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

2020-04-08陈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冲突个体

文/陈前

一、前言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动力。基础教育近年来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其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数量庞大等特点,使得教学更具困难性,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加上中小学教师教学受主观个人与客观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顾及家庭和个人生活[1]。而家庭与个人的生活也会对工作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与家庭二者间的矛盾冲突无法避免,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状况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社会支持的研究

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多个领域都有涉及。在心理学领域,对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最早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作为专业的语义概念被提出,且与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相关。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感觉自己是否被他人关注,个体自尊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尊重,在社会网络中是否被认同的感知或体验[2]。而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社会支持可以看作是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包括实际的行为、言语、物质等。

(二)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

工作家庭冲突最早的定义出现在1964年,根据我国国情,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冲突的前因变量具有差异性,工作倦怠等结果变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小学教师每天在工作与家庭两个相对独立的边界相互变换,承担着两个领域的多重角色,但其个体所拥有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3]。工作对家庭的干扰会占据一定的心理资源,从而对职业效能造成负面影响,也可以说工作领域如果透支了家庭领域的心理资源,那么反过来对于个体的职业效能也有负向影响,不能有让人满意的工作表现。

(三)职业倦怠的研究

个体同时扮演着工作与家庭两个重要的角色,若二者之间发生冲突,会引发个体的职业倦怠情绪。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会极大地提升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甚至可能诱发相关的生理疾病,其后果不仅影响教师个体,更可能波及关联群体。职业倦怠带来工作中的消极情绪,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包括影响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和组织氛围等各个方面[4]。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人员

按照性别、学历水平、婚否、居住地以及职称对被试人员加以划分。

男性被试251人(44%),女性被试317人(55.5%);

小学269人(47.1%),初中231人(40.5%),高中62人(10.9%);

未婚128人(22.4%),已婚440人(77.1%);

农村313人(54.8%),乡镇74人(13%),县城78人(13.7%),地市105人(18.4%);

职称初级107人(18.7%),中教二级(小教一级)201人(35.2%),中教一级(小教高级)205人(35.9%),中教高级57人(10%)。

(二)研究工具

1.社会支持

采用Caplan等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包括上司支持、同事支持、亲朋支持3个维度,共12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到“5”分别对应“非常小”至“非常大”。量表三个维度——上司支持、同事支持、亲朋支持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值分别是0.910、0.860和0.893,3个维度总量表一致性系数值是0.830。

2.工作家庭冲突

采用Grzywacz和Marks编制,经曾练平等修订研究检验过的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含有工作侵扰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侵扰工作、家庭促进工作4个维度,共有14个题项[5]。根据研究需要,使用其中工作侵扰家庭和家庭侵扰工作两个维度体系组成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共8个项目,工作侵扰家庭和家庭侵扰工作2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9,总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82。

3.工作倦怠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来进行研究,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职业效能感3个维度。此量表总共有15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评分,从1=“从未如此”到5=“总是如此”,计分方式即将得分相加,分数越高则表示倦怠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4.数据处理

运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使用AMOS21.0检验工作家庭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

表1 社会支持、工作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相关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

对社会支持、工作倦怠以及工作家庭冲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两个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职业效能感这一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其三个维度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相关均不显著;其中社会支持中同事支持与亲朋支持两个维度与工作倦怠中玩世不恭这一维度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工作倦怠其他2个维度并无显著关系。

(二)家庭冲突在社会支持和工作倦怠之间中介效应的检验

家庭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是否成立,社会支持包括三个潜变量:上司支持、同事支持、亲朋支持,家庭冲突是一个潜变量,工作倦怠是一个潜变量[6]。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家庭冲突为中介变量,工作倦怠为因变量构造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经检验,模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χ2/df=4.991,CFI=0.939,TLI=0.872,IFI=0.940,RMSEA=0.084。所以工作家庭冲突在教师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成立,中介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并不能直接影响工作倦怠,但可以通过工作家庭冲突间接造成教师工作懈怠。

四、讨论

(一)社会支持、工作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现状

工作家庭冲突得分较高,表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体验较多,与相关学者的研究一致,说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较常见;工作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较高,说明中小学教师倦怠体验较高,普遍存在工作倦怠感。

(二)社会支持、工作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关系

社会支持与个体的工作倦怠往往呈负相关。社会支持能够使得人们获得心理支持和物质支持,这些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抗压能力,并且能够更加深刻感知到来自周围人的理解与支持,获得更强的自信心,缓解职业紧张与挫折感,也愿意反过来支持他人,有利于减少其职业倦怠的发生,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

家庭工作冲突及其工作侵扰家庭和家庭侵扰工作两维度皆与工作倦怠具有正性相关,这反映出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较大,家庭因素影响产生的冲突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家庭因素影响产生的冲突对成就感低落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因素产生的冲突对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有正向预测作用。

(三)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工作家庭冲突中介作用

社会支持不能显著预测工作倦怠,但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能显著预测工作倦怠,相比于社会支持受工作家庭冲突影响程度,工作倦怠受工作家庭冲突影响较大,这说明个体获得社会支持多少并不能直接说明他是否会产生工作倦怠的情绪,或工作倦怠的高低与社会支持无过多直接关系;但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紧密相关,通过社会支持这个变量的变化可以提前觉察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变化情况。

(四)研究启示及建议

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工作上的过度投入易使教师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其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降低反向作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使得中小学教师的生理、心理均感疲惫的同时,也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家庭质量水平。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和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中小学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适当提高教师工资薪酬、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教师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水平与工作倦怠水平相对较高,受到工作家庭冲突体验较少。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反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工作家庭冲突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源。工作家庭冲突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之一,工作家庭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冲突个体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