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撕碎了拼接

2020-04-07女真

百花园 2020年3期
关键词:篇幅短篇小说写作者

女真

让时光倒流,回到我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的中学时代,回到我研读中外文学史的大学时代,甚至回到我初为编辑、开始尝试小说写作的二十世纪八九十时代,我对小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可以用陌生和肤浅来形容。那时文友们在一起谈小说,经常说《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说曹雪芹、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尔克斯、纳博科夫。说到鲁迅时,常因他杂文多、小说少,没留下长篇小说而遗憾。鸿篇巨制、大块头,是很多小说家的追求目标。小小说?不太了解。作家有谁?作品有什么?

时代前行,科技进步,由手写到电脑打字,写作工具改变,网络传播便捷,长篇小说的写作和发表数量大增。与此同时,小小说这种文体也以惊人的速度跳跃式发展。新媒体崛起,传统纸媒式微,但出版小小说的刊物空前活跃,一些传统大刊为小小说开辟版面,不少报纸副刊也登载小小说,小小说被一些公众号新媒体读者阅读并转发,各种赛事不断,各种选本琳琅满目。小小说的作品数量、有效阅读率,给人的感觉是远远超出同时期的其他文体。

回到个人。当我开始小小说写作,起初我以为是在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小小说篇幅短小,可以见缝插针,适合我这种写作时间有限的上班族。但當写作积累了一定数量,我发现我对这种文体的投入其实不仅仅关乎时间和篇幅,可能更与我对时代的认知能力、我个人的表达方式有关。

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和空前发达的资讯传播,让我在面对当下生活时越来越眼花缭乱。不上网、不看微信,恐怕自己漏掉了重要信息,与时代隔膜;天天上网,碎片化的信息却常常让我对现实有了盲人摸象的困惑。看得越多,好像知道得越少,是不是也离真相更远?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手机、电脑浏览信息,碎片式阅读流行,长篇幅文字的阅读者是否正在减少?作为一个写作者,如何面对空前复杂的当下,如何消化丰厚现实、海量信息,如何继续以小说这种艺术样式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内心?如果不能清晰判断我所看到的生活真相,如果没有能力及时表现生活的面貌,如果不能以原有的手段快速记录、表达我的所见所思所想,我可不可以换个思路,让自己从小处着眼?

小小说就这样走进我的视野,让我与之结缘。写作小小说,至少让我能够及时抓住生活碎片中那些闪光的时刻,那些打动我内心也可能会打动读者的意蕴。我安慰自己,要“积跬步”,集腋成裘,让我先拾掇起被生活撕碎的点点真相,或许可以慢慢拼接成更大的图卷。

回想一下,我写短篇小说竟然已三十多年了。短篇小说需要精致的结构,小小说对结构的要求无疑更高。小小说真正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惜墨如金,要有故事走向和人物性格,用一两千字表达出思想内涵,简约而不能简单。小小说其实更考验一个写作者提炼生活、架构故事、表达思想的能力。

把时间、精力分给小小说写作,我其实也是在弥补自己的短板。每一个写作者的生活范围、生活经验都有局限性,想要涉猎更广阔的领域,需要不懈地学习。但人的精力总归有限,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不可能深入了解所有的领域。小说创作,在架构故事、描写人物的时候,必须有大量的细节支撑。很多时候,虽然有了一个好的故事或者有趣的人物,但因为缺少细节,我不敢下笔,只能罢手。写小小说,因为根本就没有空间让你去充分细致地描写,这让我有可能稍稍走出自己相对熟知的领域,拓展写作范围,让写作视域更加开阔。

近些年,我看到很多小说大家开始进入小小说写作领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甚至有一些作家朋友专事小小说写作,我会向他们学习。我写作小小说时间不长,数量不多,但我相信自己会继续写下去——面对小小说,我再不能说自己没有写作时间了,这对我是一种鞭策。

在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之间比较和借鉴,各取所长,于我而言,应该是好事。

[责任编辑 王彦艳]

猜你喜欢

篇幅短篇小说写作者
白马
结缘《短篇小说》
论写作(创作谈)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写作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寄小读者的信
超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