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栽培技术
2020-04-08杨振林
杨振林
摘要 介绍了荷兰豆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整地做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荷兰豆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荷兰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06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荷兰豆是蝶形花科豌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属半耐寒植物,喜阴凉湿润气候,不耐热。荷兰豆并非产于荷兰,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乃是因为荷兰人把它从原产地带到我国而得名。荷兰豆以食用嫩荚为主,荷兰豆嫩荚质脆清香,营养价值很高。近年来,安徽省荷兰豆栽培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但栽培技术参差不齐,有待规范提升。
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和保水能力较好、排灌方便、透气性良好、4~5年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以pH值为6.0~7.2的砂壤土为宜。
2 品种选择
荷兰豆根据株型不同,分为矮生种、蔓生种、半蔓生种;根据食用部位不同,分为荚用荷兰豆和苗用荷兰豆。生产上矮生种、半蔓生种较蔓生种多,荚用荷兰豆多于苗用荷兰豆。尽量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品种,不使用转基因种子。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4%、发芽率不低于80%、种子水分不高于12%[1]。
3 整地做畦
结合种植茬口适时早耕,耕深0.20~0.25 m,开沟做畦。春季栽培,蔓生种畦宽1.2~1.5 m,矮生种畦宽1.0~1.2 m;夏季栽培,畦宽0.6~0.8 m,畦间距0.3~0.5 m,沟深0.15~0.20 m,做到排灌通畅[2]。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70%以上,一般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37.5~60.0 t/hm2、三元复合肥450~525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
4 播种
4.1 种子处理
除去有病斑、虫蛀、损伤的种子及杂质,晒种1~2 d;可采用固氮菌肥拌种。
4.2 播种期
栽培方式分为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而保护地栽培又分为春早熟栽培、秋延迟栽培、越冬栽培。早春日光温室栽培,于1月中下旬播种;早春大棚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秋季大棚延后栽培于8月上旬播种。
4.3 播种方式
矮生品种采用条播,行株距为30~45 cm×8~10 cm,栽植27万~30万穴/hm2,每穴2株,用种量为150~180 kg/hm2;蔓生种采用条播或点播,行株距为50~60 cm×8~10 cm,栽植11.25万~12.75万穴/hm2,每穴2~3株,用种量112.5~135.0 kg/hm2。如品种的株型高、分枝多、土质肥沃、肥水供应好、气候适宜,应适当稀植[3]。播后要及时浇水,覆土或基质2~3 cm。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管理
荷兰豆不同生育期需要的温度也存在差异,具体温度调控指标见表1。
5.2 補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补苗的方法分为补种和补苗,其中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如苗过多或过密,宜及时间苗,淘汰病苗、弱苗和杂苗。露地栽培未覆盖地膜的田块,应于苗期雨后或追肥后中耕锄草1~2次。
5.3 水肥管理
保护地栽培,抽蔓后保持空气湿润,开花期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露地栽培,播前造墒,齐苗后如干旱要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至开花前酌情浇1~2次小水;在抽蔓期和结荚期各重施1次追肥,追施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150~225 kg/hm2、硫酸钾150~180 kg/hm2;或开花前不施肥,结荚后根外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或0.05%锰、0.1%硼等微量元素肥料[4]。
5.4 植株管理
蔓生或半蔓生品种,株高20~30 cm时搭架,采用“人”字架或排架,间隔30~40 cm,人工绑蔓、引蔓上架。矮生种原则上不搭架,为防止倒伏,可用绳子或竹竿等牵引支撑。植株长至15节时摘心,将下部老叶、黄叶摘除,花期可用30 mg/L防落素喷雾。
6 病虫害防治
荷兰豆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病毒病、白粉病、锈病和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等。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
6.1 农业防治
实行4~5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耕翻晒垡,深沟高畦;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6.2 物理防治
晒种、温汤浸种;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小飞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应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应用频振式灭虫灯诱杀蛾类成虫。
6.3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使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
6.4 化学防治
①褐斑病:于发病初期用75%吡唑醚菌酯1 800~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②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喷施40%烯·羟·吗啉胍1 000~1 500倍液,或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5%植病灵1 0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③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25%乙嘧酚磺酸酯5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1 000倍液防治,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④锈病:发病初期喷洒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对上述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10%抑多威乳油3 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 000~10 000倍液。⑤根腐病:定植或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2.5~30.0 kg/hm2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穴用藥液500 mL,安全间隔期30 d。⑥蚜虫:用46%氟啶·啶虫脒800~1 000倍液,或36%啶虫脒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⑦白粉虱:用20%呋虫胺3 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⑧美洲斑潜蝇:在卵期和幼虫孵化初期用0.9%虫螨克(联苯菊酯)3 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灭蝇胺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采收嫩豆荚者,于开花后10~12 d,豆荚柔嫩、豆粒尚未膨大时采摘。采收青豆粒者,于开花后15~18 d、荚色由深绿变淡绿、豆粒饱满、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采摘。每隔1~2 d采收1次,多次连续采收。
8 参考文献
[1] 张光,张继英,韩杰.大棚荷兰豆栽培管理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22(8):38-39.
[2] 杨亮,杨顺安.晋宁县荷兰豆标准化种植技术[J].长江蔬菜,2016(6):62-63.
[3] 张延利,张灵霞.荷兰豆冬春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9):5.
[4] 倪雪荣,朱文荣,姚雪球.荷兰豆设施长季节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