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水县煤炭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2020-04-09牛海升

价值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整合

牛海升

摘要:对沁水县煤炭资源在两轮资源整合前后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论述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合理性,并对整合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Since 2005, two rounds of co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under local government's leadership in Qinshui county. An investigation research has been made on co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fter and before the two rounds of co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process is discussed.

关键词:煤炭资源;中小煤矿;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Key words: coal resources;small and medium-sized coal mines;resources integratio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6-0021-02

0  引言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沁水县的煤炭产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山西省的产煤大县,产量高居全省前列,煤炭产业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存在煤矿数量较多、规模整体偏小、技术装备较弱、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出现了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安全事故较多等现象,导致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差。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开发利用水平,从2005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沁水县对中小型煤矿连续进行了两轮资源整合。本文试对整合前后沁水县中小型煤矿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整合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在2005年启动资源整合工作之前,由于煤炭开采准入门槛低,中小型煤矿数量众多,全县拥有采矿许可证的煤矿总计达68座,其中参与整合的中小型煤矿共63座66井(3座煤矿存在两套生产系统),5座国有大型煤矿不参与整合。

1.1 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混乱  煤矿生产规模普遍较小,45万t/a以上的煤矿仅有3座,大部分矿井为生产能力在3万t/a到15万t/a之间。部分煤矿存在一证多井、一矿多系统现象。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存在省属、县属、乡镇集体、个人股份、二轻系统专营等多种所有制。相应的经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国营、集体经营、跨区联办、委托管理、私人承包、租赁、转包等形式。大部分煤矿存在采矿权人、实际经营人分离的问题。

1.2 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多数煤矿在政府核准之前已擅自开工建设,因而“先开工,后补手续”的现象普遍存在,打乱了政府的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布局。众多小煤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掠夺性的开采,导致沁水煤田优质煤炭资源被严重浪费,同时引发地表沉陷、废水和矸石等废弃物乱排乱放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1.3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欠账多  由于煤矿采矿权人和实际经营人分离问题的普遍存在,给煤矿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相当一部分煤矿采矿权人(乡镇、村委)对所办煤矿不投资、不管理、不经营。作为实际经营人和投资人在管理上急功近利,重生产而轻安全。采矿权人、经营者、投资人分离的状态导致责、权、利关系不明晰,造成煤矿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安全保障系统不完善,安全工程不达标、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不健全。此外,中小型煤矿的矿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意识不高,给矿井安全生产也造成隐患。

1.4 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现象,资源浪费、破坏严重  因为煤矿数量较多,点多面广,加之政府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不少小煤矿经营者受经济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开展生产,甚至超层越界、私挖乱采周边国有大矿资源。这在危害国有大型矿山生产安全的同时,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加速煤炭资源枯竭进程,严重影響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整合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沁水县两轮煤矿资源整合完成后,煤炭企业准入标准大幅提高,规模大幅压减,开发利用集中度大幅提升。矿井数量由整合前的63矿66井压减到21矿;平均单井矿区面积由整合前的1.95km2增加到8.98km2;平均单井生产规模由整合的19万t/a提升83.5万t/a。

2.1 煤炭产业集中大幅提高,布局得到优化  整合前沁水县各类办矿主体多达50多家以上,来源复杂。整合过程中,沁水县破除地方保护壁垒,坚持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思路实施整合。整合后办矿主体只保留6家(省属以上煤炭产业集团4家,市属煤炭产业集团1家,民营企业集团1家),保留的21座煤矿全部实现了“1个主体、1套生产系统、1种管理模式”的整合目标。整合后我县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明显规范和优化,矿山企业布局明显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为煤矿企业的设计、生产、采掘布置的正规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企业技术装备和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整合前沁水县大部分中小型煤矿技术装备低、机械化程度极低,炮采等落后生产工艺仍在普遍应用,煤矿主要依靠掠夺式开采和堆积人力、物力来达到规定产能。整合后保留的21座煤矿全部使用液压支架、采煤机等综采机械化设备,并配套建设了现代化的洗煤设备。截至2019年,沁水县90万t/a以上现代化矿井占到60%以上,资源平均回收率由整合前的30%提升到75%以上,对煤矿生产中产生的矸石、煤层气、废水等也做到了综合减排和综合利用。全县煤矿逐步走上了安全、绿色的发展道路。

2.3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整合后,按照整合主体企业对煤矿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全县煤矿的运输、通风、供电等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全县联网的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网络等一批工程的实施,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比整合前实现了根本性扭转,煤矿安全事故起数、百万吨死亡率和事故死亡人数都急剧下降。截至2019年,已实现连续2年煤矿生产无安全事故,无死亡人数(据沁水县2017年、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科技装备、管理方式、员工素质以及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升,给全县煤矿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在这两轮资源整合实施时,煤矿整合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够完善,也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营,因而整合完成后,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煤矿数量压减,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整合前,我縣众多的中小型煤矿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含量低的就业岗位,同时煤矿对所在村集体村民每年提供分红、分煤、修路等大量赞助。到煤矿打工成为当地农村村民生活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兼并重组后,随着采煤方法的改革和机械化水平技术的提升,导致煤矿就业岗位大幅减少,要求打工人员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造成原先煤矿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几乎全部失业。结合政府精准化扶贫工作布局,利用煤炭产业收入积极发展非煤产业,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林康养产业,有望弥补煤矿关闭后的产业真空。部分国有大矿整合因存在政府干预,在未完全了解掌握被整合小矿的地质勘查资料的情况下,匆忙进行整合。整合后发现部分被整合的小煤矿布局不合理,资源赋存条件差,不适合先进开采方式,只能列入关闭淘汰名单。因此在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时,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干预方式和干预范围,严格划分政府行为和市场市场的边界。

4  结束语

通过两轮资源整合,沁水县基本上实现了生产煤矿数量明显下降,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生产能力和生产集中度得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得以提升和趋向合理等整合目标。提升了煤炭产业集中度,并促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煤炭产业链得以延长,相关煤层气、煤化工、煤炭洗选等相关行业逐渐发展壮大。通过资源的有偿使用,地方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有财力修复生态环境,民生事业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宏英,卫明师,杨昱莅.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提高煤矿生产力水平[J].煤炭经济研究,2012,32(06):5-8.

[2]付传君,杨昌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后矿政管理的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1,31(01):69-72.

[3]牛芳,闫世强.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主导作用探讨——以山西省的开拓性试验为例[J].理论探索,2010(02):103-106.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