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改革中关键环节和保障措施

2020-04-08赵艳霞侯雅红刘丹鄢庆香

关键词:舞台教学模式课堂

赵艳霞,侯雅红,刘丹,鄢庆香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1]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刻教育目标。[2]陈宝生(2018)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着力于推动课堂革命。柯志骋和李毅(2019)基于全面国际化背景下南阳理工大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肯定了课堂改革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国内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培养的培养方案中应贯彻更为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力于服务支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不断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具个性高等教育的需要。[3]

一、本科生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解放思想的、相对开放的高等教育,自主学习普遍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教”与“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授课方式,“一人、一讲台、一黑板、一教师”是课堂的基本布局,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的授课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水平,更取决于其授课方式及艺术。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授课方式对学生学习是一种挑战,难以达到高等教育对授课高水平的要求,授课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为本就存在弊端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低头族”发展成为大学生一大特色群体,智能手机的使用虽为大学生带来了快速和便捷的资料获取方法,但也剥夺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授课方式拉远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与课堂的一道屏障,将课堂与学生分离开来,造成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抱佛脚的结果,让大学生因大学生活的碌碌无为而悲痛。

二、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小课堂大舞台”

(一)“小课堂大舞台”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将灌输课堂转变为对话课堂。[4]“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改革是兴趣和潜能相互碰撞、相互激发的启迪过程;是把传统授课式的课堂变成师生互教、互学、互促的互动场所;更是把乏善可陈的“水课”转变为集思广益、意义深长的“金课”的革命过程。“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求“教得好”,更要求“学得好”,要让学生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把问题提出来,把方案拿出来,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自助、自律和自控,培育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人才。

1.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传授有用知识为载体的互动交流,其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能力、启迪智慧和养成健全人格。[5]老师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习得知识的获取方法。“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中,教师从课堂的主人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惑者。[6]作为课堂舞台的“总导演”,教师通过对课堂进行总体把控,对课程进度进行规划,在课程中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活动(如课堂重点问题讨论、优秀文献赏析、情景模拟、课堂主题辩论等),达到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学习的目的。“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主角华丽亮相,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学习他人所讲解的,弥补自己所欠缺的,评价他人需改进的,以良性竞争达到激励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见图1)。

图1 传统教学模式与“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师生定位转换示意图

2.能力本位,培养高水平人才

图2 “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示意图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和基本责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所大学的第一品牌和第一竞争力。[7]高等教育旨在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中,不仅学习汇报展示的课程内容,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图片精解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凭借“读一本好书”读书分享活动、优秀文献赏析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开展情景模拟、课堂主题辩论活动,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这都以小组为依托,在小组一次次的汇报中,同学们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工程师进课堂”更是认真践行以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同时“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角色切换,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汇报成果,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见图2)。

(二)为什么选择“小课堂大舞台”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心理学思潮,罗斯杰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他提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利于学习的氛围,强调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训练,教师的定位从“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小课堂大舞台”的教学模式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在现代社会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人才。

2.基于OBE理论的教学目标更符合社会需求

OBE理论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论定义繁多,但都共同强调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以及水平有着清楚的构想,并设计合适的教育结构来保证预期的达成。“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立足于OBE理论,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改教师“照本宣科”的教授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设计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课程环节。

3.情景教学理论指导下课程设计更加完善

情景教学理论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目地将学生引导进入一个特定的、有具体形象的场景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教材中的理论,充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主要包括生活展现情景、实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多种途径。情景教学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只有理论知识充分与情景融合,参与到实际的实践中,才能提高社会化的水平。“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了情景教学理论,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情景模拟以及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在学校和课堂也能“走进社会”。

4.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保障教学质量更加优化

全面质量管理着眼于组织质量,立足于全员参与的基础,从而达到长期使消费者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收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人,即活动主体的能力与意识;机,即设备设施;料,即物料材料;法,即方法或方案;环,即活动主体所处的环境。

在“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则是影响最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收获分为:教师与学生的能力与意识;教室硬件设施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课堂有关的材料,如书本、课件等;对课程环节的设计;班级课堂氛围五大要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对“小课堂大舞台”充分的准备以及高度的重视,并谨慎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控制关键环节,构建“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

根据一般本科高校教学方案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一个可操作的、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以《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等特色专业课程为依托构建“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即以品行养成、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创新为目标的汇报式学习、演出式巩固的教学方式,构建“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可以划为“定”、“分”、“查”、“做”、“演”、“评”、“审”七个阶段(见图3)。

图3 “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关键环节

(一)厉兵秣马,把握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预习关键环节十分必要。为了保证“演”的完美进行,学生只有在台下准备充分后才能在台上充分表现自己。“定”内容的关键在于熟悉课程结构,需要学生通过导学课学习内容,构建课程体系,根据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有意向讲解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兴趣为导向,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兴趣为演讲内容增添光彩,使“演”更充实和生动。为保障课堂环节的顺利进行,需要距开课前一段时间提前预习,为学生课前预习预留充分时间。相关课程的老师需要提前安排高质量导学课,精解课程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联系实际生活,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目的。

“分”小组则是在“定”的基础上,以兴趣相近为原则进行组队,为保证竞争相对公平,各小组应遵守人数相近原则,必要时可通过博弈决定分组情况,“分”在于分工合理,避免“搭便车”现象。老师作为引导者虽不能影响小组分组结果,但可以通过建议来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以关系相近为原则的结组方式,敢于尝试新的小组环境,达到与不同成员交换新思维的目的。“分”同样强调分工,一堂课程的演绎仅为冰山一角,前期的预习工程才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想达到相得益彰的结果,离不开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努力,这一切源于组内良好的分工,分工使团队的合作更加高效,良好的分工是“演”的优质的重要保障。

治学在于严谨,如何从包罗万象的互联网搜寻相关的、最新的、最有效、最权威一手信息正是查资料的精髓所在,“查”要求学生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房地产经济学为例,学生拿到的题目可能仅仅为“地租理论”四个字,但为了讲好一节课,学生可能需要查阅其产生背景、发展阶段、实际应用、影响效果等众多相关知识,查资料的过程则为学生将一本书读厚的过程。“查”资料的关键在于查阅方式和资料的质量。查阅资料的途径数不胜数,但如何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获取资料是需要学生不断的探索和教师引导的,为保证这一环节的关键进行,可通过往届传帮带和教师经验分享等方式为学生传道解惑,教授其如何选择有权威的、最新的信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做”就是做PPT,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和美观清晰。“做”PPT不仅考查了学生获取知识及整理知识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水平,PPT的内容排版也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PPT页面文字过多会使人在视觉上产生疲劳,想制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PPT需要学生思考排版中图文构造,这让学生在制作和修改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制作出更加美观的课件。“做”是在“查”的基础上将书读薄的过程,需要学生从繁杂的知识中提取出精华和重点,为“演”增加亮点内容。最考验学生耐心的环节就是校对环节,需要小组分配相应的校对人员认真校对内容,以保证“演”的万无一失。“做”PPT的环节考验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通过对PPT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了保证PPT的内容精炼、排版美观和图文并茂,学生可通过网络媒介和往届传帮带进行研究学习,其“做”的效果直接体现在“评”的结果,在“评”的竞争中,学生为了汇报分数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改进中提升自己制作PPT水平。学生可通过共享平台的学习资源池搜索往届优秀视频资料以及PPT,从浏览中收获制作灵感。

(二)胸有成竹,展现自我

课堂环节分为“演”讲和点“评”两个部分,“演”从输出中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整个学习环节的重头戏,“演”要求演讲的时间合理,要求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汇报风格来展示小组所准备的内容。“演”的控制不仅仅在考察学生的控场能力,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更是要考察老师是否在重难点内容的讲解中进行指导和补充。通过“演”讲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各组之间的互动、组内成员的配合创造出参与度高的、互动性强的、配合性好的有效课堂。“演”是整个课程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参与度最高的一环,也是课堂改革的核心。“演”的环节由老师扮演“总导演”,合理调控课堂进度,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更多、领悟更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演”后便要进行“评”,“评”要求按照评价体系指标,从不同角度对演讲、PPT制作等方面进行优缺点评价,PPT中的文字校对是制作PPT的基本要求,“评”分为四个步骤:自我评价、他组点评、老师点评和专家点评。从点评中收获自身的亮点,改正缺点以待“审”核。“评”是点评,以构建评价体系保证“评”的质量。通过自我评价、他组点评、老师点评和专家点评等评价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层层设“评”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演”的激情洋溢后,静下心来侧耳倾听不同层次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肯定与否定中收获更大的进步。

(三)精进不休,夯实内容

课后还会对各小组的最终成果进行“审”核,“审”是对“评”环节所指出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审核,以便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演示成果。学生通过讲解内容以及展示效果的反馈,提炼升华,以提高学生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审”是“评”的升华,是审核是否改错和改的程度。在“审”的环节,学生会再次对PPT进行展示,“台下”老师和学生会审核其改的效果。如若未改,则要求相关小组再改其内容,直至合格为止。

在各环节完成之后,将学生的最终演示成果与其资料上传至共享平台,也就是学习资源池。资源池包罗各届学生的资料成果以及优秀案例,以及网络优秀资源。这要求学生从众多资源中选择最合适的、最重要的进行利用,要具备处理纷繁信息的能力。在资源池中我们也可以查看其他优秀的演示成果,吸取其精华,得到提升。

四、建立保障措施,落实“小课堂大舞台”关键环节

在“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保证措施:

(一)教师把控,减少“搭便车”

小组合作必然存在分工,分工的合理性考察了一个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一般一个小组的分工有资料收集、PPT制作、汇报和校对四部分。在小组合作中,难免有人存在借助小组其他人的力量蒙混过关的想法。一方面教师可以不再根据书本章节分任务,直接具体到各个知识点,减少每次汇报任务量,增加更多的汇报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在导学课要求小组分工明确,要求分工情况展示在PPT首页,“搭便车”的情况便可一目了然。各小组“演”的频率的提高、学生和老师对小组分工情况的双重监督必然会改善“搭便车”现象。

(二)奖罚分明,弱化“马太效应”

在“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运行中,一些小组内部存在分工同一化的现象,小组分工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成员更倾向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汇报,这就导致了成员之间的“马太效应”,造成学生擅长的领域更加擅长、不擅长的领域更加生疏的现象。针对小组分工同一化设置惩罚措施,对发现同一化问题的小组实施奖励措施,老师及各个小组相互监督。只有杜绝小组分工同一化,各个成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三)合理设计,丰富课程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存在低头现象,信息技术发展的双刃剑也刺向了高等教育领域。在“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运行中,尽管教师再三教导,但低头现象仍存在,一门课传授下来,存在学生只学习到自己组汇报的内容,而对其他组汇报内容一概不知的现象,致使学生收获未达预期效果。针对低头现象,其一,在汇报过程中设置提问和讨论环节,提升学生的专注度。由于提问与讨论环节的存在,学生在课堂上能保持一定集中度与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参与每堂课的学习。其二,教师针对重点内容不定期发布开放性的作业题,拓宽学生思维。开放性的作业题不仅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需要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将重点内容布置成开放性的作业题,使同学能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其三,课堂主题辩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将重点内容拓展应用,提升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的运用从纸上谈兵走向实战演练。主题辩论和情景模拟等拓展应用是最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想要在主题辩论与情景模拟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结合实际加入理解,更需要收集课堂以外的其他补充性知识来丰富内容,从而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

(四)发展“传帮带”,把握课程重难点

由于学生与教师授课水平截然不同,学生在准备时难免觉得力不从心,加上学生对课程内容熟悉程度低,难以对重难点知识良好把握,使汇报结果不尽人意。因此各小组在准备阶段基本形成自己的想法,再与教师进行对接,在教师的指点后继续准备工作,最终形成汇报内容,就能保证其对重难点的把控。另外,学生“传帮带”的形式也能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分享把握课堂的重难点。由学姐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归纳出重难点,向同学提出一些与教授内容有关的问题(如概念、影响因素等),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时事热点,把握课堂重难点。

五、灵活应用,探寻“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的推广意义

(一)“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上教师转变为“导演”的角色,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在每门课程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每次作业、每次讨论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分组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环节;同时设计相应的课程听课评价体系,形成“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全方位课堂考核模式,严格监控课程质量。

(二)“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大学应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鼓励师生深层互动,共同参与研究,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营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尝试错误和进行自我修正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可以给每一个同学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以竞赛的模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大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习路径,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教学平台,主动投身学习。项目实施有助于建立本科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体系,增加课程的深度和挑战性,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才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项目实施有助于严格监控课程质量、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和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培养知行合一、思维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其他同类院校可提供借鉴意义。

“小课堂大舞台”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产物,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层层设置和评价体系的规划构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授课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本科教学”上升到“本科教育”的高度,培养出新时代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舞台教学模式课堂
军迷大舞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军迷大舞台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