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2020-04-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人员实验组

于 丹

(鞍山市传染病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作为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患者在疾病晚期身体功能衰退,多伴有发热症状,同时,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黏膜等方面均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极低[1]。当前临床治疗艾滋病晚期症状尚无有效药物,患者生存时间较短,为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76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8)与参照组(n=38)。其中,实验组男性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23周岁,最大年龄57周岁,中位年龄(39.6±5.6)周岁。参照组男性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26周岁,最大年龄58周岁,中位年龄(40.2±5.3)周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艾滋病晚期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疾病、用药予以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其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与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抑郁、焦虑的原因,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改善艾滋病晚期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当前学术界针对艾滋病治疗的新型科研成果,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着重宣传国家对艾滋病治疗的帮扶政策,以帮助患者感受到社会及国家支持[2]。其二,体温护理。由于晚期艾滋病患者多伴有发热症状,护理人员需加强巡护工作,定时对患者实施体温测量,了解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如患者体温在39 ℃以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采用冰袋冰敷患者腋下及额头,帮助患者控制体温;如患者体温升至39 ℃以上,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降温,并采用医用酒精擦拭患者皮肤,已达到降温的效果[3]。其三,呼吸系统症状护理。大部分艾滋病晚期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问题,鉴于此,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进行呼吸方式指导,并定时为患者进行拍背,避免患者发生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问题[4]。对于部分痰多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帮助艾滋病晚期患者咯痰,进而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提升患者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采用院制《生活质量量表》调查艾滋病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含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4个方面,每项均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艾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患者发热症状得以全面控制、患者心态比较乐观和积极为显效;患者发热症状有所减轻、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高为有效;上述效果均未达到,且患者伴有严重的负面消积情绪为无效。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76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艾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效果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差异性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艾滋病晚期生活质量评分数据,二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见表1。

2.2 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实验组显效25例,占比65.79%;有效11例,占比28.95%;无效2例,占比5.26%。实验组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总有效36例,占比94.74%。参照组显效19例,占比50%;有效10例,占比26.32%;无效9例,占比23.68%。参照组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总有效29例,占比76.32%。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艾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效果情况,二者差异明显(χ2=5.2084,P=0.0224),实验组艾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参照组(76.32%)。

表1 2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综合性护理是从艾滋病晚期患者症状、心理、认知、社会支持等多角度、多层面予以护理干预,该种护理措施当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终末期临床治疗之中,其护理效果较好[5]。对于艾滋病晚期患者而言,其生理上的病痛较重,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面临多器官衰竭。针对长期发热患者,护理人员可酌患者发热程度进行护理,并积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为患者制定针对化治疗及护理措施[6]。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症情况给予个体化护理,以全面提升艾滋病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另外,晚期艾滋病患者受到疾病与死亡的威胁,其心理与情绪难免发生改变,部分患者伴有悲观、恐惧、焦虑等情绪,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的热情对待,还需要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其正确面对病痛与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7]。

综上所述,艾滋病晚期患者发热症状十分普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护理人员应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病情、心理、认知等各方面均予以护理和支持。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艾滋病晚期发热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在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艾滋病护理人员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 世界艾滋病日》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