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更有效的中小学英语学习考核方式
2020-04-09张洁
张洁
某天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教政治的同事与我谈论起他对英语学科的看法。断言英语没必要学,学了也没用,还与我讲起高中为了高考,大学为了过四、六级是何等用功。到头来都觉得只是一场形式,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其实,自从我大学主修英语到成为英语老师的今天,网上或现实生活中看到或听到如此抨击英语学习的人不计其数。最初的时候我会去争论,发帖或评论,与同事或朋友争的面红耳赤,总觉得是外行人不懂,而我是一名英语学习者,我要维护它,捍卫它的地位,容不得任何对它不利的言论。
然而,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到社会的工作岗位,我竟然慢慢地开始怀疑我一直极力维护、全心全意相信并容不得侵犯的“神圣”。英语学习真的可有可无吗?如若“牺牲”英语来进行考试改革,又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吗?练洪洋、雅婉在《广州日报》“英语考试改革,你适应吗”一文中提到:英语是开阔眼界的钥匙,可打开不同文化大门。尤其是在欠发达省份,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本来就少,在求学阶段学英语是吸收多元文化的最好机会。如果进一步弱化英语、甚至取消英语,将会把地区经济差异转化为教育的差异。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自己私底下学、到国外学”,穷人家的孩子就直接不用学了,如此下去,英语终究会变成教育的一种特权。1950 年新中国第一个具有纲领性的高考招生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中提出了英语作为考试科目。可见,英语学习容不得变相地降低其地位,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教育乃国之根本,通过语言的学习去了解世界,打开不同文化的大门,是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需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思考英语学习到底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使其备受争议,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够?还是教学方向及目标偏了? 亦或是教学资源的匮乏?细细想来这些方面似乎都脱不了干系,但真正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考核方式。对于语言的学习我们是为了它的实用性和意义去学,而不是为了能在一张纸上得高分数去争。语言是要说的,用来交流的,哪怕我们大部分人学习英语不能也没必要能跟外国人顺利流程地沟通,但至少学了几年英语,最后应该会一些基本的沟通句式,看得懂一些生活中简单的英语标识,了解这种语言下的部分基本文化。然而,在我近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学生连基本的“Sorry(对不起)”和“Thank you(谢谢)”的回答语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问起停车场的“P”字母及家中每天都在使用的遥控器上的“P”和“V”代表什么,也说不出个其所以然。问起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文章,说起英美国家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或事件则更是一头雾水,还有人甚至连美国和英国首都都说不出口。如此情况不得不让人疑惑,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学生们都在学什么,为何结果如此的不堪入目? 终于某天一位学生的玩笑回答提示了我。在刚进入人教版必修一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時,我让其大胆猜想为什么会有American English(美式英语)和British English(英式英语)的划分,他竟连发挥想象力都不愿意,反问我“老师,考试还要考这个吗?”我回答他一般不会考,最多会在阅读理解里出现,他接着说:“那等在阅读理解遇到,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吗?”“能,但这是基本的文化知识啊;需要理解……”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和失落,赶紧收收心调节了情绪接着上课。
或许是社会舆论的压力,亦或是教育者真的意识到了英语学习考核方式的问题所在,这几年对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不断,而且已经有城市在实行改革政策,但只改为一年多考却不改变考核方式,这样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又有何意义?朱孔舒在《让语言教育回归本性》中提到:高考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变教育与高考的某些结构与方式,尤其语言的教育应赋予其更多交流和理解的引导,让学生在其中感到快乐,丰富自我,而不仅仅是考试。的确,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在某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成果,但多少学生为了能拿高分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可能会有人责备作为英语教师的引导不当,不可否认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英语教师又何尝不是跟学生一样,同为不合理考核方式下的受害者。我们深信教授学生知识应该让其学以致用,从语言的特性和意义出发,但如若不是用在考试试卷上,不是用在拿分上,先不说学生不愿意学,家长不愿意让教,单各种对老师的考核就足以让我们背上“不会教”、“教不好”、“教学成绩差”等罪名。英语的教学模式或考核方式存在很多需要提高改善的地方,但面对问题应该想出治标治本的法子来,不是一味的逃避或偏离解决问题的主线,多从教学实际出发,多一些考核方式的反思,从重视有用的英语口语交际、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听力能力开始,把英语切切实实地变成能用、好用的工具。关于英语历史文化背景的考核,让学生用英文论述太难,且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那么为何不考虑用我们的母语—中文去论述呢?一张英语试卷上出现中文并非不可理喻,鲍瑞在《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一文中提到:语言迁移被视为第二语言习得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手段,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负面影响,也对其起促进作用。语言迁移的研究已经证明学习者在学新的语言知识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助母语知识来构建新的语言框架。当学生对所学习的语言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
社会在发展,教育改革在教学条件、资源设备和师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如若英语的考核方式再停滞不前,最后只会落得一个“挨打”的结果。纵观中小学英语考试试卷内容和结构,实用性并不大,也没有侧重考察语言用于沟通交流的目的,更不用说对其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多的侧重语法,考察学习的耐心、眼力和应试技巧,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育也偏离了方向。因此,改革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考核方式,使其更有效,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等意义是大势所趋,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