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谱对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2020-04-08雷婷婷
雷婷婷
(西藏大学 艺术学院,西藏 拉萨850000)
读谱是通过对乐谱进行识别和解析,从而实现音乐建构的过程。对作品进行全面、准确认识,才能使演奏者能够从内心完成音乐蓝图的建构,实现作品完美演绎。对于器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讲,读谱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乐器固定音位,在脑海中形成清晰音乐形象,顺利将音符转换为肢体动作,成功进行器乐演奏。因此,相较于其他专业,器乐表演专业对学生读谱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读谱对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一)在作品认识上的重要性
学习器乐演奏方式,归根究底是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表演,通过声音、旋律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所以对于器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讲,通过弹奏乐器进行音乐表演首先需要学会深刻体会音乐作品作者创作思想和情感,通过深入认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最终表演目标。拿到新作品时,学生通常会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保持理性思考的状态。基于自身认识对作品得出结论后,将尝试进行作品演奏。但实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能单纯停留在理性层面,还应运用感性思维获得的表演直觉和灵感,而并非是一味对作品进行表面化、模糊化的猜想[1]。通过读谱学生可以摆脱理性思考的限制,直接从本体获得情感,使演奏者得到内心充实,达到器乐演奏的新境界。因此,是否具有读谱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入认识作品。无法熟练读谱,将造成学生在初次使用器乐演奏时需要集中全部精力辨识乐谱,难以从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做到熟练读谱,才能全身心感受音乐,在照谱演奏过程中真正认识作品。音乐作为多层次的艺术,需要通过器乐声音、演奏者情感等完成丰富音乐形象创造,使作品思想和演奏者内心得到反映。对作品认识不足,将影响器乐表演最终呈现效果,也将导致器乐演奏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二)在演奏方案确立上的重要性
五线谱作为符号系统,是在西方键簧类乐器记谱基础上发展得到的,对音高进行了客观记录[2]。不同于人歌唱时产生的首调,五线谱拥有固定调,能够使乐器的音位、音键得到全面建立,使乐音的调性得到简化。对于歌唱者来讲,首调的存在能够为自身演唱提供便利。但对于器乐演奏者来讲,需要依靠固定调实现乐器的轻松弹奏。
对作品进行读谱时,演奏者可以根据乐谱确定乐器上的音位和手的动作,演奏出作品的实际乐音,大脑中也将自然而然产生音乐形象。通过将音符直接转化为乐器的音键,最终可以帮助演奏者确立演奏方案。因此在器乐表演专业学习中,读谱十分重要,与乐器之间保持了紧密联系,能够确保演奏者内心建立准确、有效音乐。如在对复调作用的重奏谱进行弹奏时,部分旋律并不明显,仅为音乐伴奏,用于营造气氛或实现背景烘托。按照乐谱在乐器上准确演奏,才能使演奏者感受到音乐传递的特殊情绪,得到明确的音乐形象,有助于演奏者较好把握作品主色调和情感色彩。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能实现作品艺术处理,将感受融入到器乐表演中,给出不同音乐处理方案。正因为如此,相同的音乐作品才会出现不同演奏版本,体现作品不同风格。读谱则是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关系到演奏者能否给出有效演奏方案。
(三)在音乐建构上的重要性
近年来,民族器乐作品不仅风格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曲式结构也日渐复杂,造成作品演奏技术难度不断提高,给器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学生缺乏读谱能力的情况下,拿到新谱进行音乐演奏时会因为一边看音符、一边看器乐而出现手忙脚乱情况,或是为思考音符对应音位出现手脚生硬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表演效果不佳。一味进行乐谱识记,在表演时又会造成乐器演奏从乐曲情感表达中抽离,出现机械式表演问题,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此外,依靠识记乐谱方式进行器乐表演,在不断学习新作品过程中也将面临较大负担,无法做到全身心实现音乐建构。音乐表演包含器乐表演和声乐表演,无论哪种表演都需要实现脑、手、感官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完成完美音乐建构,使演绎出的作品有情感、有思想。读谱则是演奏者体会作品思想、情感差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能够对手、脑等进行协调,通过实现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的完美融合顺利建构音乐,展现出较强音乐节奏感。通过读谱训练,学生可以在眼睛接收到音符后立即在大脑中形成音位,促使肢体产生相应反应,对音乐的弹奏形成肌肉记忆的同时,融入自身情感体会。因此能否有效读谱,将直接影响音与音之间的联动,关系到音乐能否完美建构。
二、器乐表演专业学生读谱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控制读谱速度
在对器乐表演专业学生读谱能力进行提高时,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读谱速度控制。在器乐表演专业教学中,一些师生认为新作品读谱应放慢速度,因为五线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庞杂,需要先拆解再识别各种信息。但实际上,读谱还应以增强感性体会为主,无法做到以作品原速读谱不仅将造成学习低效,也将给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意图带来阻碍。因为在音乐作品演绎过程中,速度不同将导致音乐情感发生变化。保持原本速度进行读谱,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作者创作意图的大体轮廓,然后再通过缓慢读谱逐段感受和学习,以免影响音乐整体形象建构。因此,在读谱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初次读谱时尽可能保持原本速度,对音乐旋律主干进行感受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二次读谱可以放缓节奏,对伴奏织体、和声、副旋律等部分进行认识,使音乐得到修饰[3]。在对复杂音乐作品进行器乐表演时,把握音乐整体形象后,可以进一步对乐谱展开分析,从头到尾对乐谱进行认真研究,关注容易出错的位置,根据音区变化对各音符的时值、力度等进行把控。在反复读谱后,可以一边读谱一边演奏,应做到快速、全面读谱和演绎,以免音乐表演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影响作品表达效果。读谱需要反复进行,但应注意从深化认识角度把控速度,保证音乐形象得到较好树立。
(二)培养内心听觉
想要获得较强的读谱能力,还应拥有敏锐的内心听觉。对器乐表演专业学生内心听觉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准确调动音色、音量等音乐语言,完成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音乐形象建立,实现视听良好结合。通过内心听觉感受音乐,可以避免器乐演奏者在读谱时出现流程化的问题。在器乐演奏的学习实践中,接触新作品或谱例,学生往往缺乏准备,只能不断找寻手指在乐器上的位置,无法获得内心感受,造成读谱作用被削弱。内心听觉属于听觉能力的一种,可以使学生利用音乐记忆对声音的音色、音高、音位等进行想象,即便在不听音乐时也可以在内心聆听音乐,感受到即将发出的声音,从而形成主观节奏、旋律与和声,在读谱时顺利进行器乐演奏。培养该项能力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试听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辨识不同节奏、旋律、和声等,具备音乐分析和读谱视唱能力。在器乐表演学习中,需要对不同乐器声调、音色等进行辨识,感受不同音乐符号的意义。此外,可以开展默唱训练,在弹音之前内心想出相应音高、音色等。不断进行各种风格旋律音乐的积累和记忆,能够从局部感知返回整体感知,选择慢节奏作品进行内心默唱,得到内心听觉的持续强化。依靠内心听觉进行读谱,可以直接将内心音符转化为器乐声音效果,演奏灵感得到激发。
(三)强化视奏训练
对作品整体音乐进行建构过程中,演奏者往往无法做到一次性完成读谱练习。因为在面对各种困难片段时,大脑对音响、音色等各方面的预判容易造成动作中断,导致音乐建构出现零散、含混等问题,甚至因为一再停顿产生不良心理感受。强化视奏训练,能够使演奏者大脑与身体较好配合,依靠大脑意识牵引下意识完成动作,锻炼出可以实现身体各部分机能相互配合的能力,做到顺利读谱和完成音乐建构。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先对学生自奏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无需眼睛帮助就可以在器乐上准确查找音符位置,做到熟练弹奏。久而久之,看到音符学生就可以找到对应位置,可以做到直视乐谱进行乐器演奏。
其次,需要加强学生读谱习惯培养,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完成不同视奏模型建构,达到简化乐曲的效果。具备该项能力,学生能够在读谱和演奏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使感官和肢体得到充分调动,继而保持良好演奏状态。
此外,视奏练习要求学生熟悉不同风格音乐作品,在选择适合乐曲进行从头到尾熟练演奏后,可以得到演奏水平的提升。经过长时间训练,有意识地选择难度更大的不同音乐作品进行演奏,能够积累丰富读谱经验,逐渐完成读谱规律的摸索,掌握更多读谱技巧,做到完美演绎不同音乐作品。系统的开展视奏训练,能够使学生读谱能力得到培养。
三、结论
对于器乐表演专业学生来讲,还应认识到读谱重要性,日常养成读谱的良好习惯,从而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在读谱过程中熟练地将乐谱转化为音乐,使器乐演奏达到新的境界。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控读谱速度,并重视内心听觉培养,积极开展视奏训练,继而通过提高自身读谱能力取得理想器乐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