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云姑姑,瑶乡儿女贴心人

2020-04-09湖南省辰溪县关工委秘书长张昌六

中国火炬 2020年4期
关键词:敬老院姑姑纠纷

湖南省辰溪县关工委秘书长 张昌六

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后塘瑶族乡,有一位为人正直、孝敬父母、教子有方、热心助人的老干部,人们都叫她“文云姑姑”,她就是后塘瑶族乡关工委委员宋文云。她今年77岁,离开村干部岗位20多年了,却一直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多年被乡、县、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贤”。

孝悌和谐树榜样

宋文云是后塘瑶族乡莲花村一个土生土长、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虽只有高小文化,但非常好学,在培养孩子方面很有成就,营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4个子女和4个孙辈都很听话、孝顺、有出息,在十里八村树立了榜样。她的4个子女先后进入市、县机关单位工作,表现突出。4个孙辈中已经出了一个本科、一个硕士,正在读初中高中的,成绩表现也都很好。

宋文云常这样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民族的命运掌握在千千万万的母亲身上。国家的希望和社会发展和谐掌握在千千万万的孩子手中。父母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为国家培养一个好人才。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树立个好榜样给儿女看,要做到言传身教。”

曾经,14岁的她苦心尽孝,她父母体弱多病,父亲一病20年,不能劳动,哥哥1950年就参加了抗美援朝,一直在部队服役,家里还有两个幼小的妹妹要读书,面对这些,宋文云放弃了当会计的机会,留在家里,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后来莲花初级社又推选宋文云任助理会计,于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和成年人一样起早贪黑、上山下地参加劳动,挣工分、养家、照顾久病的父母亲。一次,她父亲认为自己的病无法医治了,很绝望,又想到宋文云为照顾父母放弃了“吃皇粮”的工作,在家受苦受累,不想再连累宋文云,一时想不开,跳进了村边的水塘里,幸好当时有人看见,及时救了上来。宋文云哭着对父亲说:“爸爸,你不要难过,还有我,我一定要让你和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她说到做到了,她不仅照顾父母,还照顾两个妹妹。两个妹妹长大成人后,一个考取了卫校,当了医生,一个考取了民办老师,在小学教书。她为了让两个妹妹安心工作,就一直守在父母身边,悉心照护。父亲1978年病故后,她的母亲80多岁又瘫痪在床,她与丈夫细心照顾,母亲直到96岁高寿去世。宋文云成了远近闻名、人人敬佩的大孝子。

在家庭中她孝顺父母,在工作中,她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从1957年起担任大队会计20多年,账目上没有一处差错。2018年“三八”妇女节,宋文云参加县里表彰大会,作典型发言。县委、县政府给她发了一万元奖金,她把绝大部分都捐给了困难群众和敬老院。

宋文云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她对子女要求既非常严格,又讲究方式方法。她经常利用春节放假和回家团聚的时候,根据子女们不同岗位和情况写对联来提醒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上进,与人为善。2015年春节,宋文云就写了几副对联,鼓励子孙好好学习:子孙学习要认真,个个考起研究生,横批是为国争光;教育子女建立和谐家庭:夫妻恩爱幸福长,和睦家庭人人羡,横批是互敬互爱;还有表达自己努力方向的:古松逢春景叶茂,巾帼有志胜虎雄,横批是做女强人。

宋文云还带着孙辈去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一起做公益。有一年春节,她带着孙子、孙女到乡敬老院看望老人,她十岁左右的孙子、孙女被她的行为所感动,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敬老院的老人们。

乐助孩子立志向

宋文云十分关心村里孩子学习和成长,也乐于帮助他们。她经常参加乡贤文化讲堂活动,结合自己如何教育子女、关心他人、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和做法,给村民和孩子们上课,3年来共参加乡贤活动近10次。她经常把村里的孩子们组织在自己家里,集中学习或开展活动,采取各种方法激励孩子们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她自己掏钱奖励村里孩子们,小学生取得好成绩,分别奖10元、20元,中学生取得好成绩,分别奖励50元、100元,考取大学的给更多的奖励。

她还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她给孩子们分配养花或做手工之类的工作,只要养活了或做好了,不仅给奖金,还把养活的花或做好的东西,送给这个孩子;花没养活或者手工没有做好,她也不罚,只要求孩子们再继续想办法养活、做好。她有时候还带孩子们去乡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们说话,帮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她的家成了孩子们假日或周末的乐园。宋文云还自编了《儿女莫忘父母恩》《十敬》《十劝》《老来难》等顺口溜,自费打印分发给村民和青少年学习借鉴。

甘献余热做公益

宋文云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支持村支两委工作,退休后一直协助村里调解村民的纠纷,当好村里的“和事佬”。只要村里有要求,或者村民有请求,她都及时出面、苦口婆心地帮忙做工作。只要宋文云出面,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处理矛盾纠纷,是文云姑姑最得心应手的。经她处理过的矛盾纠纷已经数不清了,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她帮忙调解的身影。

宋家村修水泥路那年,村民宋先虎想修条简易公路到家里,但需要占用兄弟宋先凤部分土地,宋先凤的老婆就是不让。文云姑姑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终于做通了工作。公路修好后,两兄弟却又为一条排水沟发生了纠纷,文云姑姑又上门调解,解决了问题。这俩兄弟对她说:“文云姑姑,我们就服你!”“文云姑姑”这个称呼就是这么得来的。

宋文云倾心倾力付出,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尊敬。在后塘,乡亲父老都亲切又尊重地称呼她“文云姑姑”,她已经成了后塘瑶族乡所有人的“文云姑姑”,成了瑶乡儿女的贴心人。

猜你喜欢

敬老院姑姑纠纷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误帮倒忙引纠纷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纠纷调解知多少
敬老院的微笑
火场救人
姑姑出嫁了
左手右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