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特点比较分析
2020-04-08申楠
申 楠
(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 南京210002)
法国艺术歌曲是一种结构精致的音乐会独唱歌曲,而歌剧咏叹调则是由音乐和戏剧两种元素所构成的多元化歌唱表演形式,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均属于美声范畴,但在演唱特点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使两种艺术形式分别塑造出独特的美感,充实了美声艺术领域的内涵。
一、在艺术特征上的比较分析
(一)发展脉络特征比较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内容,法国艺术歌曲早在11 世纪就已经出现,待到14 世纪伴奏歌曲在法国兴起,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法中,固定旋律的存在感开始逐步减弱,形成了一种采用对位法,通过组合基础节奏构建出的艺术歌曲,这种艺术歌曲结构简单、听觉体验单纯美妙,成为了法国艺术歌曲的主流形式,之后,受意大利声乐技巧的影响,法国艺术歌曲在艺术特征上,兼具意大利发声方法、法国语言特点、本地朗诵表达方式,构成了现代法国艺术歌曲的雏形。而歌剧咏叹调更加突出朗诵与抒情,这主要是因为法国歌剧咏叹调的创作者借鉴了意大利的歌剧形式,同时,由于创作者吕利比较擅长芭蕾舞音乐作曲,并将芭蕾舞音乐形式融入到了创作中,因此,法国歌剧咏叹调相较于艺术歌曲,在艺术特征上,更加注重节奏感和舞台效果。
(二)内涵特征的比较
在艺术的内涵特征方面,艺术歌曲虽然规模较小,但整体结构简单精致,尤其在歌词部分,基本都是选用了名人所作的诗歌,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法国艺术歌曲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内涵底蕴,同时,这些作词者,在创作诗歌时,极为注重歌词内容的思想性,在风格上也比较纤巧、细腻。此外,演唱者为了表现出词曲意境,通常会将声音情绪与诗歌相融合,使法国艺术歌曲成为了诗歌灵魂的载体,呈现出了浪漫、精致、含蓄的艺术内涵特征。而在法国歌剧咏叹调方面,由于其包含了戏剧元素,所以相较于艺术歌曲,其在规模上更加庞大,而且场面也更加华丽。咏叹调的歌词往往是根据极具戏剧性的小说所改编的,主要描写当时的社会人物和故事,注重情节性,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其具有现实、直接的艺术内涵特征。
二、在情感表达上的比较分析
(一)在静态情感表达上的比较
静态的情感表达主要是指在不需要角色动作的情况下,法国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对情感的表达。在法国艺术歌曲方面,静态情感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艺术歌曲的含蓄特质,需要演唱者抓住歌词的灵魂,向听众表达出歌词整体的思想和情绪,以《小夜曲》为例,演唱者在第三段开头的三句唱词中,通常会采用极具技巧性的轻柔、平稳的音色来演唱,以突出对爱人的心意,而非强烈的直观音色音量变化,突出了艺术歌曲在演唱方面的含蓄、整体特质。而咏叹调则需要针对性的体现出具体角色的心境,因此相较于艺术歌曲,突出了直接、角色针对性强的特质。
以《我要生活在梦中》为例,这首歌是主角朱丽叶所唱,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不断变化,来呈现出女主角向往美好生活,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情感,因此,“我要生活在美梦中,永远陶醉”这句,需要以欢快的声音演唱,而“心儿受到爱情折磨”则要演绎出闷闷不乐的状体,而这种差异充分体现出了歌剧在情感表达上直接的特质。
(二)在动态情感表达上的比较
在动态情感表达上,两种艺术形式都需要通过演唱者的动作,来呈现出歌曲蕴含的情绪和情感,但从法国艺术歌曲上来看,演唱者基本不需要作出较大的肢体动作,以突出情感、情绪变化,同时,由于艺术歌曲往往是一个人演唱多个角色,所以并不突出角色之间的差异,而是侧重表现出诗歌的整体灵魂,并且要求演唱者主要自然而然地过渡各个角色,以及情感、情绪,所以从整体上来看,法国艺术歌曲在动态的情感表达上,体现了稳定、整体化的特质。而在情绪表达效果比较直接的歌剧咏叹调演唱中,要求演唱者将自己全身心带入到特定的角色中,并从角色的角度上来表达情感,因此,在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中,演唱者通常需要借助精致的舞台效果,以及较大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歌曲中蕴含的情绪和情感。
三、在演唱技巧上的比较分析
(一)在气息控制上的比较
在气息的控制上,由于法语本身就具有连诵的特质,因此,在法语艺术歌曲中,演唱者需要长期保持轻声歌唱的状态,无需将气息短时间内进行爆发,同时,还需要演唱者保障自身的声音兼具扎实和空灵感。为此,演唱者应在气息控制上呈现出较强的耐力和平稳控制能力,并有效运用头腔技巧,通过呼吸实现高音区的弱唱,保证艺术歌曲的演唱效果。而在咏叹调的演唱中,由于歌剧演唱篇幅普遍较长,且音色、音量、情绪变化较大,因此,演唱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心肺功能,进而有效协调身体的力量和气息,以适应声音情绪多变的歌剧演唱。在此过程中,相较于艺术歌曲对耐力和平稳性的重视,咏叹调更加侧重每个音的清晰、均匀,并且要根据情节,配合高强度的爆发,所以需要演唱者具有更高水平的气息控制能力。
(二)在音区运用上的比较
在法国歌剧咏叹调中,由于其中的戏剧元素对激烈、尖锐的矛盾与冲突有较大的表现需求,因此,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往往需大规模地使用宽音区和高音量,来直观地表现出歌剧中蕴含的情绪情感。而艺术歌曲主要采用含蓄、平稳的唱法,侧重表现歌词的思想性和灵魂,无需大量使用宽音区的唱法,如《月夜》、《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等艺术歌曲,其中基本不存在音区宽度超过十度的唱段,所以其在表达效果上不受音区的限制,无论是音区较宽还是较窄的演唱者都可以对艺术歌曲进行演唱[1]。
四、在演唱风格上的比较分析
(一)音色比较
在法国歌剧咏叹调的表演对节奏和整体舞台效果的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演唱过程中,配备庞大的伴奏乐队,需要演唱者具有明亮的音色,才能在众多角色,以及庞大的伴奏中凸显自身的角色,如歌剧咏叹调《插画女》的选段《饮酒歌》的演唱中,男女主角需要将众人合唱作为铺垫,进行演唱并准确地描述出故事内容,所以演唱者必须采用明亮的音色,并保持自身音色的铿锵有力,使听众们能够将男女主角的声音从合唱中区分出来。而艺术歌曲的演唱规模较小,大多不需要规模庞大的配乐,演唱的重点在于音色的含蓄和细致,因此,无需刻意突出音色的特点[2]。
(二)音量比较
由于法国歌剧咏叹调是一种大型的声乐载体,其中包含了壮观的舞台暗处以及声乐伴奏,因此,需要演唱者采用较高的音量,来保持整体演出的协调性,增强歌剧表现效果,例如:《伊凡·苏萨宁》歌剧中咏叹调唱段《我悲伤啊,我痛苦》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从“P”的弱音开始,将音量转化到“mf”中强,再到“f”强,最后再到“mf”和“P”,实现多次的音量强弱变化,以体现出主人公的情绪波动。而艺术歌曲普遍需要演唱者采用相对较弱的音量,来塑造歌曲空灵的效果,突出演唱的思想性,例如:《母亲教我的歌》,在演唱中,演唱者的音量仅在“P”和“f”之间进行转换,最后在“pp”中结束,而不能出现“mf”、“fff”等重音[3]。
五、结论
综上所述,演唱特点方面的差异使得法国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美声艺术形式。在特点的对比中,法国艺术歌曲的听觉体验更加细腻、柔美,而歌剧则更加强烈、具有震撼力,同时,前者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强的控制力,后者要求演唱者准确选择音量和音色,增强了美术艺术领域的内涵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