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必等待

2020-04-08余秋雨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哲学家王阳明晚霞

余秋雨

等待,是把确实的今天,交给未知的明天。

等待,是把当下的精彩,押注给空泛的梦幻。

等待,是一种心理安慰,但也有可能是一种心理诱导和心理欺骗。

等待,是取消一切其他可能,只企盼那艘想象中的孤舟。但孤舟本来可以停泊很多别的码头,也被取消了。因此,等待,是两相取消,两相单调。

何必等待,着眼当下。

与其等待稀世天象,不如欣赏今天的晚霞。晚霞中,哪一团彩云散开了,也不要等待它的重新聚合;哪一脉云气暗淡了,也不要等待它的再度明亮。它们每一次翻卷出来的图案花纹,全在人们的等待之外。

因此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晚霞。

晚霞不見了,你还等待什么呢?等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它们恰恰都没有来。于是等待明天的晨曦吧,但是,整个早晨都风雨如晦,别是一番深沉的咏叹。

从理论上说,等待,是一种由“预测”“预期”所引起的误导。

那么,“预测”“预期”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是“预知”。所谓“预知”,大多是从异地、异时的相似资料所拼凑出来的主观判断,其中掺杂着不少幻想。

对于这种“预知”,哲学家王阳明认为是“未知”和“无知”。因此他提倡“知行合一”,否认在行动之前有什么“知”。他本人就是行动的典范,而且总是立即行动,决不等待。如果无法行动,他也不等待。如果有一丝可能,他只寻找这种可能,而不是等待这种可能。寻找是主动的,等待是被动的。王阳明宁肯放弃,也不要被动。因为被动往往是不动、乱动、反动。

其实是,比王阳明早1800多年,始祖级的大哲学家庄子就已经用最简洁的语言提出了这个主张,只有两个字:“无待”。(摘自《雨夜短文》 天地出版社)

猜你喜欢

哲学家王阳明晚霞
武功山晚霞
晚霞小姐
船夫和哲学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良知
晚霞
泥泞处脚印深
哲学家的回答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