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探究
2020-04-07张毅
张毅
摘 要 构建乡村旅游这一产业模式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突显出贫困地区的乡土文化。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农耕文化意识,有利于让群众更全面地认知当地乡村的特点,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度。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及农耕文化的价值,针对当前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 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65
随着群众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打造出一个特色的旅游产业模式,展示出富有田园风格的乡土文化及乡土资源,有利于推动新农村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工作人员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设计出符合农村发展的建设道路,侧重于突出农耕文化特点,以加快新农村的建设进度,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 乡村旅游及农耕文化的价值
1.1 乡村旅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给出对农村建设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偏远、人口较少的乡村地区,需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合理改善生态环境,减小农业发展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在此过程中,乡村旅游也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规划、建设模式,依据经济建设及分配需求利用已有、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以便突显出绿色空间资源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为农村群众提供基础就业[1]。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和谐社会及乡土文化的合理交融可提升群众对旅游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创设生态景区,努力营造出现代化的产业建设模式,促使乡村的交通、生态建设更加和谐。
1.2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主要以突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目的,体现当地群众的生产及生活境况,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自然景物融合,打造出一种生态文化形式。农耕文化不仅能够让群众了解到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还能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现出“土地”的价值,展现传统文明思想,提高当地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2]。
2 当前乡村旅游建设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内涵不深入
部分旅游产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仅将建设重心倾向于餐饮、酒店、农家乐等项目的建设中,但这部分项目的服务质量较低,无法突显出现代农村的特色。同时,饮食文化过于深入导致群众对项目旅游的认知仅停留在吃、住两方面,特别是在住宿中没有展现出本土乡村的真实居住环境,也没有展现出鱼米、流水、耕织等方面的传统农耕氛围,无法深入展现当地文化内涵。
2.2 乡土规划缺乏
乡村旅游产业打造过程中,管理部门对实际旅游规划及建设的参与较少,大部分旅游项目均由农民群众自行开发,但整体开发较为片面,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的旅游模式,并且展现的乡土资源存在重复情况,不利于构建整体的乡村旅游形象。同时,若实际建设中没有打造出便捷的交通设施,没有正确地进行乡土规划设计,可能会影响整体资源的利用。
2.3 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突显出当地的乡土文化主题,仅打造了生态采摘、钓鱼等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对周围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如没有展现出个性化的历史文化内容,导致旅游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仅展示出关于民间农耕的耕作、使用工具等,没有给予旅客一定的体验性服务。另外,部分项目的营销手段相对较为缺乏,可能会导致核心项目的展示受到影响[3]。
3 新时期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
3.1 确定统筹规划方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新时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需积极打造出乡村旅游品牌,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开发、传承与使用,尤其需要突显出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协调利用“农耕文化”及当地政府的宏观政策理念,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协调经济建设、旅游产业建设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出符合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和统筹方向,重视生产要求及经营模式要求,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通过明确旅游发展形式及农业发展形式之间的关系,打造出“一村一品”的个性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农耕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品牌[4]。旅游项目宣传中,可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开发,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等平台进行图文宣传,同时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视频内容宣传,有利于让人们清晰地认知到乡村旅游品牌对促进当地文化建设的作用,也能打造出个性的“旅游主题”。
3.2 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基层政府部门应重视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合作,打造“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并且在实际建设中避免资源重复利用以及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需充分协调物质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休闲文化与生活形式之间的联系,突显出个性化的旅游资源内容。1)需要整合现有的农耕文化资源,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确立出文化旅游项目,明确当地的农耕文化内容,如黑土、绿洲等文化形式。2)合作运行前,相关部门应分析交通情况,同时调研本产业可吸引哪些用户群体及单日游客上限数量等,通过降低开发的盲目性,消除资源浪费的情况,防止产业规划破坏生态土地资源。一旦出现破坏生态土地资源的情况,需立即对涉事部门进行惩治。3)相关部门应明确农耕文化的建设方向,避免由于设计不科学、设计盲目而对整体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其中,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文化发展意识,以提升人们的体验为目的,分析观光、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比例及权重,将传统文化思想元素融入实际设计中,避免不合理、不合规项目对乡村旅游产业造成不良影响。总之,根据地区的实际特点及旅游资源情况,侧重打造品牌文化内容,并给予有效、合理宣传,有利于提升农耕文化的价值。
3.3 完善乡土文化资源
工作人员需明确自身的乡土文化资源的规划及设计,重视开发体验性项目的制作,具体需要从以下3方面进行。1)保护当地的土壤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建筑材料,同时减少建筑垃圾的产出。需要注意的是,应减少现代元素的应用,尽量打造出传统的房屋模式,帮助群众更全面地认知乡土文化特色。例如可展现出窑洞、吊脚楼、土楼等房屋建筑特色,让人们全面认知农耕文化。2)构建生态展览区域,利用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突显出各类历史元素、生态艺术元素之间的特点及特征,不断唤醒人们对生态自然的向往。例如可展示出吊桥、石磨、风车、石井等传统农业元素内容,让旅客在使用、体验各项农具的过程中,自身精神需求得到满足[5]。3)需积极融入创意文化元素,加大不同创意元素的推广力度,重视打造本土品牌。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积极与当地旅游局合作,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推广渠道,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进行文化宣传。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耕文化内容丰富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及广度,故需结合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式打造出个性的旅游形式,帮助群众全面了解生态农村旅游的发展及建设价值,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另外,工作人员需采取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耕文化推广,打造出个性化的品牌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 符晓嘉.农耕文化搭台乡村旅游唱戏记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党总支书记郑明华[J].人民周刊,2018(6):33.
[2] 张远东.新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之探讨[J].经营者,2018,32(9):5-6.
[3] 袁安.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发掘与探索[J].当代旅游,2018(8):39.
[4] 阎丽.乡村旅游带动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评《乡村旅游: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J].探索,2018(2):191-192.
[5] 颜心悦,苏美婷.互联网+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230-23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