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链开展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
2020-04-07庞智凤
【摘 要】本文分析沉浸式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引导不够导致不能凸显文字张力、跳过知识点导致无法理解语言难点的问题,提出设计问题链改进沉浸式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引入型问题链,注重连贯形成逻辑关联;基于联想推断的原则设计诊断型问题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阅读 问题链 沉浸式阅读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140-02
英语沉浸式阅读是指学生深入课本英语短文内容,通过细致思考,理解和掌握全文。沉浸式阅读意在将学生“浸泡”在目标语言中,而设计问题链可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对课文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一、沉浸式英语阅读教学应避免的问题
(一)引导不够,不能凸显文字张力。在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不足的问题較为凸显,导致学生对文段的深入思考不够,英语单词的文字张力无法凸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引导,以促成学生形成沉浸阅读。
例如,在 Wildlife Protection 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一篇与动物保护有关的课文 A Day In The Clouds。这一篇课文以观察西藏地区的藏羚羊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若不加以细致引导,该文的文字张力就无法凸显。文章开头部分出现“The air is thin and we have to rest several times”这一句话,交代西藏地区的环境带给人的感受,若教师粗心略过这一细节,那学生就无法从西藏环境的角度细致了解藏羚羊的生活。教师可以在此时询问学生:“为什么西藏地区空气稀薄?作者又为什么需要多次休息?”此时,学生根据自己对西藏的了解进行思考后就会给出答案:“西藏地区海拔高,因此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导致了人们耗费体力多,因此不得不休息。”此对话可以通过中文形式展开,也可以通过英文形式,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西藏的自然环境,从而为其阅读下文开辟路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话的特点,开头一句话想要描写西藏自然环境的恶劣,而作者没有直接说西藏的环境“is bad for animals”,而是采用描写处在环境中的人类的感受“have to rest several times”,从侧面展现环境的恶劣,这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张力。
教师引导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仅停留在较为浅层次的水平,无法有效结合前文信息理解后文,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下文时更加困难,这是开展沉浸式教学时的主要弊病,需要加以改正。
(二)跳过知识点,无法理解语言难点。在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易出现的失误是直接跳过某一知识点,导致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出现问题,从而产生畏难心理,并最终导致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失败。
例如,在 The Internet 这一单元中,学生会学习一篇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文章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教师在讲到“We can get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 from large data bases”这一句话时,很容易直接跳过“updated”这一单词的讲解,这就使整篇文章的教学缺乏重难点的突破与处理。教师应当在带领学生阅读这句话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这里用了 update 的过去分词形式?”学生此时就会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解析。待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察看情况,若学生回答不出,再告知学生:“在此处用 update 的过去分词表示被更新后的事物,即此句话的含义为我们可以从大数据库得到最新的消息。”这一单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会对这一句话中的含义及用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更加深刻透彻理解文章。同样,这句话中的“databases”也是重点词语,教师也应细致讲解其用法,引导学生完全领会整个句子的知识点,实现沉浸式阅读。
直接跳过知识点,有时是由于教师的疏忽,有时则是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错误判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端正自身态度,从细节处入手进行教学,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在完全消化吸收知识的状态下进行沉浸式阅读。
二、设计问题链改进沉浸式英语阅读教学的措施
问题链主要分为引入型、诊断型两种类型问题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这两种类型的问题链,解决“引导不够”和“跳过知识点”等问题。
(一)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引入型问题链,注重连贯形成逻辑关联。针对沉浸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不够的问题,可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引入型问题链来解决。层层递进原则是指教师在问题链设置中,不同问题之间要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关联,从而使问题之间的逻辑链条连贯。在引入型问题链的设计中,学生的思维被教师设置的层层问题逐渐带入进课文中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对课文前后的逻辑关系理解处于连贯的状态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沉浸阅读。
例如,在 Friendship 这一节中,学生会学习与友谊有关的英文知识,其中有 Anne's best friend 一文,讲述的是安妮与她的好朋友“日记”的故事。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时,可以采用引入型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的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进行引导。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到安妮将她的日记作为最好的伙伴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安妮要将日记作为最好朋友?”学生此时就会开动脑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得出“安妮性格孤僻因此没有好朋友”“安妮因特殊的环境无法与他人展开交流”等或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此时先不要直接为学生解答,而是带着疑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中的逻辑关系,告诉学生:“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解答这个问题。”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激活,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会深入文章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下一个递进问题:“安妮为什么不能‘be out doors?”这时会再一次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阅读,直到发现问题的答案。当学生进行完阅读的过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表达,以与之前的提问形成相互照应。
又如,在 Travel Journal 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习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一文。该文主要讲述主角 Wang Kun 与其伙伴的湄公河旅行。教师可以就此设计层层递进的引入型问题链,围绕主角和其他人物提问,让学生在连贯的逻辑中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师先向学生询问关于主角的问题:“为什么主角想游览湄公河?”讲述完毕主角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追问关于其他人物的问题:“Dao Wei 与主角是什么关系?”“Yu Hang 与 Dao Wei 是什么关系?”在提出这一系列围绕人物的连贯问题后,学生在脑海中就会将主角与 Dao Wei、Yu Hang 和 Dao Wei 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进一步梳理,两人是主角在昆明的表亲,他们都与主角一样对骑行产生了兴趣,因此三人一起进行湄公河的旅行,这样三者与游览湄公河这一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呈现在了学生眼前。教师以人物为中心提出连贯性问题,让问题之间形成逻辑关系网络,这促进了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
设计引入型问题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沉浸式阅读,促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中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其中层层递进是运用问题链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关键原则,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在不断思考,进行有效的逻辑关联。
(二)基于联想推断的原则设计诊断型问题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针对沉浸式阅读教学中教师疏漏或跳过文本重难点的问题,可基于联想推断的原则设计诊断型问题链来解决。联想推断原则是指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度联想、合理推断,从而凭借自己对问题的认知结合教师后面的讲解,实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在诊断型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推断联想,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某句话、某词语的具体内涵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知识点,深刻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实现沉浸式阅读。
例如,在 Earthquake 这一单元中,学生会学习一篇文章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篇文章存在许多学生初次遇到的问题与知识点,教师此时就要运用诊断型问题链,让学生进行联想推断。教师可以在含有重点单词的语句中进行提问,如“The water pipes in some buildings cracked and burst”这一句话,教师可以提问:“pipe 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用水管运输作动词使用,另一种是名词水管,那么此时这个 pipes 是作名词还是作动词使用呢?”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推理,思考到 pipes 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使得 pipe 加上了 s,另一种是名词水管的复数为 pipe 增加了 s。学生知道这两种情况后就会细致地阅读文章。待学生思考完毕,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由于后面的 cracked 已经用作动词,因此此时的 pipe 只能是名词。”学生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教师还可以对此句中 burst 一词进行提问,询问学生为何 crack 变为了过去分词 cracked,而同样是动词的 burst 不变。学生就会回答因为 burst 的过去分词与原词同形,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又如,在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习 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一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翻译上的困难,教师此时就可以通过联想推断式的诊断型问题链发问,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文章内涵。如“Believe it or not”一词表示“信不信由你”,初次接触此词语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出现问题,教师此时可以提问:“believe it 表示相信它,对吗?那么在其后加 or not 表示不相信它,因此你们设想一下,将这些词语连为一句话,用中文应该如何表达?”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与推断,就得出了“信不信由你”的正确理解,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点内涵的融会贯通。教师紧接着再对其后的语句进行提问:“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 这一句话应该如何将 those 与其后引导的从句用中文翻译过来?”学生此时就会继续展开推断,先翻译后半部分“报道新闻的人”然后再与前文 those 搭配,翻译为“那些报道新闻的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了对课文中短语、句子等知识点融会贯通,经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對整篇文章的内涵就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基于联想推断原则设计诊断型问题链,不仅可以诱导学生暴露出知识漏洞,在教学环节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纠错,更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在由此及彼的联想与推断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总之,针对目前沉浸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设计引入型、诊断型问题链,基于层层递进与联想推断原则加以改正。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问题链设计这一强有力的教学模式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平平.基于问题链的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20(10).
[2]孟 鑫.“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
【作者简介】庞智凤(1989— )女,汉族,籍贯广西博白,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与研究。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