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尺度下丘陵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2020-04-07徐嘉华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徐嘉华

摘 要 隨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收入相对较低的问题也日益严峻,推动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此,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对该县农地规模经营现状、面临挑战进行分析,从政策、产业和市场三方面讨论解决措施,以期为丘陵山地地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丘陵农业;农地规模经营;福建省浦城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59

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收入相对较低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农用地撂荒、农机化水平低、农业种植户高龄化和市场脱轨等问题日趋严峻,为此,推动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1]。2014年全国人大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提出要将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制度法制化,以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要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2]。基于此,根据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结合县域尺度举例探讨有关丘陵山地地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为全国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的选择

被誉为“福建粮仓”的浦城县,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大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交界处,毗邻武夷山市,是典型的东南丘陵地貌,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全县区域面积3 383 km2,其中山地面积29.16万公顷,耕地面积3.70万公顷。民间流传的“浦城收一收,有谷下福州”俚语,反映出浦城农业具有粮食产量大的特点。此外,浦城县的地形地貌和生产模式对我国多地的丘陵地区农业规模经营有很强的借鉴性。

2 浦城县农业规模经营现状

浦城县不仅是有名的“闽北粮仓”,还是“中国丹桂之乡”,近年来形成了以丹桂、薏米、灵芝等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被称为“浦城新三宝”。2017年以来,该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以“粮、茶、油和特色农产品”协同发展的模式拓宽丘陵农业的生产类型,同时发展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种植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增加农业产值。

2.1 政策支持

浦城县地处偏远,早期农业收入低、县内就业机会少,且农地有限,农民无法得到足够土地种植,故大量农村青壮年前往大城市务工,出现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种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和一些本集体因身体等原因无法种植土地的村民将获得承包权的土地流转给本集体一些大龄种植户,由于当时政策原因,流转范围仅仅限制在村集体,且流转价格低。为解决此类问题,福建省人民政府在2012正式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设施化水平、加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服务[3];2014年发布的《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4]。

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土地经营规模

2016年,浦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7万公顷,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285户。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475家,家庭农场有77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注册资金14.3亿元,入社农户19 381户,辐射周边带动非成员农户26 594户。2017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32万公顷,流转率37.24%,其中签订合同0.21万公顷,签订合同

2 114份,占比16.04%[6]。2018年,浦城县通过精准扶贫结合土地流转,推荐8个乡镇与5家产业扶贫重点企业签订了2 407 hm2土地流转协议,浦城县绿联三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7家家庭农场、合作社与8个乡镇签订了661 hm2土地流转意向书[5]。

2.3 经营产业

浦城县农地规模经营的产业具有多元化特点,涉及粮、油、茶、丹桂、灵芝和薏米等多个产业。在粮油产业上,2017年建立了26个优质水稻示范片区,其中可供应大田机插的面积达0.09万公顷,并开展了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栽培。浦城县引进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以振兴浦城特色产品为目标,通过流转获得丹桂种植土地达到40.7 hm2,全县丹桂种植面积超2 000 hm2。此外,还通过仙芝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灵芝种植、成立“官路薏米示范基地”以及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等举措拓宽产业范围和规模[6]。

3 浦城县农业规模经营的挑战

3.1 土地细碎化和自然灾害问题

丘陵地带的多山性导致耕地面积较少,又因山丘和河流的阻隔使耕地极度破碎和分散,耕地大规模连片机械化生产模式很难实现,且耕种方式多采取半机械半人工模式,极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因气候因素导致旱涝灾害频频发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严峻影响。

3.2 乡镇农业规模发展不平衡

浦城县因各乡镇区位分布不同,其耕地分布也不尽相同,乡镇农业规模发展状况差别较大。该县比较知名的农业规模经营的乡镇主要是仙阳镇、石陂镇、管厝乡,这些乡镇普遍具有交通便利、农业人口较多或土地条件较好的特点。而一些地处偏远、海拔较高的乡镇农业规模经营除了靠流转给种植大户进行家庭农庄经营外,鲜少能吸引一些企业进行工商租赁规模经营。

3.3 产出产品市场占比不高,品牌效应不强

虽然当地引进部分企业对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农地经济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但从全省来看,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高,没有产生很好的品牌效应。

4 浦城县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措施

4.1 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县政府通过对从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给予扶贫专项资金的奖励和补贴,以提高经营主体积极性;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做好农机宣传,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并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2017年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1个;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做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4.2 因地制宜进行农地规模生产

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差别化产品生产,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多山和海拔较高的地区,以种植特色的茶叶、薏米和灵芝为主;在交通便利和土地开阔地区保证水稻、油菜生产;在靠近城区的郊区农地培养丹桂。在依托“龙头企业+农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进行农地规模经营的同时,围绕“生态+旅游”的产业模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多方面带动农民创收。

4.3 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一县一品”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蒲城县2019年积极参与国家品牌网“一县一品”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品牌打造和传播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通过该项目,报送了大米、玉米、灵芝等相关产业农产品,推动产品市场化发展。同年,浦城县参与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武夷山水”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桂花、酸枣产品、浦城大米、浦城薏米和灵芝孢子粉等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

5 结语

通过对浦城县农地规模经营现状、面临的挑战分析得知,该县在农地规模经营上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地规模经营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有较重的占比,且农地规模经营的产业涉及粮、油、茶、丹桂、灵芝、薏米等多个产业;同时,也存在土地细碎化和自然灾害频发、乡镇农业规模发展不平衡以及产出产品市场占比不高、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規模经营效益,浦城政府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建设水利工程、积极引导农机生产,在全县各地因地制宜生产多种特色产品,并通过参与国家和市委品牌建设项目推动产品市场销售,以实现农业增收。

参考文献:

[1]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刘超.推动贵州山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3):164-168.

[3]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意见[J].福建农业,2012(4):6-7.

[4] 雷娜,郑传芳.福建省县域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评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70-76.

[5] 李大玲,房依弟马,刘飞翔.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机制与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4):26-31.

[6] 浦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浦城年鉴[M].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