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驰援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的优化配置
2020-04-08张秀月刘乙杉
张秀月,刘乙杉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04; 2.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新型冠状病毒首先于2019年12月在我国武汉被检测出[1]。2020年1月20日我国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暴发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并于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1, 3]。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9 824例,死亡2 870例[4],新冠肺炎流行暴发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球范围内均存在着个人防护用品储备不足的问题,一些错误信息的传递,恐慌性购买与储备性购买,防护用品扩大产能有限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防护物资短缺[1]。我国不同地区出现防控新冠肺炎的防护用品与消毒产品短缺,甚至是严重短缺情况[5]。
个人防护用品(PPE)以及完成手卫生与环境消毒等所必需的消毒用品的最基本配置,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效实施标准预防隔离措施的前提基础。在我国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以及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医疗保健感染控制咨询委员会(HICPA)、英国公共卫生部(PHE)等国际权威机构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中,均将合理使用PPE、执行手卫生以及对患者所在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作为基本防控措施[3, 6-15]。为保障派出医疗队所属医院自身需求与驰援医疗队队员防护消毒物资均衡、合理配备,防止配置过剩造成的紧缺资源浪费或配置不足导致无法安全完成防疫任务。依据驰援医疗队即将从事的诊疗活动的感染风险以及对应的防护消毒物资需求,驰援医院防护消毒物资预期提供能力,医疗队队员每日在岗时间与班次等,确定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计划。通过加强与驰援地的沟通与确认,及时调整防护消毒物资配置品种与数量,不断优化,保证医疗队与其所在医院的防护消毒物资能够达到理想的平衡,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安全的开展。
首次派出时,依据“高风险、满负荷、最低数量配置”原则进行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计算每日最低用量,首次配置数量按照能够实现二次补充的最长时间周期计算需要首次配备的防护消毒物资用量;或依据预期援助时间的长短,配置对应日数的防护消毒物资。驰援医疗队员到达驰援医院48 h后,设计结构性防护消毒物资需求问卷,于2020年2月17—18日以“微信”APP 为问卷传播媒介,对已派出的驰援队队员开展线上电子问卷调查。了解前线实际所需要的每一种防护消毒物资在驰援地的需求与供给能力。及时了解实际工作及消耗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供给补充,保证驰援湖北省以外的承担新冠肺炎诊治(如发热筛查、疑似与确认病例救治)的医疗机构在满足派出队员的防护消毒物资供应的同时,兼顾本单位承担防疫工作医务人员的防护消毒物资供应。一旦防护消毒物资供给紧张状态缓解,应在最低配给量基础上,提供应对意外情况下(如污染、破损等)需要的额外防护消毒物资配给,以保证队员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意外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派出至不同城市的7批共85名驰援医疗队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首先确定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并按初始配置方案配置防护、消毒用品;使用微信问卷星应用程序,针对初始配置方案中的每一种防护、消毒用品设计使用量与使用种类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并限期完成电子调查问卷上报。
1.2.1 确定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 按照高职业暴露风险,8 h满负荷工作量进行最低量配置,目的是保障医疗队在驰援地初期防控任务的启动与完成,并减轻派出医疗队的医院防护消毒物资配置的压力。
1.2.1.1 防护用品 依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的中高风险暴露区域的防护用品种类以及WHO、美国CDC、英国公共卫生部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推荐的各品种质量与标准要求进行配置[3, 6-15],包括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诊疗用手套(长款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及环境清洁消毒时使用手套、工作服(刷手衣或分体长袖工作服)、防渗透隔离衣、防护服、防护眼镜或一次性面屏、鞋套与工作鞋。
1.2.1.2 消毒用品 依据我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6-7, 16]要求,配备手卫生、环境与物体表面消毒、排泄物消毒等消毒用品,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包装的快速手消毒剂(规格为500 mL/瓶或100 mL/瓶),单片卫生消毒湿巾或小包装卫生消毒湿巾,含氯消毒剂泡腾片以及清洁纱布等。小包装快速手消毒剂,便于携带,可在医院与医院外进行手消毒。含氯消毒剂泡腾片,有效氯含量500 mg/片,500片/瓶,便于携带,使用时间长。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选择对新型冠状病毒敏感的消毒剂如75%乙醇。单片包装的卫生消毒湿巾,可作为在没有消毒剂配置条件的应急情况下对可复用、局部有污染的防护用品如护目镜进行表面擦拭消毒;或用清洁纱布,蘸取乙醇进行擦拭消毒。为满足复用防护用品的消毒,应配备消毒容器、消毒剂浓度测试纸等。
1.2.1.3 防护用品需求计算 依据驰援队员在岗时间和物品有效期进行计算。如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使用时间设定为4 h,工作时间按8 h计算,每日配备2个。诊疗过程中有严重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配备1个备用口罩。
1.2.1.4 消毒用品需求计算 100 mL/瓶快速手消毒剂按照每2日一瓶计算。500 mL/瓶快速手消毒剂配置:12名以内的医疗队,配置含乙醇手消毒剂1箱(500 mL/瓶,24瓶),满足队员所在工作区域的使用需求,预计使用期限7~10 d。10 d之内的援助任务,可2名队员配置1瓶含氯消毒剂泡腾片。总体物资配备应依据援助期限、援助医院物资供应情况,加强沟通、确认与调整。
1.2.2 设计消耗量调查问卷 针对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中的各类用品逐项进行需求量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经5名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进行预调查评审后确定终稿。电子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驰援地工作状况、防护及消毒用品日消耗量调查、主观意见反馈四个部分。电子问卷设计参与人员均为该院医务人员。
1.3 统计分析 经过完整性和逻辑性排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编号,应用Excel软件双人进行数据导出核对,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判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与实际消耗的差异;针对队员所在的不同驰援地点,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驰援地区之间各种防护消毒物资消耗的差异性;采用t检验比较各驰援地防护消毒物资实际消耗与初始配备方案有无差别。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队员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85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94.12%。80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对象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ICU)、感染科和急诊科者共占53.75%,工作年限10年以上者占57.50%,初级职称者占57.50%,答题时在疫区工作时间<3 d者占10.00%。见表1。
表1 80名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2.2 驰援地(医院)状况 71.25%的调查对象驰援地为武汉,73.75%的调查对象所援助的医院为三级医院,90.00%的调查对象所援助的医院收治了确诊病例。调查对象每日在岗时间为4~8 h的占63.75%。50.00%的调查对象所援助的医院完全提供防护用品,57.50%的调查对象所援助的医院完全提供消毒用品,仅有38.75%的调查对象所援助的医院能完全提供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3.75%的调查对象援助的医院不能提供防护消毒用品。见表2。
2.3 防护消毒物资消耗情况 从防护消毒物资消耗均数看,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工作鞋、配置容器(提桶)、单片包装卫生消毒湿巾、清洁纱布的初始配置量少于实际消耗量。另外,在防护用品短缺情况略有缓解后,一次性鞋套、分体工作衣配置在前两批数量基础上,后续医疗队队员增加了数量,分别由原来的2双、2件增加至4双、3件后,显示配给量略微大于实际消耗量,防护消毒物资中除含氯消毒剂因最小包装量比较大,盈余较多,N95口罩等略有盈余,未作调整。
表280名被调查对象驰援地(医院)防护消毒物资配置状况
Table2Allocation of PPE and disinfection supplies of assisted areas(hospitals) of 80 surveyed subjects
项目人数构成比(%)是否收治确诊病例 是7290.00 否 810.00驰援地点 武汉5771.25 襄阳1923.75 省内集中救治中心 45.00驰援医院性质 三级医院5973.75 二级医院 67.50 一级医院 5 6.25 方舱医院1012.50被援助医院是否提供防护用品 全部提供4050.00 部分提供3442.50 其他情况 6 7.50被援助医院是否提供消毒用品 全部提供4657.50 部分提供3138.75 不提供 2 2.50 其他情况 11.25每日在岗时间(h) 4~85163.75 ~122733.75 >12 22.50
三个驰援地的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提桶、袋装卫生消毒湿巾、单片装卫生消毒湿巾、清洁纱布、100 mL装快速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泡腾片的总消耗量与初始配置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驰援地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分体式工作衣、白大衣、工作鞋、提桶的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防护消毒物资实际消耗、初始配置及不同驰援地消耗情况
2.4 主观反馈结果 6.25%(5名)的调查对象反映被援助医院会根据自身防护消毒物资情况选择性提供防护用品,2.50%(2名)的调查对象发现被援助医院提供的防护用品中不符合自身使用习惯;1.25%(1名)的调查对象反映医院只提供公共消毒用品,不提供队员在疫区期间个人消毒用品。对本院提供的防护消毒物资情况的主观反馈中,13.75%(11名)的调查对象对配置防护消毒物资及其数量表示特别满意,10.00%(8名)的调查对象对配置防护消毒物资提出了相关建议,6.25%(5名)的调查对象对配置防护消毒物资外的其他物资提出了要求。
3 讨论
从基本信息来看,过半数调查对象来自于呼吸科、感染科、ICU和急诊科,工作经验在十年以上者占比过半,可以认为调查对象总体上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紧急情况应对和判断方面都有很好的胜任力。虽然初级职称人员占比达50%,可能与医疗队员中护理人员、支撑保障人员占比达70%以上有关。10%的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在新冠肺炎疫区工作不足3 d,但大于48 h,表明多数调查对象在答题时已经对新冠肺炎疫区的工作状况和消毒剂、防护用品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
按照暴露风险分级[3, 6-10],从援助地点、是否收治确诊病例情况看,调查对象在工作期间的暴露风险基本处于较高风险和高风险,按照高暴露风险防护需要确定配置的防护用品种类可以满足调查对象的防护用品实际需要。从被援助医院的供给上看,存在不同程度的防护消毒用品供给不足,甚至无法提供的情况;在相关的主观反馈中,有些医院因物资短缺,存在提供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防护用品情况。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在8 h左右,与初始配置方案设定的时间相符合。
初始配置的各项防护消毒物资基本满足消毒要求。部分因天气潮湿等原因,清洗后的分体工作衣不能干燥,消毒剂配置容器不足等,后期进行了补充。后期补充运输受很多条件限制,如易燃、易爆品的限制,省际运输限制等,初始配置防护消毒物资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在防护消毒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高风险、满负荷、最低数量”的初始配置基本满足了驰援疫区或省级集中救治中心救援工作启动需要,7~10 d消耗量的配置基本可保证后续补充物资到达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在物资供应短缺状况好转后,应适当增加应对突发、意外状况时的额外供给保障。队员到达驰援地并工作48 h后,基本上能对物资实际消耗给出准确的判定,并可通过加强沟通不断修正。主观意见征求不仅可了解当地防护消毒物资实际消耗情况,而且对前线的其他相关情况(如气候潮湿等)有了更多了解,有助于根据调查结果和本院防护消毒物资储备情况调整后续的供给和补充。各种防护消毒物资单日基础用量的确定,降低了后续医疗队派出时防护消毒物资种类与数量配置的重复计算,优化并简化了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的调整防护消毒物资供给是减少乃至避免防护消毒物资过剩供给,缓解其短缺科学、有效的方法。驰援医疗队队员及其所在医院的结构性信息,为后续相关保障提供了基本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