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扑克游戏中为孩子开启一扇数学之门

2020-04-09徐幼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编思维能力

徐幼平

摘  要:扑克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但你可曾想过,这种最常见的扑克牌还可以变身成为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工具、吸引孩子亲近数学的道具。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育儿经验设计了几则扑克小游戏,想与有孩子正待跨入校门的家庭和从事低段数学教学的教师们共享,希望大家今后在引领孩子学习数学方面多一条道路,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发展思维能力,爱上数学。

关键词:扑克游戏;创编;能力;思维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忧心忡忡地向笔者咨询,眼看着女儿下半年就要读一年级了,可能能歌善舞的她就是对数学产生不了兴趣,到现在连5以内的加减法也有困难,很希望笔者能给他一些帮助。看着他一脸的焦虑,笔者劝他别急,过两天再来找笔者要答案,保管让宝贝爱上数学。牛皮是吹出去了,可说实话,要孩子爱上数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数学自古就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人不喜欢它,可是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作为社会的人又必须面对生活,所以必须去学它、懂它,于是我们的孩子也就必须跟着接受这个现实:学习数学。

数学不像音乐、舞蹈带着满满的浪漫色调,可让人随意发挥、随兴而动。每年接过新生,总会听到家长们的抱怨声:也曾趁着孩子入学前给他灌输一些数数、计算的数学基本技能,可结果是大人教得累死,孩子无动于衷;也试着报过数学兴趣入门班,可最终接接送送忙在路上不说,学习还没效果,真是丢了钱费了时最后抱个空心大萝卜回家。尽管数学不受孩子待见,但纵观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一生的学习过程,数学却永远站在先锋位置,俗话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从小让你的孩子爱上数学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必须做的一件事。再纵观家长的抱怨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小题大做。家长们過分地注重了孩子对数学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原本的心理特点,他们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当成了灌输数字的机器,把应该灵动形象的学习之路扭曲成了深奥抽象的科学学术之道。不要说这一过程融不进六七岁孩子的大脑,只怕久而久之还会在孩子心理上形成 “数学是老虎”的阴影,因此作为教育者(包括家长),教育孩子首先得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七岁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记忆、思维能力,但毕竟他们更热衷于情绪化办事,热衷于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他们喜欢热热闹闹的游戏,喜欢变来换去的生活场景,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就要求我们家长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事来引领孩子,让孩子在无意识的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相信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趣事可被我们借鉴。在此笔者想借用小小的扑克牌中的一些小游戏来培养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引领孩子步入数学之门。

一、巧用扑克牌,创编孩子爱玩、乐玩、可玩的纸牌小游戏

《幼儿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它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正由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玩扑克牌是生活中常见的游戏之一,也是孩子和成人都喜爱的娱乐活动,平时我们在家或学校都可以开展以下扑克小游戏。

1. 扑克牌中“10帮”小游戏

一副扑克牌选出1(A)~10的扑克牌,这些纸牌中A为1点最小,纸牌10最大,冠名为“10帮”,意思是可以帮助你打败所有纸牌,参与游戏的人可以为2~4个。参与者每人从总牌中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抽取五张纸牌,然后每人拿出手中最大的纸牌进行比较,点数最多的为出牌方,出牌方尽量先出最小的牌,对方可用大过你点数的纸牌来压倒你,直到没人压住对方的时候,赢家优先从总牌中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补足五张纸牌,然后其余人也补足五张纸牌,赢家继续出牌,到总牌抽完后手中的纸牌率先打完者为第一名,依次为第二名、第三名……

2. 扑克牌中“猜数”小游戏

选出点数1~5的扑克牌均等地分给参与双方,告诉孩子我们将要来玩一个猜数游戏。用“剪子、石头、布”决出出牌方,出牌方可以接受猜数方最多三个提问。比如,第一轮孩子出牌,我们可向孩子提问“你出的牌比3大吗”,对方如果说“不是”,那么你可继续提问“是不是比1大呢”或者“是不是比5小呢”,谁猜中纸牌就归谁,最后手上没纸牌的一方成输家。在孩子熟练了1~5号纸牌猜数后,还可以扩展到1~10号纸牌,对提问的方式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时刻保持一种挑战的刺激心理。

3. 扑克牌中“找朋友”小游戏

选出1~10的纸牌平均分成两份,如家长抽出一张“3”字纸牌,并问“3的朋友在哪里?”孩子则从手中的纸牌中找出“1”字纸牌和“2”字纸牌,并把这两张纸牌送到对方手中,谁先把手中的纸牌送完谁获胜。游戏中我们允许一张纸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等的朋友,如“9”字纸牌的朋友可以是4、5,也可以是1、2、3、3,还可以是5、2、2等,这个游戏就是数的分解和组成的转化式。

4. 扑克牌中“神算子”小游戏

抽取扑克牌中同一花色1~5的五张纸牌并打乱顺序正面朝下,由一方抽掉其中的一张纸牌,公开剩下四张纸牌的点数看谁先把这四张纸牌连加的得数报出来,赢者获得奖励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算法其实是有诀窍的,1~5这五个数字相加的和是15,那么每次用15减去缺少的(被抽走的)那张纸牌的点数就是正确答案,但我们应该把主角留给孩子,让孩子多赢几回。当孩子已能熟练计算五张纸牌的连加后,就可以挑战1~9的连加算了,同样1~9这九个数字相加的和为45,我们只要用45减去被抽走那张纸牌上的数字就是正确答案了,用此就可以很快地检验孩子算的对不对了。

二、智玩扑克牌,让孩子在快乐氛围中激发参与的热情

将要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没有逻辑性,操作能力较差,好模仿,依赖性较强,喜欢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建构孩子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型。

1. 激发参与愿望,让孩子在润物无声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这一阶段的孩子大部分都受过学前教育,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只是对于学习的兴趣热情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感受“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真好玩”的感慨,使他们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扑克牌上有图形有数字,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利用这些信息我们略加整合就可以有效地创设一些数学小游戏,玩游戏中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培养了孩子对认数、比数、计算的能力,为孩子顺利进入一年级提供了学习保障。在游戏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出出错让孩子多赢几盘,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激发他们继续游戏的动力。每一轮游戏如有谁输了或出错了牌,要采用轻松愉快的惩罚方式,切忌有损自尊心或高难度的方式进行惩罚,可以让他唱首歌、跳支舞,或刮他一下鼻子,或在他的额头贴一个鬼脸……这样就大大地增添了快乐的氛围,使得游戏乐趣无穷,激发了孩子继续参与的愿望,让孩子在“润物无声”中学到了本领。

2. 创设游戏应目标明确,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有效参与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借助“玩”让孩子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排游戏上将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孩子该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上面已有所阐明,而一年级数学教材的重点是数数、认数,感受数感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学习,难点是数的组合和分解学习,有了这些目标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就不再是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了。如“10帮”游戏的创编过程其实就是认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的过程,在这个游戏中孩子能有效地对数进行大小的比较,如果认数有困难的孩子还可以借助扑克牌中数点子的方法来确定纸牌的大小,这就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所发展;创设“猜数”游戏是培养孩子对数感的掌握过程;“找朋友”就是数的组合与分解的转化式(见图1)。在多年的教学记忆中,这一块内容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如果在上学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相关知识渗透,相信这将是今后正式学习的一个好的铺垫;“神算子”游戏不用说就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的孪生兄弟了。然而当我们将这些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扑克牌游戏后,给孩子们的第一感受就是他们也可以像大人一样聚集在一起参与娱乐活动,而且这个娱乐活动并不难,赢了还有奖励,输了出出丑也是一种精彩。正因为这些游戏他们玩了还想玩,殊不知每一次游戏的展开都是在为一年级顺利学习数学做有效准备。

图1

三、魅力扑克牌,让游戏成为孩子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爱孩子是所有动物的共性,而教育孩子却是人类的特有技能,我们和孩子开展扑克牌游戏的最终目的应是发展孩子的数学技能,那么在上面的小游戏中我们发展了孩子的哪些数学技能呢?

1.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计算能力

近年来,周围数学教师都反应现在的学生计算速度缓慢,准确率不高,学生的计算习惯差,不喜欢做数学题,每次数学测试在计算板块失分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话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計算能力呢?笔者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次讲座,有人介绍了一个很有名的扑克牌游戏,可谓寓教于乐。一副扑克牌,不要大小王,将牌洗好、砌好后正面朝下置于右手中,从下面依次将扑克牌一张一张地翻过来,将每张翻过来的扑克牌作连加计算,直到最后一张。例如,第一张翻过来的是“5”,第二张是“3”,要求孩子要立即报出“8”(5+3=8);若翻过来的第三张是“10”,则应立即报出“18”(8+10=18);若翻过来的第四张是“2”,则应立即报出“20”(18+2=20);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张扑克牌,总数为364(注意:“A”作为“1”,“J”作为“11”,“Q”作为“12”,“K”作为“13”)。那位专家说扑克牌游戏对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每天坚持和孩子玩半个小时的扑克牌游戏,孩子的计算速度会加快很多,准确率也会提高很多。于是,我们针对孩子刚入学的年龄特点就从最简单的10以内(1~5、1~9)的连加开始,再循序渐进地训练连减法、抽牌连加法、抽牌连减法、加减混合运算法。在必要的时候,我们教师还可以印制“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训练反馈表”发给学生,要求孩子每天在家长的监督下训练两次,由家长计时,精确到秒,最后如实填写计算得数,家长签名,相信有了家校的合作对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将不再是难题。

2.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入学前的儿童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要借助外力为自己的思维发展助跑。如在“10帮”游戏中,孩子只有在多次行动的过程中才会悟出为什么要尽可能地把点子少的纸牌先出而把点子多的纸牌留下的道理。举个例子,一张“4”字纸牌如果轮到你出时不尽快把它送出,那么别人出牌时你就很少有机会再把它送出去了,而留下“10”字纸牌却可以“横扫天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项思维发展的训练。

在“猜数”游戏中,在多次的提问和猜测过程中,孩子慢慢会悟出:原来提问也是有秘诀的。比如提问者第一次问“你手中的牌是比5小吗”,那么当对方否定时,剩下就还有四种可能,有可能三个提问达不成目标,怎样又快又准地猜出对方手中的正确点子呢?在多轮的猜牌中,孩子们会从失败中取得教训,实践中获得真知。总结出最高效的方法应该是从中间的“3”字开始提问“你的牌比3大吗”;如果被肯定了,再提问“比5小吗”;如果被对方肯定了,那么这张纸牌上的数字是“4”无疑了;万一被否定了,那么这张纸牌上的数字就是“5”了。在这个过程中只用了两次提问就猜中了,此举既训练了孩子的思维技巧,又培养了孩子对数感的理解。

在“找朋友”的游戏中,通过一个数字拥有不同组别的朋友,该选哪一组送出才有利于下局的获胜,这是一种计策,也是有效发展孩子多向思维能力的过程;“神算子”游戏要求孩子快速启动心算,是一次头脑风暴,更是对孩子思维的一次洗礼和提升。

3.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人一张口就要借助思考来分析问题,对数学现象要进行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并运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数学语言表达又尚在起步阶段,课堂上常常有以下几种表现:不会说的怕说;想说的又不敢说;敢说的又说不好。思维乱而无序,语言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规范性。所以让孩子爱上数学不单单是培养孩子的计算技能,它还需要我们教育者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孩子能快乐地“说”数学。在上面“猜数”小游戏中向对方的提问及提问方式都是一种训练孩子表达的过程,每次小游戏中我们都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刚开始说得不好我们不能急于越权包办,更不能批评指责,应给予耐心倾听,适当时补充不足处,让孩子爱说乐说,对说错没有后顾之忧。

学数学,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罗马也不是一天就到达的!学龄前和刚入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基础。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感兴趣的扑克牌游戏中走近数学、爱上数学,为成功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创编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