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甘南藏族的春节习俗

2020-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锅庄甘南习俗

安 萍

(太原师范学院 舞蹈系,山西 太原030619)

一、甘南藏区

甘南地区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由于地缘关系,甘南藏区自古以来就与东边的汉文化和北方的阿尔泰文化联系密切。历史上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吐蕃、匈奴、吐谷浑、蒙古、土、回、撒拉等族的先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与交流,其在传承本民族自身文化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文化。

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中蕴含着其民族的内在文化,反映着内在的生活生产方式、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甘南藏族大多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他们喜欢穿由羊皮缝制的藏袍,既耐磨又保暖。在饮食方面,喜食肉类,同时还爱吃奶茶、糌粑等。甘南地区的藏族人民,注重礼仪,热情好客。

二、甘南藏族的春节习俗

甘南地区的藏族与汉历春节同时进行节庆活动,但节日期间的活动又与卫藏地区的藏历年的活动内容大致相同。

(一)流程

节日期间多种民俗活动、宗教活动接踵举行,甘南藏区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海洋中。

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忙着置新装、办年货,扫房洗涤,剃头梳发。男子们上山砍回松柏枝以备煨桑之用,妇女们忙着酿造青稞酒,炸油果子,制作叫“辛”的酥油奶糕。腊月十九这一天,牧民要抖去帐篷上的烟尘土,农业区的藏族人民要清扫房屋庭院,粉刷墙壁,室内贴八吉祥、四和睦等图画,人们把这天的大扫除看作是“送瘟神”。腊月二十四,家家泥抹锅灶,清洗灶具,接着准备酒肉、糕点、糖果。

除夕夜半,全家全村齐起,即到屋顶或院内的两个“煨桑”墩进行祭祀,燃放鞭炮。在向佛龛磕过三次头后,全家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团聚在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这顿饭比较简单,家里的老人先拌一碗香甜可口的酥油糌粑,按辈份大小一一分给家庭成员吃,象征和预示着新的一年丰衣足食、生活幸福,然后才吃其他食物。匆匆用毕这顿饭后,便携上礼品前往至亲、朋友和近邻处拜年。拉卜楞地区的拜年讲究的是早和老,就是在天亮前要把至亲中有老人、近邻处有老人的都要拜完,若先不拜老人而拜了其他人会被人们笑话,留下一辈子笑柄而被人瞧不起。因时间紧促,拜年的人一般不逗留,只要把吉祥的话和祝福的心愿表达出来既可,互道“洛萨扎西得勒!”(新年吉祥如意)。

初一全家都不出门,从初三开始,各种交际和娱乐活动就拉开了帷幕。初三被视为最吉祥的一天,好多活动都在这天举行。如给成年女子“上头”、娶亲结婚、新房落成典礼等。这天村寨全体男子到各自的“玛尼康”祭神,除煨桑外,还要放生,之后各家邀朋请友,相互宴请,饮酒放歌。

从初六开始,联系紧密的部落、村寨之间也相互宴请做客,主方除备办丰盛的美酒佳肴外,歌手还要准备足够的赞歌、酒曲,姑娘、妇女们提前练习锅庄大舞,以助兴娱客。客人来到主方嘛呢“康哇”(公房)门前要跳锅庄舞。舞毕,举庄欢呼,鸣炮致意。然后将客人迎进大厅,按序就座,奉茶并呈上美味佳肴,当客人吃的差不多时,主方歌手唱起赞歌,客方歌手亦回敬赞歌。不论是主方还是客方歌手,唱罢后全场欢呼致意。唱歌时敬酒,在饮酒中唱歌,歌与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自始至终荡漾着欢声笑语。客人辞别时,两庄男人集体跳祝福的扎西锅庄舞,祝福吉祥如意,人畜兴旺,最后在震天动地的“扎西”欢呼声中依依惜别。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才结束。

(二)食物

奶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奶茶可止渴、消食、解除疲劳。它的做法较为简单,就是将茶叶放入煮制器皿中注水,在水中加入盐,煮沸后待茶色变浓后加入牛奶,再烧开即成。

糌粑是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在碗里用手拌匀,捏成团状食品。糌粑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法简单,味香耐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喷香可口的糌粑了。

手抓肉是人们比较爱吃的高级食品。甘南藏族主要吃牛羊肉,吃的方法通常是煮“手抓”。“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所以叫手抓。还有青稞酒、油炸果子、酥油奶糕等。

(三)舞蹈

甘南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不同的地域,其风格、形式各不相同,主要有锅庄、罗罗舞等特色浓郁的几种舞蹈形式。生活在甘南的藏族人民,喜爱歌舞,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个个能歌善舞。

1.锅庄

锅庄藏语意为围圈而舞,是流传在藏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歌舞。锅庄是一种表达欢乐吉祥的舞蹈,每逢节日庆典、喜悦欢乐之时人们就会跳起欢乐的锅庄。它的表演方式是歌舞同步,男女围成圆圈而舞,女的动作小而含蓄,男的动作大而豪放,其上身动作是随步伐而自然摆动,有“前后甩手”、“举手统袖”、“双手绕花”等动作。锅庄舞刚开始动作平缓,越到后面愈发激烈奔放。锅庄的表演场地不受限制,“随地”可舞,参与者也可多可少,几人、数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均可参与。

2.罗罗舞

罗罗舞是流行于白龙江上游流域的一种古老的藏族民间舞蹈。逢年过节,婚嫁庆祝,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妇女都要梳妆打扮,跳起象征庆团圆的罗罗舞。据考证,罗罗舞是由流传于白龙江上游的朵迪舞、嘉让舞和甸录舞共同构成,它们起源于古羌民族,仿龙摆尾、拟虎跃进的舞蹈,是古藏羌民族龙虎图腾文化内涵的朴素反映。

罗罗舞的基本形式与锅庄舞略为相似,也是围成圆圈、歌舞同行,但在参加人员上有所限定,它的参加者必须都为女性,没有年龄的限制。服装必须是传统样式,但颜色可以随意搭配,但头饰、胸饰、辫饰的选择上特别讲究头饰。罗罗舞的参舞者相互牵手或挽臂而舞,舞蹈开始时节奏平缓,逐渐加快,舞步轻盈有力,情绪激昂奔放,舞姿优美矫健。罗罗舞的表演场地无特殊限定,在院落、广场和户外等都可,参舞人数也无规定,可多可少。罗罗舞有传统舞曲,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有传统程式,也可即兴发挥。

三、习俗的转变

(一)节前准备方式的转变

按照风俗习惯,十二月份开始就要作过年的准备,越接近除夕,准备工作就越繁忙。十二月中旬,家家户户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佳节,打扫的垃圾统一收集到自家耕地焚烧。手工印刷经幡,用经文木刻板刷墨印在崭新的五色布上,晾干后悬挂在自家院中及入门处。除夕当天,早起煨桑,在房门和院门、房屋的主柱上贴裁好的三角型的纸,下方两边贴住,上方留口装土,用来插香以敬神。如今甘南藏区居民们多直接购买打印好的经幡,和工厂制作的专用三角纸,这类物品更加精美,而且减少了人力制作的消耗。与其他藏区有着明显的差别,由于同汉族生活同一文化圈,汉族的春节习俗已经渗透到其春节习俗中。年三十贴门神,糊灯笼,挂对联,这些洋溢浓郁汉族春节气氛的细节已经成为甘南藏区春节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物质资料的转变

除夕夜晚饭,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饭,热闹燃放鞭炮取代鸣枪成为如今驱鬼仪式,迎接新年求神降福。年夜饭餐桌上不再只有单一的肉类和面食,各类新鲜蔬菜用汉族的烹调方法烹制,琳琅满目。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和饮料,神龛上供奉的五谷及酥油身旁有了彩色的糖果的身影。全家欢聚在一起,待长者念诵完祝酒词后,要多吃多喝,象征年年有余。辞旧迎新,新年着新装。如今商店里有可直接购买和定做的民族服饰。除了年迈的老人和少数中年人,人们大多都会选择穿上崭新的汉装迎接新年。

(三)拜年礼物交换转变

客人向主人馈赠札品,当客人回家时,主人也回礼,绝不让客人空手而归。传统的礼品是哈达、自家做的点心之类,这种礼品是较原始的遗俗,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有限,只能拿出这些礼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拜年礼品除了哈达之类外,烟、酒、糖果等已成了拜年礼新宠。

甘南藏区由于地理环境及民族聚居等原因,同汉族等文化长时间接触,如今的甘南藏区春节习俗已经在承继自古以来自有习俗的基础上接收部分汉族春节习俗为己用,形成既不同于其他藏区春节习俗又不同于汉族春节习俗的独特春节习俗。

猜你喜欢

锅庄甘南习俗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藏族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锅庄舞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