业稳定全面稳定发展。
1.夯实跨境金融产业,拓宽境内企业融资渠道
跨境金融产业作为试验区九大都市产业之首,在融资层面,要积极探索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积极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人民币实现完全意义的自由兑换尚需时日,在现阶段,如何利用、发挥好货币互换机制在跨国贸易、投资便利化中的作用,增强对侨资吸引力,更好地体现侨资优势,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应当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发展可以作为一项重要抓手。一是联合当地央行以及银行机构面向区内企业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跨国投资、贸易便利化以及能够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为重点,推介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的优势,引导区内企业在跨国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接受人民币跨境支付。二是引进具有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试验区设立分公司,为区内企业提供更为专业、便利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
2.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特殊疫情下的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努力优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对所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取消了很多不必要的限制。试验区应该通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试验区金融机构广东股交汕头分公司(华侨板运营中心)这一平台,在优化疫情防控信贷服务中,也正努力减免区域新股权市场服务费用。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第四层次的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区应加快建设“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打造涵盖股权、债权和资产收益权等证券化业务范畴的金融创新平台,不断创新中小微企业精准服务模式,构建以直接融资为核心的新型融资服务体系,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健康發展提供基础动力。
(二)发挥金融扶持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当前很多省份出台了很多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扶持政策,运用金融保障和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努力整合利用全球潮人创新经济促进会、国际潮青联合会、海外潮籍博士团、海智基地等资源,吸引更多海外青年人才回国创业。在当今特殊的宏观环境下,试验区更应该积极运用金融扶持作用。针对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题,“华侨板”合作金融机构应该为一些特殊行业设计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通过摸查,提供更加优惠更加创新的金融产品。在开办、运营、租赁及物业上的费用均给予补贴支持。对于一些新落户试验区企业,更应该给予一次性奖励。要引导创新企业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购买技术服务及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国资牵头的汕头华侨投资产业发展基金,联合潮汕籍侨领侨商一起尽快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三)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努力释放创业创新主体活力,自主创业、勇于创新已成为社会共识,建立与创业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金融创新体系变得非常重要。汕头市拥有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特区和著名侨乡的美誉和地位,拥有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在对接国外先进思想和创新金融方面具有特殊条件和巨大潜力。要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的新地标,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是必须具备的。
1.吸引以侨资为主的私募基金公司入驻。私募基金公司对注册地的税收贡献明显,而且准入门槛较低,因此,近年来是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当前影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选择注册地域的主要因素是税收政策,试验区应针对私募基金公司制定具备足够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结合利用潮汕特有的地域、人文文化,吸引侨资在试验区设立私募基金公司,并引导私募基金公司专注于投资某一领域,形成侨资特色,显现聚集效应。
2.组建侨资银行、保险以及证券机构等持牌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和落实,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外资在国内设立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全面放宽,试验区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有利时机,吸引、鼓励侨资,尤其是具备潮汕背景的海外金融机构在实验区设立独资法人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
3.设立国有资金占主导地位的担保公司、保理公司以及票据交易中介机构。担保公司、保理公司以及票据交易中介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是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里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支持小微以及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以国有资金为主导,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机构在过去普遍存在的过度追求利润,融资成本高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以及盲目扩张导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杠杆偏高的问题。
(四)丰富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监管
试验区成立之后发展比较缓慢,当前通过努力成为了亚青会的开办市,让试验区有了更美好的期待。未来应该坚持以改善创业创新投融资环境为主线,推动多元化创业创新投资主体发展,丰富投融资模式,为双创企业提供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创业创新资源无缝对接,实现集聚发展。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金融服务互联网化,量身定做新的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和大数据公司、科技型企业合作,让华侨华人通过互联网资金相连,全方位的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华侨试验区的侨资特色,配合互联网金融趋势,一家亲的抱团能力一定可以让试验区发展更上一层楼。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其他自贸区相比,侨资特色明显。试验区努力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意味着交易方式灵活化、交易结构复杂化,这也给试验区金融监管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防范体系,实现金融监管创新,是试验区必须建立的应对策略。对金融创新路径要给予指导支持,防止非法套利、洗钱、逃税等非法行为的发生,适应当今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要降低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手段也要不断创新,包括制度改革创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融资评估体系、吸引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努力在满足金融创新发展的需要,为试验区的金融活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松,李万超.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发展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19(10).
[2]王寿群,曾卓,师念.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J].中国外汇,2019(9).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