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打开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

2020-04-07皇甫倩文

关键词:摩擦力物理思维

皇甫倩文

摘 要:物理课堂中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好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为改善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深入地考虑,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提问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语言要精准深入,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设计要结合情景,富有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关键词:问题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99-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指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能让学生为之思考并讨论的某个值得探究的知识点。一堂精彩的物理课除了要有精彩的引入、清晰的知识点解惑、丰富又引人入胜的课堂实验,精准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课堂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提出的巧妙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打开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从而构建和谐而高效的物理課堂。

一、问题提出要指向明确

教学中教师对于问题的语言描述非常重要,教师需要设计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被研究的事物上,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节《摩擦力》,教材中关于这一节的教学,首先是这样安排的:让学生在桌子上拉动木块,问:你觉得木块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当然学生能够得出拉力撤销,木块运动停止的结论,但由这一问题得出摩擦力这一抽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缺少指向性的,学生不明白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自然也无法构建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更好地理解摩擦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展开摩擦力的教学。

案例:师:请大家先来体验下摩擦力,将手紧压在桌上,用力向前推。手有什么感觉?

师:是不是很容易推动啊?

生:不容易,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往回拽。

师:这种力就是摩擦力,因为是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我们称它为滑动摩擦力,用符号F滑表示。

问: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哪个物体施加的?对手的前进是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呢?

生:桌面,是阻碍作用。

师:滑动摩擦力指的是一个物体在接触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根据定义,请大家思考下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也有滑动摩擦力?

生1:推箱子。

生2:汽车刹车后还会滑动一段的过程。

师:正确,另外平时刷牙、洗脸、梳头、用冰刀滑冰、小朋友玩滑梯都会受到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教师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加深了对摩擦力的理解,使学生对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一特性理解更深入。这样提问,研究对象明确,问题的指向也清晰明了,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很好地为后续力与运动关系的学习提供确凿的实例。

二、问题设计要难度适宜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搭筑桥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为助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中,要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课中已学到哪些知识,如光学中《光的反射》的教学,小学科学教材中对反射定义已给予详细的阐述,这一部分就是学生已知和已学的,课堂上就要着眼于对反射规律实验探究的教学,思考如何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反射规律,如花了大部分时间教授反射定义,区分反射现象,笔者认为是不必要的。另外问题设计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思维差异,应该注意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且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设置思维梯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问题有所思,有所得。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课中,虽然学生对于力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要弄清楚看不见摸不着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是存在难度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一铁球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会如何变化?如果让铁球沿斜面上滑,速度又会如何变化?在水平面上是不是铁球能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呢?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阻力在其中的作用,并且阻力会对运动产生影响。

三、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如果课堂上教师抛出的问题只是一味平铺直叙地考察课本上的基本物理概念或以练习题的方式询问学生,长此以往,课堂势必如同一塘死水,无法激起一丝涟漪。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在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和重难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有所感的生活实际以及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然后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加以精准并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心中产生悬念,并产生解决疑难的内驱力。如在讲授《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地设置问题“家庭电路的故障一般有哪些?”这样往往无法引起学生解疑的兴趣,可以在情景中设置问题,问:“一天晚上,小明在家中看书时,突然台灯不亮了,可能是家里的电路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帮小明分析一下?”这样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切实地感受到这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瞬间得到激发,课堂气氛也得到提升,教师很容易就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课堂问题设计的优化,做到提问精准深入,紧扣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并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建安.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物理教师,2017(05).

[2]胡杨洋,陈清梅,邢红军.物理学科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3(0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200)

猜你喜欢

摩擦力物理思维
留言板
神奇的摩擦力
自不量力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