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识记策略
2020-04-07鞠成香解桂芳
鞠成香 解桂芳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在语文试题中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的内容。”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古代文化知识,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试题对“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的考查难度不大,多停留在识别和记忆这一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但内容繁杂,要把所有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方法,希望對高三学生“古代文化知识”专题复习有所帮助。
关联识记法
教材的课下注释是试题取材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些内容成为识记文化知识最首要的任务。例如,“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拜”“出”“谪”都是古代官员升迁任免的专用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联想,把与古代官职有关的知识搜集整理出来:授予官职的词:任、拜、除、征;提升官职的词有升、迁、擢、拔、陟、加;调动官职的词有调、出、徙、入、补、改;降低官职的词有谪、贬、左迁;代理官职的词有权、假、署、摄、守。
运用关联记忆法,将相关的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变零为整,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分类识记法
古代文化知识面广量大,整理起来十分困难,因此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先把古代文化知识大致分成“姓名称谓、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罚、服饰器具”等类别,再把学生分组,指定小组任务,这样就化整为零,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然后指导学生制作小专题学习卡片,并在小组间交流,互相订正补充。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通有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组织学生制作一个关于古代刑罚的卡片:古代五刑有黥、劓、笞、杖、大辟;其他刑罚有髡、刖、膑、宫刑、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磔刑。无论考查哪种刑罚,学生就都能手到擒来。在学生搜集整理完成后,教师不妨再做适当拓展:在文学作品或历史上,有哪位名人因何原因遭受何种酷刑?于是学生就能梳理出:林冲因遭奸佞陷害怒烧草料场,被脸上刺字发配沧州,受“黥刑”;“孙子膑足,兵法修列”,孙膑遭受庞涓陷害,受“膑刑”;司马迁正义直言为李陵辩解,受“宫刑”;商鞅变法,遭“车裂”之刑……这样,就把一个个枯燥无味的、孤零零的知识点附上了一个个高尚不屈的灵魂,再加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图文识记法
有时,教师不妨花点时间组织学生将某个复杂的知识点分成若干项目,整理成一个表格,帮助记忆。例如,“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这一古代文化知识点就可设计成一个表格形式:横排可分成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部分,竖排可设计考场、主考人、参加者、中者名称、考试时间等项目,这样一个知识网络表格,令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掌握明清科举制度的众多内容。同时,老师就可顺势补充童生试、及第、进士及第、连中三元等其它内容,也可进一步拓展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等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还可进一步了解校、庠、序等古代的学校以及教授、太师、太傅等从事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人员。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整理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记忆效果非常显著。用这种图文结合形象记忆的方法,由一知二,由二到三,把零星散乱的知识串连起来,形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学生就能融会贯通。
重点识记法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古代文化知识的部分考题:①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2018全国Ⅰ卷);②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2017全国Ⅲ卷);③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2016全国Ⅲ卷);④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上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2016全国Ⅱ卷)。
从中可以发现,有关辞官的古代文化知识是高频考点。因此,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知识:悬车、解官、乞骸骨、乞身、请老、告老等,而与辞去官职相对的就职的知识,也可补充进去:视事、解褐、下车等。高考试题是备战高考的风向标,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能了解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从中找出高频考点,备考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提高复习的效率。
鲍鹏山教授曾说:中学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本来就应该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它的基本使命。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相信通过我们的飞针走线,采用关联法、分类法、图文法、重点法来识记,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一串串晶莹闪亮的珍珠,古代文化知识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心中熠熠闪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