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2020-04-07袁华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袁华平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完善,新课改得到大力推进与实施,初中生核心素养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初中正是素质、素养形成初期,此时需要家长与学校高度重视,防止学生行差踏错,发现问题也应及时纠正。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对初中生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教学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22

新课改实行已经很长时间,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不再单单关注学生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但就是在如火如荼开展新课改改革进程中,依然有部分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对新课改置若罔闻,只在乎学生成绩,使得忽视对学生素质培养,高分低能现象频频出现。本文以初中历史为例开展对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措施进行简单概述。进而转变应试教育,促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进而实现学生现代化发展,赋予学生更好的未来[1]。

一、形象化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作为文科教学,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无疑是枯燥乏味,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还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对历史兴趣与热情磨灭殆尽。想要使历史课堂更为生动,提升学生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利用图像、音频乃至短片为学生生动展示出教学内容。这不仅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只有使学生持续保持积极性,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顺风顺水。

例:教师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课中,教师备课时可搜集大量图像、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各朝各代主流思想所代表的内容,进行排列,从远由进,展现其演变过程,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能够深刻、完整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师通过把朝代主流思想所代表事物,由图片为学生形成完整知识架构,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添加进已形成的知识构架中。使学生能够明白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主流思想,教师应当结合课文讲解当下社会文化主流思想,促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进而可以明确当下。这样使学生得到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得到核心素养教育。

二、加强学生历史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时期,初中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初中生利用思维能力,是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利用思维能力学习历史,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相关问题,结合多种相近历史状态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相近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便可充分开发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教师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这一节课时,可以捎带后面需要讲的《辉煌的隋唐文化》。两节课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以这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从字面、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两节课文进行深度对比,使学生充分开发思维能力,展开想象,结合课文促使学生深刻了解与发现更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而对学习的知识开展深刻认识。结合两篇课文再结合当下社会繁荣景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四个朝代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促使学生了解当下祖国繁荣昌盛。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心理,更使得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三、创设课堂情景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起到相当重要的教学作用,使学生融入历史当中,引导学生以主观看待历史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与学习。课堂学习中,依照历史情景对课堂进行简单装设,充分利用思维能力导入历史思想,使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历史中的人物,以当时的角度看待历史发展过程,深度思考如果当时是学生本人是否与历史人物做法相同。在课堂教学后需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回忆与思考,告知学生当时选择会引发几种后果,并举例在当今社会是否会发生相同事件,如果遇见了如何处理。使学生培养自我纠错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与反复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在教师讲解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单元时或者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一课时,专门开设一堂情景模拟课程,从中任意选取一段历史时期,如十年内战进行开展情景课堂教育,将学生分为两组,共产党与国民党,选择任意历史事件进行还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带入历史情景模式,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探索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以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完善。

四、加强互动

由于历史教学理论知识点较多,如果只是教師一人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学效率无法提升,在课堂上应以互动模式进行开展,教师与学生有来有往,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问教师及时解决,避免有问题课后又忘记,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还应多开展分组讨论教学,由于每个学生思想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后得出结论,如遇意见相左时及时与教师沟通,在尊重学生思想前提下解决问题。为了得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教师还可以抽出一天时间,如春游、去博物馆进行观光浏览,在切实观察历史物件的同时了解历史背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进行互动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与当下社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可以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在实际生活中再次出现历史犯下的错误。以此教育,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需要持续培养,一节两节课无法进行说明,现有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还需继续改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创造情景教学,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刻画,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深刻,结合现实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也能够使学生有效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

[2]陈晓.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8).

[3]包海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8(15).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步前初级中学342300)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