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居民参与行为研究

2020-04-09张武康王倩吕寒英

商业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乡村旅游

张武康 王倩 吕寒英

[摘 要] 乡村旅游是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现象日益普遍。基于此经济现象,以陕西省咸阳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为例,采用走访和问卷调研的形式,研究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参与行为。基于调研数据研究发现,村民在乡村旅游的参与行为上较为单一,且主要偏向于风险系数小、创新性低、规模小的参与形式。为此,从政府和农户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农村居民;参与行为;陕西马嵬驿

[中图分类号] F59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3-0124-02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主,同时感受村庄野外生态无破坏、人文无干扰的村野旅游形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城市农村连接较为薄弱,乡村旅游的出现成功的连接了农村与城市,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财富与文明成果在乡村与城市间的共享与转化,缩小了城乡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同时乡村旅游已成为偏远落后乡村实现脱贫攻坚的有力措施[1-2]。国家出台了政策文件来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鼓励扶持贫困群众旅游创业开发旅游资源,参与、投资和开发乡村旅游。有学者从微观层面上对乡村休闲旅游过程中社区村民的参与行为和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效果进行阐释,得出村民参与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3]。但由于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行为,以陕西省兴平县马嵬驿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和对策提出。

一、马嵬驿乡村旅游概况

马嵬驿民俗体验村位于咸阳兴平李家坡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最早因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首个驿站而得名,入选了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名录。马嵬驿民俗体验村巧妙利用了天然的台塬、沟壑地形以及村民废弃的窑洞院落,同时结合道教文化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为底蕴,在不改变原本形态的前提下开发了以餐饮居住、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生态采摘、文化感受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主要包括民俗文化展示区、小吃街、垂钓区、生态养殖园、采摘园、驿站文化广场、游乐场等八大功能区。

二、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况

(一)调研方式及样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具体情况,本文采用了实地调研的形式,于2019年7月20日下午两点左右展开调查。本次调查的要点是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和参与情况,进而发现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且给出意见及解决方案。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以马嵬驿民俗村为样本对象来源地进行,采取发放问卷和口头询问相结合的调查形式。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形式共发放了230份纸质问卷,其中有11份问卷不完整因此不计入后期统计中,随后对21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调研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马嵬驿民俗体验村中农民参与行为主要包括自营和打工。其中打工的大多为女性,而自营则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或以男性开店铺为主;村民在乡村旅游的参与或投资中以35-64岁为主,这些人在参与乡村旅游之前基本都是以农耕为生的村民;其中18-34岁的村民以家庭妇女为主,这些妇女主要是利用空闲之余在民俗村的小吃街等商铺打工为家庭增加小部分收入;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后的月平均收入大约在2000-4500元之间,这些村民大都表示其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是在农闲时进行乡村旅游投资。

从参与旅游的村民教育程度来看,有60%的村民为小学或初中程度,而仅有13.33%的村民受过高等教育,并且还存在13.33%的村民从未受过教育。可知,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及思想较为保守,导致村民更偏向于投资风险低且简单的项目。

村民资金投入乡村旅游情况调查发现,有60%的村民资金投入乡村旅游中,40%村民表示并没有将自有资金投入到乡村旅游中,而这部分村民参与方式即为他人打工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去;由此看出,仍然有部分村民对参与和投资乡村旅游存在担忧与顾虑。进一步调查乡村旅游中投入资金的村民的投资方向时发现,有60%的村民将资金用于经营性投资,13.33%的村民将资金用于品牌宣传,仅有6.67%的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方面。由此可见,村民更偏向于短期且能明显预估到未来收益的项目。

考察村民的乡村旅游具体项目,有53.33%的村民选择经营餐饮项目,例如农家乐等;46.67%的人选择经营休闲项目,如垂钓、采摘等活动;也有26.67%的村民选择投资居住项目,如特色客栈、农家乐等;有20%的村民选择游乐设施,如摩天轮、旋转木马等主要用于吸引小孩或年轻人目光;同时有13.33%的村民选择依靠独特的乡野风光进行投资观光项目;有20%的村民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租地建设停车场、为商户打工等。

考察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同时兼职情况,发现有26.67%的村民表示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他们还进行了其他工作,其中主要为务农。村民表示在农忙时会暂停乡村旅游的经营将主要精力放到农耕上;73.33%的村民表示在进行旅游经营的同时,并没有进行其他工作,这表示多数农村居民已经接受了乡村旅游并且全身心参与到其中,同时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大多数村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询问村民对政府乡村旅游政策了解程度时,发现村民中有60%的人表示了解,6.67%的村民对政策非常了解,13.33%的村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至有20%的村民对乡村旅游政策不了解。由此可知,在农村旅游的发展中多数村民对政府出台的政策一知半解,甚至许多村民对政策一无所知,因此导致乡村旅游始终停留在浅层面无法得到全面深入发展。

在分析村民获得有关乡村旅游信息的渠道时,发现86.67%村民主要是通过朋友和亲戚介绍了解的,60%的村民通過政府宣传得到,其余少数村民是通过电视或网络、报纸与杂志、广告等了解乡村旅游的。可知,村民得知消息的渠道主要是从身边的朋友了解,乡村旅游的内涵尚未在乡村居民中得到广泛的贯彻与普及。

最后调查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发现40%的村民以农户和公司合作的形式进行旅游投资,26.67%的农户采取个体经营的方式,13.33%的农户选择农户与农户合作或政府与农户合作的形式,6.67%的村民以政府、公司、农户共同合作的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去。由此可见,农民主要倾向于选择依托与大型公司合作的参与方式,村民也表示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规避风险,带来较为固定的经济收益,符合农民的预期投资收益及风险喜好。

(三)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集中在35-64岁之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参与主要方式分为,有资金投入的经营和无资金投入的劳务出售。其中,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资金投入,其将参与乡村旅游中所带来的收益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劳务出售主要是为承包店铺的老板打工。农户在参与乡村旅游中主要投资于餐饮项目,如办农家乐,制作特色乡村美食吸引游客,或者承包商铺出售小吃等;部分农户选择投资休闲项目,例如随着自主动手体验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办了自主采摘园,让游客在采摘中感受自然的同时品尝到放心的食物,为农户节约劳动力与时间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中垂钓也是备受欢迎的休闲项目。不少农户也选择经营客栈,为游客带来乡村居住的体验,很多农户将土炕作为客栈特色以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在参与投资乡村旅游模式的选择中,多数的农户选择与公司合作,缓解了农户的资金负担,同时有效的规避了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还有一部分农户选择了个体经营,更具有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民对乡村旅游概念不清楚或理解不全面。大多数村民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模糊不清,从而盲目投资,这不仅会导致村民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浪费了自然资源曲解了乡村旅游理念,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4]。

二是政府政策尚未贯彻落实到基层。从调查分析来看村民对政策了解程度一般,这主要由于政府的相关政策不能全面有效的深入贯彻到基层,使得村民对做好乡村旅游顾虑重重,致使乡村旅游始终得不到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较为缓慢。

三是农户缺乏专业性和品牌意识。乡村旅游中参与的主体为农户,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经营理论导致其所投资的项目缺乏专业性,投资项目得不到充分发挥[5]。同时一些农户目光较为短浅,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自然资源或乡村特色无法充分展现与利用。

四是开发项目较为单一,容易出现雷同。从数据和分析中很容易看出,农户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主要集中在开办农家乐、开办采摘园等餐饮和休闲项目上。这主要由于农户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跟风已经产生经济收益的项目或模仿其他农户进行投资,从而导致开发项目雷同缺乏特色与竞争性,以导致经济收益逐渐减少[6]。

四、对策建议

一是政府层面。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政府积极采取相应鼓励村民参与的措施,例如对参与的村民进行表彰或是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助,同时政府应做好向基层传递乡村旅游内涵与意义的宣传,全方位实现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并减少乡村贫困人口;政府还应积极组织相应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户在乡村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农户的经营理念并且对农户进行服务标准和质量的统一管理,引导农户进行投资避免大范围盲从现象的发生。

二是农户层面。村民应主动去了解乡村旅游,积极贯彻落实政府颁布的相应制度政策,领略乡村旅游的精髓,提高自我专业性;提高自主意识,不盲目跟风,跟着市场需求来寻找适合自己现实状况的投资项目,避免雷同,实现差异化竞争,扩大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旅游供给[7];培养品牌意识,积极将乡村旅游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将目光放长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和主动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2]蒋佳霖,李友军,谢雨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建设研究——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商业经济,2019(11):107-109.

[3]林晓娜,王浩,李华忠.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休闲旅游研究:村民参与、影响感知及社区归属感[J].东南学术,2019(2):108-116.

[4]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5]程哲,蔡建明,崔莉,等.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1):143-150.

[6]孟秀红,于晓晶.苏州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0):30-33.

[7]乔淑涵,宋書楠,王丽华.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以大连为例[J].商业经济,2018(12):54-56.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乡村旅游
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