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信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2020-04-09周玲元韩志达邱家明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宜春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模型信息

周玲元 ,韩志达,邱家明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宜春学院)

1 引言

智慧校园作为一种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改善教学方式的模式,将是未来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向。智慧校园的内涵式发展对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融入这种新模式时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才能有所收获,即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要掌握信息时代的技术要领,能够借助各类信息渠道开展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国外开展大学生信息能力研究较早,Head AJ等指出,大学生不能将信息查寻等同于记住几个信息源,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分类处理的能力,[1]信息能力不足将会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生活。[2]Storksdieck等提出信息素养是21世纪终生学习的核心技能。[3]国内学者区晶莹等提出,新市民信息能力水平与其城市融入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升新市民信息能力水平能有效促进新市民的城市融入。[4]徐笑一提出,信息素养教育SCPT培养模式包括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4个层次。[5]刘航等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建议和措施。[6]

综上可知,关于大学生信息能力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盲区,如研究结果中没有分析大学生“未来”需要具备的信息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及信息吸收能力将决定大学生能否良好的融入“智慧校园”,信息能力的不足又将造成信息输出量和信息输入量的不对称等。而盲目的提供硬件设备来支持智慧体系的发展是不可取的,符合学生信息能力的供给才能最高效的利用教育资源。本文将深入探究现有信息条件下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层次,分析大学生信息获取、吸收和运用的局限性,综合分析未来大学生面临的信息能力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策略和方法。

2 相关概念

(1)大学生信息能力。本文以英国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The Societyof College,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SCONUL)2011提出的《信息素养七要素标准》核心模型为参考,[7]评估大学生信息能力。该模型中包含的信息能力是从SCONUL早年提出的《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能—7项指标》模型中延展而来的,分别为信息需求识别、信息需求研究、检索策略规划、信息获取、信息评价、知识管理、知识展示与创新。信息素养模型在指标诠释方式方面的改变表明了在当前信息大环境下对于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并不能局限于单一水平,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从多角度进行培养。同时,新模型引入的信息能力学习是一个非线性过程的概念,其所设定的非线性培养策略可使研究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也可以将动态的研究阶段嵌入信息能力培养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信息能力过程结构理论。由中国科学院的皮介郑博士提出的信息能力过程结构理论是指用信息能力构成要素应有的结构体系来分析信息能力构成要素的方法。皮介郑博士认为,以列举的方式对信息能力构成要素进行描述缺乏结构性,且可以无限列举相关的能力将导致信息能力的内涵不能够完整而准确地表达。而信息能力过程结构理论则采取过程式的方式对信息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即信息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是按照一个信息问题解决过程或者信息行为过程来开展的。如,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展开具有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吸收、信息运用五部分构成要素,这使得综合复杂的信息能力整体呈现模块化,可以阶段式研究其中各个部分,最后进行归纳。[8]

(3)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信息作为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同样具有有机生命体的典型特征,其生命周期过程经历生产、发布、加工、利用和处置等阶段。基于信息利用和管理需求的信息生命周期由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7个阶段组成。[9]

3 知识获取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

智慧校园背景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获取知识能力的高低。本文构建知识获取过程模型,该模型以信息能力过程结构理论及SCNOUL信息素养核心模型为基础,主要是通过信息具体要素的抓取来提炼知识。结合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提取核心模型信息要素,并根据知识生命周期化发布流程,得到信息能力要素提取模型(见图1)。同时,参考相关文献,从能力缺失方面提取思维、敏感、阅读、归纳四个重要模块,构建最终的知识获取过程分析模型,以此分析大学生信息能力现状。模型包括:① 一个外在变量:信息能力;② 一个分析元:获取知识能力;③ 一个内在变量:信息能力缺失。外在变量与分析元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用符号“+”来表示;内在变量与分析元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用符号“-”来表示(见图2)。

图1 信息能力要素提取模型

图2 知识获取过程模型

3.2 信息能力对知识获取影响模型

如图2所示,本研究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信息素养七要素标准》中的要素整合为信息能力的四个模块,即信息收集、信息评估、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这四个模块按周期顺序映射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同时,参考相关文献将能力缺失作为信息能力的评估,相应延展出思维障碍、敏感障碍、阅读障碍、归纳障碍四个模块。

(1)信息能力。① 信息收集。准确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和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信息资源。② 信息评估。评价所收集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性及可信度,确定重点和争议点。③ 信息管理。运用专业知识组织信息,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序保存信息结果,将冗余信息剔除并整理可用的信息。④ 信息发布。用已获取的信息解决现有的问题,创造性的挖掘信息。

(2)能力缺失。① 思维障碍。信息停顿是思维障碍的重要成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停留在表面浅显的信息层面,没有对信息进行拓展的意识,或者进行深入性研究。② 敏感障碍。包括对信息的甄别,重复检索信息。③ 阅读障碍。无法集中精力阅读信息,花费过多的时间来阅读信息。④ 归纳障碍。面对海量的信息时,缺乏整理概括的能力,体现信息的理解程度。

(3)信息能力与能力缺失的相关关系。① 信息收集—思维障碍。个人思维方式的优劣影响了信息采集质量的好坏。这包括是否对信息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等方面。② 信息评估—敏感障碍。对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是否敏感,能否识别信息的关键核心。③ 信息管理—阅读障碍。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以高效的阅读提高信息管理水平。④ 信息发布—归纳障碍。信息的分享及信息成果的运用须要严谨的信息归纳能力。

3.3 测量模型构建及问卷设计

由于大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能力对其知识获取的影响是内在的,即所谓的隐性变量,本文通过观测变量来进行具体分析。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展开,研究小组以大学生信息能力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测量模型。

表1 大学生信息能力测量模型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南昌航空大学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所要探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大学生信息能力调查表”“大学生信息能力缺失调查表”“信息能力提升开放问答”四个部分。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9月,前后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调查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很符合”“较符合”“一般”“较不符合”“很不符合”中选择一个答案。

4 知识获取过程模型数据分析及结论

4.1 信度检验和因子分析

(1)信度检验。克伦巴赫α系数是经常使用的一个信度指标,它是指某一个维度内,不同项间的一致程度,系数越高,信度越好。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7才能接受,本研究中α系数为0.830,认为一致性较好,测试的可靠性高。

(2)效度检验。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一般来说KMO值在0.7以上就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本研究对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的模块做进一步降维处理。

(3)信息能力。其包括信息收集、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四个变量。

① 信息收集。该模块的KMO值为0.788,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可知,只有1个主成分特征值(2.681)>1,累积贡献率为44.687%,故选择1个公共因子。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3可以看出,问题变量A13“知道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从哪里获得”、A15“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A16“能够获得数量较多的信息”在该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从问题来看,这几个变量主要是为探究“信息的高效获取”,因此把因子1命名为“能否高效获取信息”。

② 信息评价。该模块的KMO值为0.71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4可知,只有1个主成分特征值(2.038)>1,累积贡献率为50.943%,故选择1个公共因子。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从表5可以看出,问题变量A21“能够辨别获得信息的真实性”、A22“能够对比不同来源、不同数据的信息”、A23“甄别出对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在该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从问题来看,这几个变量主要是为探究“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把因子1命名为“能否掌握可靠的信息”。

表5 因子载荷矩阵

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及能力缺失的KMO值小于0.7,因此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对测量模型进行修正,如表6所示。

表6 修正后的测量模型

4.2 数据分析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模型中的各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指标变量的平均值和相关系数(见表7),从量化的数字中了解被调查者自身信息能力现状和不足。

表7 相关系数

通过测量平均值和相关系数值可以发现,在被调查的33个题项中,均值大于4的仅有“知道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这1项。说明大学生对信息能力重要性的意识较强,但信息能力表现较弱;信息能力中信息管理能力最弱,能力缺失中信息敏感障碍最明显;信息能力0.723和能力缺失0.545的相对系数差异大,说明大学生信息能力发展不均衡。

虽然大学生对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但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其实是不均衡的,即各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实际能力状况还是有所区别。于是笔者对各年级学生的信息能力状况进行了区分研究,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年级对比

通过对各年级学生信息能力的对比可以发现,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年龄的增加,高年级学生体现出更好的信息能力,这一能力尤其体现在信息管理和信息运用方面,表明大学生逐渐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管理,并且随着经验和知识的丰富对信息的运用也逐级增加。刚入学的大学生信息能力相对不高,而当前智慧校园对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信息素养,以期在信息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能够甄别出有用的信息。

根据上述调查还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主动认知是正面积极的,但具体认知程度还有待细分,不同层次的认识程度可以窥视出大学生对待信息能力培养的区别态度,以及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如,对信息能力的认识程度越深刻,则表明接下来可能采取的学习行为越积极。因此,笔者对信息认知程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具体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认知对比

由表9可知,87.8%的学生表示对信息能力非常了解,68.2%的学生表示对信息能力不太了解,极少数同学完全不了解。结果表明,对“信息能力”这一概念有一定认知的同学体现出更好的信息能力水平,隐性的信息能力缺失较少,这意味着客观主动性和对信息较早的认知对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此外,大学生普遍愿意参与信息能力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占比分别为71%和83%,也愿意将信息能力作为大学考查的一部分,体现出对提高信息能力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信息能力鉴定标准,敦促学生提高信息能力。

4.3 研究结论

(1)大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信息能力表现不均衡;信息思维、敏感能力等隐性的信息能力欠缺。高校应当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和信息敏感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培养信息能力均衡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2)大学生对“信息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大学生能感受到信息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但不能清晰的表达“信息能力”究竟是什么,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信息重要性的同时,高校应该考虑设置相应课程具体描述及培养相关的信息能力。

(3)高校需要培育大学生信息能力观念,切实提升大学生信息能力水平。在开放性问题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他们愿意参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意将信息能力作为一种考核纳入现有的大学生考核体系中。

5 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方面,国内学生正式接触信息能力的概念是在大学本科,小学、中学的教育中涉及较少,这对信息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信息思维能力及信息敏感能力等都需要长时间由浅至深的培养,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我国信息化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很大改观,也愿意接受信息能力培养。在信息环境日渐成熟的当下,高校可以将信息能力考核纳入大学生考核体系中,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因此,信息能力培养要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整个学业过程,教育部门可以考虑从外在和内在两个角度研究制定合适的培养标准,并在高校设置考核标准。

(1)改变信息思维。信息思维是抽象复杂的技能,不宜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授,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实践体会。学生在意识到信息重要性的同时,要在参与中培养自己的信息兴趣,了解信息能力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益处以及如何更好的获取知识。

(2)提升信息敏感度。学校以教学为核心任务,制定一套“信息思维-信息敏感-信息阅读-信息归纳”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敏感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应该对信息能力做出系统的介绍,有了良好的认知才能带动学生的主动性,且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融入信息能力培养内容,如,课上提出快速提炼信息的小任务、针对某个问题讲解最准确快速的信息归纳方法,课下增加文献查阅课程作业等方式,将信息敏感培养嵌入到课堂教学中。

(3)拓展信息阅读。在问卷调查中,一些学生对校园网站中数字图书馆的了解不深,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有微信、微博、知乎、豆瓣新闻APP等新媒体。大学生比较喜爱新颖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些渠道(如知乎、微博、网易等)设计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电子资源的建设,做好智慧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开展图书馆网络资源利用专题讲座、发放数字图书馆使用指南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同时给予一些积极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此外,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学术资源,还可以提供社会热点话题,供学生交流讨论。

(4)信息归纳书写规范。高校要设计信息归纳标准,科学归纳不同学科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书写清晰的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使他们的信息归纳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最终使学生具备从归纳中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归纳技巧,高校可以开设科研项目供学生选择研究,提升学校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模型信息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模型小览(二)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