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科普“拼”出来
2020-04-08
吃完剩下的骨头,大部分人都将其直接当作“湿垃圾”扔掉,但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手中,这些骨头都被玩出了花样。
吃鱼头泡饼拼出了胖头鱼的脑颅模型,吃炖鸡拼出了化石佛法僧鸟和始祖鸟模型……单个内容近百万的点赞、千万的播放量,通过拼出菜里食物的骨骼标本进行科普,在抖音视频上,“玩骨头的卢老师”收获了20万粉丝。卢静的视频从“吃”入手,严谨的科学与跳脱的内容结合,不但抓住了大众的“胃”和“眼”,更是迅速地吸引了不少观众对“冷门”的古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D打印一条鱼
卢静读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纪录片《保护可可西里》,讲的保护藏羚羊和野生动物,因此对动物研究产生了很浓的兴趣,高考时报考了生物专业。在考研选择专业时,她又选择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尽管这是一个冷门行业,但能走到野外发掘,卢静还是挺兴奋的。
毕业后,卢静留所,成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距现在大概四亿年前的古鱼类。从2016年开始,她联合澳洲研究团队首次用3D打印技术对一件来自澳大利亚4亿年前的盾皮鱼类化石进行详细研究。这块化石30年前发现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附近,如今归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有,只有该大学的加文·杨博士有触碰这块化石标本的“资格”。因为原有的化石非常脆弱,最薄的位置不到0.1毫米,还没有一张纸厚,尽管发现30多年,却一直没人敢“动”这件标本。
利用3D打印出来的化石模型,卢静可以像拼积木一样,将这条4亿年前的鱼头骨的各个部分进行分解、拼装,甚至对这条鱼进行虚拟的“解剖”,从而弄清楚骨骼之間的结构乃至血管、神经的排列模式。
抖音上“玩骨头的卢老师”
卢静一直没停止对新技术的好奇,也没有停止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科普的思考。
2019年初,卢静接触到抖音短视频,看到短视频在一分钟内将肺鱼的有关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她激动得跳了起来,这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科普方式。卢静很快在抖音上注册了一个“玩骨头的卢老师”的账号。
2019年6月,办公室的同事点了一份鱼头泡饼,吃完后,食物残骸散落一桌,卢静将胖头鱼的骨头收集起来,一一洗干净,然后放在工作台上拼装鱼头标本。这个过程通过手机视频拍下来上传,卢静作为主播出镜,通过拼出菜里食材的骨骼,她还发现上的菜没有给足分量。围观的网友惊叹:“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视频一下子就火了,没几天粉丝就到了10万。她看网友的评论,发现很多网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
之后,卢静“玩骨头”上了瘾,无论是在办公室点外卖,还是和同事们出去聚餐,她都要把骨头留下来拍视频。吃完烤鸭将整只鸭子的骨架复原,吃完炖鸡,把鸡的骨骼拼成著名的始祖鸟化石的样子,拼好之后,通过和原品化石对比,卢静向观众展示了原始鸟类和现代鸟类的关系,把古鸟类到现代鸟类的演化表现了出来。这条视频的点赞数超过百万。
这样的科普有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全民关注的“吃”为突破口,卢静的视频迅速拉近了科学知识和大众的距离,再加之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为背景,通过有趣味的表现形式传递出来。开播3个月,“玩骨头的卢老师”就获得超过20万的粉丝关注。“就喜欢像您这样贴近生活的科普”“通过您的视频,我爱上了古生物”等铺天盖地的点赞和好评更是不计其数。(摘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