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0-04-07郭建芬邹虹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郭建芬 邹虹

【摘要】江蘇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针对当前小学财商教育缺乏指导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现状,本着“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参加财商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财富观,培养学生的财富思维和财商素养。

【关键词】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财富观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59-03

【作者简介】1.郭建芬,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导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邹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

财商俗称“金融智商”(Financial Quotient),是指个人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管理财富的综合能力,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具备一定的财商知识、财商观念是个体拥有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6到12岁是儿童财商教育的黄金时期,然而,当前我们对儿童财商的关注度不高,财商教育普遍缺失。

一、小学生财商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各种新的经济形态,如网购、拼团、砍价、打折等;另一方面,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较为忽视学生的财商教育,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小学生没有财富资本,也不需要创造财富,财商教育没有太大价值。

1.指导性不够。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公布的《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针对6至12岁儿童及家长的统计显示:75.9%的儿童拥有一定数量的零花钱,24.1%的儿童表示自己没有零花钱;34.8%的儿童对自己花过的钱没有概念,只有15.6%的儿童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花过钱的数目,并能够记账。报告中还指出,有19%的儿童选择将剩余零花钱存入银行,将近70%的儿童选择放在家里保存或交给父母管理,更有11.1%的儿童选择全部花完。由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生拥有一定数目的零花钱,但是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可见当前小学生财商教育缺乏指导性。

2.系统性不强。

当前关于小学生财商教育在数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等课程学习中有一些内容涉及,如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六年级上册的《纳税、利息、折扣》及六年级下册《制定旅游计划》;苏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苏教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下册《福布斯排行榜的研究》……但是,教材中关于财商教育的内容较为分散,财商教育呈现零碎化、片面化的特点,亟待构建系统化财商教育体系。

3.协同性不足。

家庭与学校对财商教育在认识上没有达成一致,家庭教育方面尤其缺失。有家长认为财商教育是有钱人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家长认为财商教育与学习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孩子学习的时间都不够,根本没有时间培养孩子的财商;还有小部分家长认为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向“钱”看,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财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

PISA财商素养评估显示,财商素养与许多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联系,其中与数学素养的相关系数高达0.83。数学学科教学不论是内容、技能、学习目标都与财商教育高度相关,因此将数学学科教学与财商教育相结合,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我校数学教研组分工合作,遵循循序渐进和学以致用原则,编写了斜塘学校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课程,见表1。

增强财商教育的效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在学校层面,我们大胆尝试一些财商教育的校本化实践,如合理设置财商课程并开辟财商实践基地。我们学校将数学学科和综合实践学科融合,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活动场所,进行财商教育拓展与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百蔬园”种植成果义卖活动中,学生们想尽办法推销产品,在促销活动中积累购物经验。其次,在家庭层面,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财商教育。例如,亲子共读财商教育启蒙书籍《小狗钱钱》;开展家长单位一日体验小活动,让学生知道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开展“我是家庭小会计”记账展示活动等。最后,在社会层面,我们利用社会资源建设财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财商教育实践活动。

三、小学生财商教育校本化实践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参加爱心义卖,家长单位一日体验等活动后,学生在活动感言中都提到“财富来之不易,要珍惜财富,利用积累的财富做更有意义的事”“要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能做到离开教室主动关灯,上课结束后主动关闭电脑等。

2.学生的消费行为更理智。

通过财商教育课程,学生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智。学校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经过财商教育系列课程学习之后,学生们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外实践活动中,不再热衷于购买玩具、零食等,一些学生在购物时还学会了比价和讨价还价。

3.学生学会了规划和管理财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一系列财商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合理规划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了。例如,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将压岁钱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一部分购买零食、玩具、电影票等,还有一部分进行理财投资。一些学生还将这种规划管理能力迁移到学习中。

当然,我们关于财商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例如,财商教育仍停留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层面,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不够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婷.关于儿童财商游戏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6):239-240.

[2]黄娇艳.“财商启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9(8):70-7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