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2020-04-08王亚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胸痛护理人员

王亚平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0 引言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及吸烟饮酒等都有可能诱发患病。在临床上,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将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1-2]。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心理护理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项目,报道显示,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心态,增加治疗的信心,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7 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7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0 例。选择的患者满足:(1)患者均出现持续性胸骨后疼痛症状;(2)经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3)SDS评分>53 分。排除心、肝、肾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精神障碍、免疫功能障碍患者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7)和对照组(n=50),实验组中男性39 例,女性18 例;年龄28~87 岁,平均(56.37±3.18)岁;病程1~4 年,平均(2.85±0.37)年;合并症:高血压14 例,糖尿病9 例,高血脂并11 例。对照组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龄26~88 岁,平均(56.21±3.04)岁;病程1~5 年,平均(2.98±0.43)年;合并症:高血压11 例,糖尿病10 例,高血脂并7 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为:(1)治疗护理:患者入院后按照胸痛中心标准处置流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再灌注治疗及转上级医院行PCI 术、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等;(2)常规护理:严密监控患者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数值、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以便于及时采取处理对策;注重患者日常用药指导,详细讲解用药的剂量、时间及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建议患者进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200 mg/d,劝导患者戒烟并指导实施戒烟计划;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实验组首先按照胸痛中心要求进行常规护理,在加强对国家胸痛中心建设目标的实施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强化护理人员对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和要求的认识,加强培训与教育:在处理心肌梗死患者时,护理人员首先应熟练掌握胸痛患者的处置流程,增强自身护理技巧,为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提供保障。在培训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操作水平,而且还能够加深认识到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性,既可以督促护理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疗效,为心肌梗塞患者的再灌注治疗赢得时间。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胸痛中心培训考核后,对胸痛患者的护理上更加积极主动,日常工作更加耐心细致,有助于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针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2)健康护理:患者进入胸痛中心后,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使他们了解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治疗的方案及配合,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清,过分担忧疾病,因此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胸痛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与配合的重要性,给予心理支持,同时还可把以往治疗成功的例子作为案例向患者讲解,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降低其焦虑情绪。(3)心理护理:在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后,还要分析患者日常的行为、语言、动作等,根据以上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加强日常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安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是真正地关心他们,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不要将负面情绪带给患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予理解并进行疏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其中焦虑自评表(SAS)总共包括20 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50 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表(SDS)总共包括20 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53 分正常;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说明抑郁情况越严重。

采用医院自制生活质量评分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 和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分)

SAS 评分 SDS 评分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7 51.35±3.74 38.35±3.24 54.68±6.34 37.26±4.01对照组 50 51.41±3.85 49.67±3.79 54.71±6.29 50.24±4.63 t 0.082 16.657 0.025 15.541 P 0.935 0.000 0.981 0.000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生活质量和评分组别 例数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7 66.32±1.25 89.78±5.32对照组 50 66.43±1.22 71.15±4.67 t 0.460 19.126 P 0.656 0.000

3 讨论

心肌梗塞是一种具有再次发作且伴有持续性胸骨后剧痛表现的危急重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3]。相关研究显示,患病后,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清,过分担忧疾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最终表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这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负性情绪的产生容易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患者机体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促进儿茶酚胺激素的分泌,最终患者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疾病,建立正确积极的治疗观念,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态,增强他们与疾病抗争的决心,有利于疾病诊治的顺利进行。本文研究发现,在我院胸痛中心进行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护理后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他们的焦虑感,避免抑郁。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心肌梗塞后患者的抑郁心理状况,增加用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胸痛护理人员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